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工作探索
范文

    倪啸旻

    [摘 要] 师资,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动力之源。培训,是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的重要手段。提升师资培训工作的有效性有利于为高职院校打造一支具有高竞争力的师资队伍。针对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工作建议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4-0193-01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比例不断升高,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由单一走向多元化,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1],但随之而来的是,师资队伍建设发展水平跟不上新形势、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要求,该问题愈发突出。师资,是职业教育的主体和关键,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探索有效的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对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需求调研不充分

    大部分高职院校除了常规的教职工入职培训、师德师风培训、中层干部培训等几个固定培训外,很少会做全面的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每年的培训需求征集几乎也是基于以往经验制定的培训预算方式来体现,缺乏“调研”的过程,培训安排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容易造成年底“扎堆”培训或培训经费用不完的现象,浪费培训资源,难以达到培训预期目标[2]。

    (二)培训意愿不强

    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普遍重于本科院校,而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也普遍低于本科学生,高职教师往往在教学任务之外还需承担一定的学生管理工作,因此,“没有时间”导致教师的培训意愿不高。另一方面,培训内容缺乏对针对性,不对接工作需求,“泛训”多,“精训”少,有时候甚至出现“强制培训”现象,也导致一部分教职工觉得培训只是在浪费时间,能躲则躲。

    (三)培训内容方式单调

    目前,“80后”“90后”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主力,其相较于60、70后,更看重组织环境的氛围和自我成长,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心理健康、团队建设等体现人文关怀的培训,企业实践培训少,培训方式也多以课堂形式呈现,互动少,缺乏趣味性和实操性,吸引力不足。

    (四)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单一

    培训的考核评价主要以撰写心得体会为主,培训成果转化率低,“服务年限”的约束方式不足以激励受训教职工及时、充分地转化培训成果,培训形成不了“辐射”效应,大大减少了培训影响面。

    二、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工作的建议

    (一)以学校年度发展计划为引导,摸清培训需求

    根据学校年度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等计划,确定学校整体年度培训需求方向。采用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摸清各岗位、各学科教职工的实际培训需求,对培训需求进行梳理,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合理制订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培训资源,使师资培训工作充分对接学校发展需求。

    (二)以教职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为切入点,调动培训积极性

    针对“80后”“90后”教职工的心理特点,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切入点,调动教职工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关键岗位的教职工,结合岗位胜任力要求,以基于优势发挥的职业发展潜力为视角,制订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提升培训工作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支持能力,充分调动培训积极性,保证培训效果。

    (三)以先进的培训理念为引领,丰富培训内容

    借鉴企业培训的先进理念,引入“行动学习”“引导式学习”等培训技巧,增强培训互动和参与度;邀请企业标杆人物进行实战经验培训,了解行业前沿发展动态,增强专业和行业的连接度;依托学校心理咨询队伍,研发、开设有关情绪管理、团队建设等人文关怀类课程,营造和谐校园职场文化环境,提升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忠诚度和认同感。

    (四)以“辐射培训”为核心,完善师资培训考核评价机制

    逐步实现“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全过程考核评价机制。培训前,师资培训管理部门应按照年度培训计划,严把培训审批关;培训中,参训教职工所在部门可通过阶段测试、实地抽查、电话调研等方式,确定其培训表现;培训后,师资管理部门应联合参训教职工所在部门,搭建“辐射培训”平台,让参训教职工及时转化培训成果,扩大培训受益面,以带动力和影响力为关键指标,对其培训成果的转化率进行评估,淡化培训数量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审中的作用,以确保培训效果,杜绝“为培训而培训”的功利现象,实现教职工的共同进步[3]。

    新時代背景下,高职教育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提高作为教书育人主体的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而培训恰是实现这种素质提升的最佳途径。无论是学校还是个人,都应高度重视师资培训工作,视培训为最大的福利,为学生做榜样,弘扬“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国臣,陈俊超,李赫贺,等.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培训,2016(22):239-240.

    [2]孔维敏.北京市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现状与对策[J].科技视界,2017(24):100.

    [3]何鑫炜.对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5(5):11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