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职教集团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需求与支点再探讨 |
范文 | 余俊光 [摘 要] 职业教育集团在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在持续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解决校企合作的关键方法就是要稳妥处理好校企合作的需求支点关系,以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纽带、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使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推进。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4-0070-02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汉中市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所,职业高中(职教中心)10所,技能类培训机构72所,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助力三市建设能力持续加强。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汉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职业教育建设方案,组建了汉中职业教育集团和东、中、西片区职教联盟及县区职业教育中心,汉中职业教育的现代职教体系基本形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职教集团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本文就校企合作模式的需求与支点谈谈看法。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新形势下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和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联合省内130家企事业单位组建的汉中职业教育集团,在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理事长单位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2016年1月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召开了汉中职业教育集团第一届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汉中职业教育集团2016年—2020年发展规划》,为汉中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标准举办了2016年和2017年两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活动,在宣传职业教育、校际交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7年5月承办了“秦巴地区高职教育论坛2017年主题年会”,共同商讨和解决高职教育发展改革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共享经验,共谋发展。在职教集团的指导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部分中职学校与合作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高职院校更是大力践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如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订单培养模式,目前已开办了临床医学专业“福建班”、口腔医学专业“小白兔班”、畜牧兽医专业“铁骑力士班”等;探索引企入校,汽车类专业将当地汽车服务龙头企业陕西唐龙汽车集团引入学院,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尝试“双向工作站”模式,学前教育专业与中心城区幼儿园互设工作站,实现师资共享、教学资源共享与交流。 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汉中职业教育正在积极兴起和发展,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持续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具体如下: (一)职业教育集团在校企合作中的纽带、桥梁和引领作用不强 职教集团产生于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是职业教育领域内为促进校企合作、资源共享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契约型组织形式,得到了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但由于职教集团各成员单位需求支点、价值取向差异,集团内有效合作机制不健全、扶持政策缺乏等内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职教集团面临科学规划缺乏,发展方向模糊,组织结构松散,体制机制不完善,成员参与积极性不均衡,缺乏凝聚力,动力不足,集而不团及外部环境不佳等问题,职教集团并未充分发挥其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主体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平台作用。 (二)行业、企业在校行、校企合作中缺少必要的激励措施,主动性不强 无论是校企合作还是校行合作,其目标是取得双方的共赢,但企业与院校合作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安排技术骨干承担教学任务,接受学生实习,势必会增加人员调整、设备维护、资金筹备等日常管理成本,而政府有没有出台相应的激励性政策,企业、行业获得利益补偿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因而导致合作积极性不高。 (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供给侧与行业企业需求侧不能完全适应 汉中积极推进产业兴市,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旅游文化、高科技、天然气六大产业保持强势增长,但是汉中的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课程建设方面、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没有充分突出汉中产业特色,原因表现在四个方面:(1)管理体制问题,有的由教育部门主管,有的由人社部门或行业部委管理。(2)职业教育同类专业缺少统一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师资鉴定标准,许多学校还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3)职业教育的成本高,学生生均经费还未达到标准。(4)專业设置与地方产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人才培养与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没有形成协同效应。 三、发挥职教集团优势,使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推进 针对以上矛盾和问题,我认为解决的关键性途径和方法就是要稳妥处理好校企合作的需求支点关系,以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纽带、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使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建议如下: (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健全职教集团体制机制 职教集团是在政府主导下的组织形式,因此政策保障和制度建设是推动和实现职教集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健全职教集团管理体制 政府主管部门应主导理顺职教集团治理结构,完善集团理事会决策机制,加强集团决策、执行、监督机构建设,明确职教集团责权利,规定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职责和权利以及既得利益,提升内部凝聚能力,探索建立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共通共荣的职教集团决策、管理和运行机制,切实改变职教集团集而不团的局面。 2.完善职教集团运行机制 可推行项目式运行模式,职教集团内部可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面向全集团公开公平地招标,找到最适合的项目团队;政府主导落实项目研发资金,吸引更多有资质的团队申报。通过以项目为依托,可以加强问题意识,深化理论研究,职教集团各主体成员能够切实开展校企、校校、校行、校地等多方合作。 (二)出台激励政策,激发行业企业与院校合作的积极性 目前政府出臺的指导性文件,大多属于倡导和鼓励方面的行政条文,执行力度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企业与院校合作的激励政策,如制定校企合作企业激励制度,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加入职教集团,争创实际校企合作育人示范企业,在税收减免、人才引进、资金项目等方面给集团企业和行业予以倾斜,从而激励企业积极性。汉台区是汉中市中心区,汉中高新区、褒河物流园区、现代农业园区、亿丰商贸城、普汇中金物流港、兴汉新区、滨江新区、城东片区建设如火如荼,汉台已成为“西三角”经济区和中国中西部地区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政府可通过探索购买服务、落实税收政策等方式,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直接接收学生实习实训等,从而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效链接,实现市区同城,资源共享。 同时,制定行业主管部门支持地方职业教育激励制度,争创实际校行合作育人示范单位,合作开展行业技能标准制定、行业技能鉴定培训、行业技能活动开展等活动,实现行业与院校的深度合作。 (三)发挥高职院校的引领作用,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与行业企业需求侧的适应 教育主管部门应统筹思考全市职业教育总体现状,出台相应的政策性文件,使地区职业教育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统一化、课程标准统一化、教学资源和实训资源共享化,充分发挥地区高职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以职教集团为纽带,定期开展同类专业学术交流活动,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举办县区薄弱专业教师队伍定期培训活动,教学资源、实训资源共享活动,不断提高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总体质量,逐渐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贺晓春.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思考[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3). [2]张旭刚.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维透视:逻辑、内涵、路径及保障[J].职教论坛,2016(28). [3]申益美.“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众筹模式探索[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8(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