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育信息化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研究 |
范文 | 张国安 程爱兰 [摘 要] 教育信息化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紧密。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到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教育信息化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资源与技术支持,促进了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及技能素养的提升。 [关 键 词] 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4-0084-02 一、教师专业发展 “理论是行动的观念形态,理论活动是把握在人的思维中的物质运动以观念形态在人的头脑中预演,而在思维形式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现实内容。”[1]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是一种感性的、经验性的认识,它源于经验,又超越经验,对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前瞻性、解释力和指导性的作用。因此,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按照科学理论所从事的教育实践往往是高效的、正确的。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从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待教师专业发展,其历程是曲折的,其内涵是丰富的。它不仅关注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和权利分配,更注重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状况,结合课程改革的实际和信息化的背景,必须时时更新、充實自己的专业知识,主动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可见,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发展的能动性与自主性、发展的阶段性与动态性、发展的连续性等特征,即主要有两层含义: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2]。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1.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到教师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 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通过职业和生活两方面体现出来,但能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则与其专业发展呈正相关关系。首先,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到教师职业理想和抱负的实现。一般而言,专业发展较好的教师,专业能力较强,乐于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和抱负,且多数比较远大。而职业理想和抱负能否实现,依赖于教师本人的专业能力及其发挥。其次,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到教师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教师职业成为专门职业之后,教师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等生活相关因素均与其专业发展及其专业化程度密切相关,专业化程度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其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 2.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人服务的,是为学生终身的发展而奠基的。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它既包括生理方面健康发展,也包括心理方面健康成长,但教师专业发展对学生这两方面无疑都产生很大影响。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到学生生理方面的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对人的生理发育规律形成正确认知,并积极利用这个规律促进自身的生理健康发展,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主要涉及对周围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的认知与关系处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工作方式与运用的教学方法等,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3.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到学校教育发展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构成学校教育的三个核心要素,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者,而教育者群体的核心是教师,所以学校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的发展,即主导学校教育的发展是教师这个群体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得以提升,具备专业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行为科学、合情、合理,自然会产生较好的教育影响,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最终使学校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向同一方向积极努力,共同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4.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到社会发展 社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核心要素——社会成员的发展,即社会的发展需要数量众多、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但社会成员的素质并非天生就高,而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其学习渠道主要有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其中社会教育起支持作用,学校教育起奠基作用。质量高的学校教育能促进社会发展,质量不高的学校教育可能会延缓社会发展。从本质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社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社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教师自身的人生价值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教育发展,还能对社会系统的良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即促进社会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一)教育信息化促进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养成与更新 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在一定的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观念便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行为。但人的观念产生及变化与其所接触的环境密切相关,长期接触或生活在积极环境之中的人,其思想观念一般都比较积极向上;反之,则消极、怠慢。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运用搭建、改善学校教育网络等措施,农村教师可以超越时空界限,接触学校以外的环境,及时吸收外在信息,尤其是教育方面的动态,如兄弟学校的改革动态,甚至是国外的教育教学观念等,都利于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教学作为一种双边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师更新“教”的观念。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权威”角色,以互联网络为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是教学中平等的“首席”。教育信息化也促进教师更新“学”的理念,即“以生为本”的理念。教育信息化的落脚点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造,在如今的互联网背景下,将信息化教学作为自己的追求和实践。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对象,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线来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络搜索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个性化服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育信息化除了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还促进教师对教育媒介的全新认识与熟练操作。教学工具和教学内容称为教育媒介。在如今“网行天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学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室已经是数字教室了,教师必须学会驾驭电子白板、投影仪,熟练操作电脑、公放和麦克风等信息技术设备。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包括教材在内的多方面、多形式、多元化的知识内容。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非常宽泛,既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获得,还可以从生活中、互联网上获得。 (二)教育信息化促进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素养的全面提升 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素养的养成或提升,一方面是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总结而来,带有较强的个性特征;另一方面是通过学习、交流而获得,具有一定的共性。至于后者,则与教师本人所能共享的平台有关。一般而言,教师通过学习、交流获得和提升教学技能水平的共享平台有两个:(1)校内平台,即同伴之间的交流、学习;(2)校外平台,即教师与本校同事之外的人之间的交流、学习。第一个平台是基础性平台,为其所属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特点是方便、快捷、适用。但其有两个单靠自身无法解决的缺陷:(1)时空限制,共享人必须在同一时空内出现,交流才有可能;(2)基礎性平台也是限制,农村教师所在学校本身基础就比较差,教师的专业发展势必受到消极影响。第二个平台则是提升性平台,它可以超越学校甚至地区之间的时空障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了解、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教育教学技能,进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同时该平台还可以改进校内平台,突破校内平台的时空限制。而教育信息化主要是通过建设教育领域内的信息化,搭建无时空限制的平台,尤其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资源与条件支持。如,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教学对象的学段目标、主体单元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材料收集、教学设计、PPT制作,根据教学内容拟定预习提纲安排学生预习,学生根据提纲在网络上自主探索,寻求同伴,交流问题解决的办法或答案。课上,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并根据预习情况完成新的课堂任务,学生根据自己对任务的理解和疑惑,和教师一起探讨问题解决的办法或答案,让每个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率也随之提高。 (三)教育信息化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资源与技术支持[3] 人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今时代,教育信息化正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发展,而教师的信息化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此,只有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教师实现了专业化,才能跟上教育教学时代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与传统的教育教学不同,现代教育教学不能单纯依靠教材、课本,而是需要更多支持性资源,为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实现、教育教学技能的运用提供载体。没有相应的资源,纵然教师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技能,也难为无米之炊。 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为优化的教育资源与最新的技术支持,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办公室里,信息技术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入教师的教育生活之中。如,教师利用信息网络开发信息资源,进行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教学资源管理、学生管理;教师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研发课件,重组教材,丰富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师以“网”为媒,查找资料、网上教研、建立“博客”等,自由地表达观点,发表作品,有效地拓宽教学的界限。信息技术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有力的技术支持,促成了教师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发展、实现,带给教师工作和学习上的挑战,改变了教师原有的教育生活,更带给教师专业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刘旭.论教师专业实践品行[J].教育研究,2009(2). [2]徐学福,艾兴,周先进.反思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程爱兰.教育信息化对农村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补偿机制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