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院校慕课教学可行性分析
范文

    徐彩云

    [摘 ? ? ? ? ? 要] ?慕课是一种在当前备受推崇的现代化新型教学模式,也是现代化高科技信息技术在教育界的一项重要应用。声乐作为音乐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项目,慕课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师傅与徒弟口口相传的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鲜明的现代化先进属性,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但慕课在高职院校的开设却不能贸然行之,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磨合,逐渐渗透,才能在高职院校声乐课程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取代传统教学模式。

    [关 ? ?键 ? 词] ?高职院校;慕课;声乐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7-0122-02

    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成熟,以互联网以及新兴的互联网云技术为核心的各种网络信息传播及交换平台争相涌现,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便覆盖了大江南北的各行各业。各种信息的快速流通,给我国教育领域带来了很大影响,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及便捷的信息技术使我国的教学课堂不再局限于课本与教师,老师可以从网络中寻找资源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自主学习。慕课也在这一时期被引入高职院校的声乐课堂,声乐是音乐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传统的声乐教学一直采用老师与学生口口相传的教学模式,经过长期实践与改进,已经非常成熟了,但以现代化的眼光来看还是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因此,慕课这种现代化新型教学模式进入各高职院校声乐课堂是时代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

    一、慕课概述

    (一)慕课的产生

    慕课,原为MOOC,即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是指网络中集群式的在线开放式文档、音频、视频教学课程,比较类似于现在流通的“学习通”之类的教学辅助软件,但“学习通”等软件却又不能完全承载慕课的功能。

    慕课诞生于2008年,首次提出慕课这一概念的是加拿大,其后于2012年被引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国内顶尖大学,这些大学也在第一时间通过国际上使用较广的慕课平台向全世界开放了百多门课程的在线教学资源,并在同一时间与多个世界知名大学联手打造了一个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慕课平台。慕课是互联网在教育领域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此前互联网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仅限于教学资料的共享,而没有像慕课这种没有时间限制以及地点限制、面向不特定对象的开放式远程教学资源。慕课出现后,随着慕课的推广,越来越多的高校以及高职院校都相继开设了以慕课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实验性课程,可以预见的是,慕课正在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地位。

    (二)慕课的优越性

    慕课诞生至今不过十年,进入中国只有六年。但在这六年时间里,其已经进入中国各高校及各高职院校,虽然未在我国教育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其能在短短的六年内便引起国内教育界的重视,必有其突出的优势、特点。

    1.资源丰富且质量较高

    当前,慕课教学资源多以文档、音频、视频的形式挂载于网络平台以及云储存中心。文档、音频、视频可以长期储存并反复使用,经过平台修饰还可对其评论,帮助其他慕课资源使用者筛选出合适且优质的教学音频或教学视频。随着时间的流逝,慕课的教学资源只会越来越多,且随着别人的不断使用与评论,其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截至2018年,网络慕课资源多以百万千万计,且优秀的教学资源也逐渐脱颖而出,成为慕课资源使用者的首选。丰富的慕课资源对高职院校的声乐课程教学的帮助更甚于其他高校、其他专业。我国各类院校有着明确的等级分别,如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一类普通本科大学、二类普通本科大学,继续往下才是各类高职院校,等级越高,所拥有的教学资源也就越好,虽然这不是绝对的,但至少当前国内的基本情况就是如此。高职院校所拥有的教学资源往往要落后于其他高等教育学校,再加上声乐对教学资源更甚于其他专业的依赖性,也就使高职院校相对而言更需要慕课资源的帮助,使高职院校的学生也能得到高校名师的教导,使其专业技能得到更大的提升。

    2.互动性强

    慕课是网络远程教学,学生学习的时间往往迟滞于老师教学的时间。但学生与老师却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或者慕课平台自己挂载的网络交流渠道进行交流,且交流方式也可以任意选择,可以是文字、录音或同步通话,还可以是实时的视频交流,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几种交流方式混合使用。从交流互动的角度来看,慕课教学模式更胜传统教学模式一筹。

    3.具有浓缩性

    慕课的教学时间一般由老师控制,但根据近几年的惯例都在15~20分钟之间,在十几分钟内浓缩了一节甚至是一章的教学内容,这对授课老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每位授课老师都必须精挑细选、用心设计教学内容及步骤,极大地缩短学生学习时间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容易把握重点,牢固掌握教学的各个知识点,便于学生学习。

    4.有完善的评价系统

    慕课平台在提供丰富的慕课资源的同时,还挂载了评分以及讨论系统,以供学生和老师在使用慕课平台及慕课资源后进行满意度评价以及知识点讨论与心得交流。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网络监测技术,授课老师还可以在后台程序中查看每一名学员的学习情况并作出评价。如此一来,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评价改进教学内容及方法,学生也可以根据老师的评价查漏补缺。这一点对高职院校学习声乐课程的學生尤为重要,学习声乐课程的学生很难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做出评价,需要老师跟进帮助指正,才能真正学好声乐。

    慕课出现的时间很短,是不折不扣的新事物,其不像传统教学模式经过长久实践与改进这般成熟。但相对地,新事物就意味着其集合了为数不少的新技术、新理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新”是慕课的缺点也是慕课的优点,虽然当前慕课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十分有限,但慕课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是十分明显的。

    二、慕课教学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声乐课程教学中的现状

    声乐课程是音乐高职院校的必修主干课程,当前的各音乐高职院校采用的都是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也就是我们口中传统的“师徒”模式。既然牵扯到师徒,那就免不了“门派”与“流派”的干扰,而且在音乐高职院校更加注重“门派”和“流派”的区分。在教学实践中,各高职院校采用“一对一”“口对口”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声乐课程教学,这也是当前声乐教学的主流。

    声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现实生活中,“拜入名师门下”是众多音乐学子期望与追求的,再加上传统的声乐教学主要依靠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来进行,拜入名师门下,可谓在起点上便高人一筹。在当前的中国,音乐教学南方以上海音乐学院为主导,北方以中央音乐学院以及中国音乐学院为领袖。围绕着这两个音乐中心与音乐集结地,培育出了如金铁霖、郭淑珍、周小燕等一大批声乐名师,这些名师与其弟子就是当前我国声乐领域的代表。从这一现象就可以看出我国声乐课程教学的局限性,名师本就有限,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哪怕穷其一生也教不出多少学生,且这对其他的音乐学子十分不公平,再加上物以稀为贵这一经济特性,名师指导往往十分昂贵,家境窘迫或一般的学子很难拿出这一笔学费,这就更加限制了我国声乐的发展。

    三、音乐高职院校开始声乐慕课课程的可行性讨论

    从慕课的概念以及特征中不难看出,慕课是指通过计算机设备,利用网络上开放的集群式慕课教学资源进行在线学习的教学活动。是一种非常大众化的教学模式,而这与原本的声乐课程传统的小众化特征是相冲突的,虽然在音乐高职院校内需求大于供应,但就整体来看,其需求并不大。再加上声乐课程自身的特性以及规律决定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必须有足够的互动交流,而这种互动交流在当前只有面对面的传授才能满足,也就是说只有老师当面示范并在学生模仿的过程中纠正指導才能起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从声乐课程自身的规律与供需以及慕课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来看,当前的慕课还不能完全满足声乐课程的教学需要。

    当前,我国如优酷、爱奇艺等视频播放器及视频传播平台上有许多声乐名师,大家的教学视频可供所有音乐爱好者观看,多是一些基本功或者知识点的讲解介绍。这类教学视频虽然有一定的教学作用,但其都是单向的知识传播,而不是真正意义的教学。因此,这一类网络课程并不能称之为慕课,而只是有一定教学作用的宣传视频。

    慕课,相对于现在广为流传的教学视频,更加注重老师与学生的网络在线互动。老师通过网络在线授课、学生在线学习,与学生在交流平台讨论重点、难点,课后学生提交线上作业,老师给予线上评价,一系列线上互动都需要通过互联网实现。而在声乐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直接进行示范,学生要当场模仿学习,在此过程中老师可能随时会打断学生的学习并对学生的发声进行调整指导,这一过程在互联网上的实现效果却不是十分理想,但这并不是由慕课自身的缺陷引起的,这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程度对慕课的制约,如果当前提出的全息模拟技术能够开发出来并使用在慕课上,相信这个问题也就能完美地解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慕课这一现代化新型教学模式能满足各高职院校声乐课程教学“口传心授”的基本要求,因此以慕课为主要形式开设声乐课程具备可行性。慕课对声乐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慕课对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与巩固,特别是一些名家的慕课课程与现实课堂结合后,对学生的声乐课程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健.高校《声乐》慕课开设的可行性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6):184-185.

    [2]蒋快安,李燕平.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慕课可行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5):127.

    [3]周东华.关于慕课理念在我国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可行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