标题 | 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协调同步 |
范文 | 蒙香菊 [摘 要] 针对理论与实训教学严重脱节的普遍问题,通过对理论课程的授课内容与实训教学模块教学内容的充分调研,可对开设理论课程科目、教材、教学大纲等做出调整,能够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协调同步。 [关 键 词] 理论与实训脱节;教学大纲调整;协调同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1-0055-01 一、研究背景 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目前职业教育正在摸索尝试的一种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方式。本校也一直探索在现有条件允许情况下如何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协调同步。针对理论与实训教学严重脱节的问题,本校于五年前做了培养方案的调整,包括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开设时间的协调安排,将基础课的课时量适当减少,专业课程科目的更新,个别理论课程调整到实训教学模块中。培养方案的调整使理论与实训的结合有了改善,但由于理论课程的内容未能做到与实训课程内容相贴合,所以脱节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变化与本校实训模块的更新,目前理论与实训课程不协同的问题又加剧了,主要有两个方面:(1)有些理论课教材与课程已经不适合本校目前的学生基础及学生培养方案;(2)理论课内容与实训内容不统一协同,表现为:教学大纲过于陈旧,不符合现在学生特点及培养计划的要求;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不合理;教学的重点、难点设置未考虑到为实训环节服务;理论课程的知识实用性不强,理论过深,课程结构不合理,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过多,制约了学生思路的开发等。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和重复教学,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困难,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研究内容 本文以本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为研究对象,对理论课程的授课内容与实训教学模块进行充分地分析探讨,找准各实训教学模块的理论支撑,对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适当调整,使理论课程能够为实训课程更好地服务,做到二者协调同步。主要包括实训与理论教学内容的分析,教材的选择,教学大纲的调整,教学计划的调整,教学重点、难点的调整等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校电气专业的实训模块有电工、电子基本技能训练、测量基本技能训练、电机技能训练、交直流调速技能训练、PLC技能训练、传感器技能训练、数控维修技能训练、机电一体化技能训练。 首先,根据各实训模块内容的具体要求对理论课程进行调整。其次,经过调研得到了实训教学中学生存在的理论基础不足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理论课如何与之相协调,由于本文篇幅有限,所以部分展开如下: 1.学生的CAD电气绘图或手工绘图能力较差,导致控制线路分析存在较大困难。需加大电气CAD课程中绘图及工厂电气课程中标准手工绘图的训练与理解,使学生熟练掌握标准的电机拖动控制线路的手工和软件绘制,为后续实训模块中的识图、分析、排故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对机电一体化实训模块中气动图和气路图的分析存在困难。需加大机电一体化课程中气动图和气路图等基础内容的学习,而对偏重机械专业的相关难點问题可以减少课时。 3.学生对直交流调速中转速反馈、电压反馈的理解欠缺。需加大直交流调速课程中的各种反馈的特点、原理分析、对比,加大自动控制原理中反馈的讲授,使学生熟练掌握此部分内容。 4.学生对传感器的基本应用了解较少。需加大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中各种传感器的应用场合、环境等内容的讲授,有助于学生在实训环节中尽快能够根据适用环境选用适合的传感器,而对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某种传感器重点讲授,其他则根据其应用适当引导与介绍即可,不必在此花费过多课时,否则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困难,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5.对一些基本元件的使用、理解及新型元件的认识存在困难。需加大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各种场效应管的开通、关断条件等的学习与认识及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晶闸管构成的三相全控桥及逆变电路的学习与理解,尤其是触发角的控制、控制角、逆变的控制与原理等各方面。还需在工厂电气课程中除了介绍各种控制元件的原理、作用,还要更多介绍新型元件,使学生的学习不会与科技的发展差距太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6.对特种电机及几种典型电机的原理等认识不够。需要调节电机拖动课程中重点和难点的设置,减少电机参数的计算,加大各种电机的结构、原理、如何控制及适用场合讲解。 7.学生对控制的理解存在较大困难。需加大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控制、反馈、PID控制的分析及理解,使学生能够在实训模块上迅速掌握PID调节的方法。 (二)教学大纲等的调整 以上述实训中学生的问题及相应理论课程的影响与调整等调研结果作为基础,可以确定目前的理论课程各科目是否适合实训课程和专业的发展,进行课程科目的调整与更新。进而可以确定教材的选择,并进行教学大纲的调整,然后可以帮助任课教师调整教学计划,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这样既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协调同步,基本实现了本校现有条件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