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
范文 | 王俊 [摘 要] 语文的教学工作对学习意识淡薄的学生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努力潜心于教育理念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激发自我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师与生都能有所得,有所悟,真正让课堂更加有效。努力研究和探索教学教法,不断实践和反思,争取让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有效,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有显著的提高。 [关 键 词] 个体主观能动性;教学课堂;积极人生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4-0102-01 高中语文教學已经进入了基础教育的尾声,但学生掌握语文的能力还亟待提高,尤其是对基础差、底子薄、学习意识淡薄的本校学生来说,语文的教学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名语文学科的教育工作者,深知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心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激发自我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真正让课堂更加有效。努力研究和探索教学教法,不断实践和反思,争取让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有效,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显著的提高。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总结。 一、坚持“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中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教师与学生,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教”得好,学生才会“学”得好。教师的“教”好往往取决于学生的“学”好,如何能让学生“学”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努力思考的问题。学生“学”好的基础是要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体,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例如,在教授课文之前,我经常会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会结合当前热门话题和热词热点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有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地完成每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引”的教学理念,努力让“教”与“学”相互促进发展。 二、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中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二者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才能教得更有动力,学生才能学得更有激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专业性和创造性,更要让这种专业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课堂活动中文本的问题发现者和解决者。具体来讲,就是要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通过自己或与他人的合作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学生既能深入理解文本含义,同时又增强了自我的动手思考能力。教师“教”的理论,通过学生“学”的实践,充分发挥两者的主观能动性,让理论联系实践,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突出重点,创新亮点 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应该突出重点,创新亮点,这就要明确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重点,并通过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来理解掌握课文整体思想情感,深化对课文及作者的认知。教学中的亮点是引发学生兴趣的焦点,是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进行新课程的教学时,首先我会让学生分组预习讨论,然后各组给出自己的讨论结果,选择比较,寻找最为恰当、最能贴近作者思想的一组。这样,学生既充分参与其中,又能有所成就,兴奋点自然也就高了。有了兴奋点,有了认同感和成就感,教学课堂会被激发出最大的潜力和灵感。通过教师精加工的引导,学生对文本可以进行更进一步地创新,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做到实践与创新相结合。 四、“教”“学”互动,内化教学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变化,教师在注重课堂“教”的过程时,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建议和接受力,尊重本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的“学”上下工夫,真正能把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力,强化学生的学习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阅读文本方式,通过学生分组自学讨论为主,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接着谈自我感受、观点和阅读中的疑虑,教师总结引导并加以梳理。然后根据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再次阅读文本,让学生弄通做实之前的问题,最后教师再做整体的讲授。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为重点,始终保持学生在“学”上的主动参与状态,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配合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拓展自己的知识海洋,提升自我阅读力,使之内化为自我动力,这样整体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会更好地达成。 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在文本阅读和讲授过程中,融入情感,融入实际,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学生了解到阅读文本就是在阅读社会,阅读人生。通过师生互动的文本理解和教学课堂,教师要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并使之运用到学生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不断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 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总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课堂才会更加有效,教学过程才会更加厚实,教学效果才会不断提高。自己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也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教学经验总结不仅有助于提升自我专业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2]王松泉,韩雪屏,王相文.语文教学技能训练[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