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
范文 | 范祖庆 彭桂枝 庞敬礼 [摘 要]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愈发迫切,对高职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出新的要求,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跟不上职业发展的需求,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高职专业,切实提高学生的专技水平已经迫在眉睫,近年来师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探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师徒制人才培养的组织与实施。 [关 键 词] 汽车检测;师徒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1-0052-02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显示,我国2017年全年汽车产销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预期增速为3%。庞大的汽车产业既给汽车维修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也给维修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人员素质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之需,如何培养高素质从业人员成为汽修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一、汽车维修行业人才现状 (一)学历结构不合理 根据交通部有关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全国共有机动车维修业户62万家,从业人员已经达到近400万人,完成年维修量5.3亿辆次。但是从调查数据显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一二级维修企业最需要的中高职学历数据,其比例也仅仅过半,高中以下学历仍然占据较大比例,本科学历从业人员大多处于管理事务类岗位,相当一部分属于非汽车类专业人员,这从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也可以看出端倪。一二类维修人员学历和企业类别高低是成正比发展的,也就是说企业类别越高,对从业人员的学历需求也越高。 (二)高技能人才缺乏 全国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与研讨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汽车维修中高级技能人才缺口达到250万以上,虽然技能人才队伍今年不断壮大,但是增长比例还是远远落后于汽车行业发展速度。在从业人员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无证”人员,即没有职业技术资格,中级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持有者比例较少,高级技能证书更少,而技师和高级技师更是凤毛麟角。 二、汽车维修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目前我国汽车维修行业人才培养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师傅带徒弟,边干边学的传统“学徒制”方式;一种是职业学校在校培养“师生制”方式。传统的学徒制方式好处是上手快、技能强,注重经验主义,但是缺少系統的学习过程,没有知识储备,自我学习能力较弱,后期上升的空间很窄,由于准入门槛低,所以人员素质也难跟上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后一种培养模式,注重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教育,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人员素质较高,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后期提升空间较大,但是由于学校跟社会无法完全对接,教学设备仪器总是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一些职业院校盲目开设汽修专业,导致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加上一些教师本身也没有多少实践经验,所以学生动手能力比较欠缺,导致毕业时进入企业需要一个较长的再学习上手过程,往往这个过程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坚持专业发展的关键。 以上两种培养模式都有自身的不足之处,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目前职业院校采取了很多手段,比如目前流行的构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等,希望借助外部的力量和资源来解决这一难题。但是笔者认为校企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也不能完全甩包袱,深度地利用好校企合作这个大平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如何在加强内涵建设、整合校内外资源、实施先进的教学手段等方面下功夫,是我们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能否真正培养出时代人才的关键。 三、“师徒制”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人才培养模式 前面提到“学徒制+师生制=师徒制”,要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学徒制”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学习知识和技艺的传艺活动,这种学习是一种完全情境化的学习方式,学徒是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跟随师傅进行实践操作,最终学艺所成。这种培养模式最大优点就是完全让学徒反复地在做中学,对于动手能力要求极强的汽修专业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师生制”就是将“学徒制”中关键和重要的知识和技术引入学校中来,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处理任务、主动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这种培养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在学中做,对学生将来的继续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组织与实施呢?笔者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校企合作基础上探讨目标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校企合作基础上与企业联合制订招生方案,加深企业合作,如组建一些冠名班,条件限制至少也要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将“招生”转变为“招工”,让“学生”身份蜕变为“学工”, 清楚地认识将来的工作岗位及学习方向,让职业教育回归高职院校,承担高职院校真正的社会功能。有了身份的本质认同,那么“师徒制”人才培养也就有了依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打造什么样的人才,校企合作不应停留在形式上。可以从企业文化入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丰田有丰田企业文化,大众有大众企业价值观,不同品牌的企业文化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我们就以企业文化为指导来按需培养。此外,还要根据品牌车品特点来改革突出知识点教纲,不培养千篇一律的学生,而是培养个性化的目标“员工”。 (二)实施“师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 1.建立学徒制的工作小组 建立学徒制的工作小组,它是学徒制的主要执行者,一般由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班主任、学生导师、企业师傅等组成,组织开展实施具体工作,完善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制定详细的教学教育计划和考核标准,加强与试点企业的沟通协调。签订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培养协议,明确教学内容、培养方式、三方权益等,保障学徒制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 2.推进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 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有纯理论和纯实践课程,还有一些理实一体化的课程,针对高职生的学情,我们应该大力推进理实一体化课程,尤其要加大理实一体化课程中实践部分的比重,毕竟学徒制教育模式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比如在一些原本属于文化理论课中引入一些企业文化课程,如《汽车文化》课中可以将学生带到汽车4S店参观,邀请企业代表开展讲座,引入厂家品牌文化,将枯燥的理论口授课堂搬进企业,变为实践体验课;《汽车机械基础》课也可以划出一部分课时到企业车间,如跟着企业师傅体验工量具的实际作业,让钣金师傅现场讲解汽车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等,而专业平台课更是要在原先理实一体化基础上加大、加深,做实做透专业实践部分,让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验证理论。 3.设计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 学徒制教学的实施要具备三要素:学员、师傅、岗位,学员和师傅主要是“学生”和“双师”,让学生转换为具备准职业人的学徒,让老师转换为具备双师资格的师傅。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只有人而没有实质性的岗位,给学生一个岗位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有了岗位教学组织才有实施的载体,教学组织必须明确岗位及岗位能力与素养,将传统教科书里的知识进行实践化,编排基于汽车维修企业工作任务的教学内容,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来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下面以笔者教授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这门课为例,讲述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方案。 首先校内组建教师团队,校外聘请企业专家,组建一支有保障的专兼职的师资队伍;其次整合课程资源,在国家职业资格评定的要求下,再结合行业、企业标准,将汽车底盘分为四大学习领域,在校企合作基础下构建校内校外两大实训平台,按照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创设12个学习工作情境,编排25个学习工作任务,如变速器挂档困难的故障诊断,制动器的检修与保养,车轮与轮胎的维护等。这些工作任务正是基于汽车维修企业平时一个个维修作业项目,它们独立而不关联,好处是知识点独立,对于前边学得不扎实的也不影响后续教学,同时跟岗位作业内容也能一一对应;最后实施教学活动,由于企业汽车维修的工作过程为客户报修、信息收集、制订维修方案、诊断维修、质量检验、客户跟踪回访,所以在教学过程设计上采用六步法:任务(明确维修任务)、信息(获取信息)、计划(制订维修计划)、实施(维修实施)、结果(维修结果)、反馈(反馈效果),真实模仿工作情境。将教和学结合起来,让学生边做边学,学中干,干中学,以学生为主体,将学徒制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校汽车检测维修技术专业在学校提出的“现代班组长”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结合自身现有条件,与江阴全顺、江阴广吉汽车等企业进行校企深度合作,结合当前新的行业发展形式,尝试采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了企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基本职业素质,具备了专业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專业素质,能够从事汽车维修、汽车美容、汽车保险等工作,得到周边地区实习单位的普遍认可。 从以上“师徒制”培养模式来看,“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非单一的手把手或者口传心授的传统师徒传授方式,也非传统的理论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现代企业的生产规模用传统的师徒制无法满足人才数量、质量需求,规范化上也无法做到统一,传统的教育模式也有过时、陈旧的一面,如教学内容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教学手段过于单调,重知识轻技能素养培养,因此我们需采用现代化的职业教育理念在传统师徒制基础上继承并发展。 诚然,在师徒制实施过程中不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师资队伍建设上存在短板,双师比例不够;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不够;实训设备投入不足;合作企业实力不够,无法安排足够岗位;缺少政策引导等等。但是相信在各界不断努力探索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师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会越来越成功。 参考文献: [1]赵森.新时期“师徒制”在汽车行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 [2]王文乐,李宏.高职汽修专业“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10). [3]曾燕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汽车底盘检修》课程开发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5(12). [4]朴振华,刘丙政.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师徒制”授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16(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