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社团活动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
范文

    王沛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也在发生着转变。中职院校的学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心理状态也呈现出多样化,学校也在加强培养其心理品质。中职院校中,社团是学生的聚集地,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教师要善于借助社团平台,渗透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教育。分析了社团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并基于社团活动,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社团活动;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0-0100-01

    社团是有相同爱好的学生聚集起来的组织,这些学生来自不同地方、不同专业,有着不一样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多种思维的碰撞下,会产生更加复杂的思想和品质。社团具有发展人际关系、增强情感体验的作用,使得中职学生的精神变得更加丰富。教师要充分利用社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明辨是非,为学生的成长指明方向。

    一、社团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作用

    人格的健全在于生理、心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协调,这样才能促进一个人健康发展,发挥出自身才能。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的内容很多,如智慧、勇气、爱、正义、节制和灵性等,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去培养这些品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积极的环境对形成积极心理品质非常有利。情感调节建立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调整自身情绪和行为规范,改善自身和社会情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社团是学生学习的良好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我选择的机会,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协调能力。此外,社团是集体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学生在社团中加强合作,能促进互帮互助意识的形成。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后,心理相容性也会增强,从而能更好地去尊重、鼓励和帮助别人。学生在社团中能锻炼自己的技能,加强自我认同感,并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助于自信心的增长。

    学生能根据自身兴趣或特长加入相应的学校团体如诗歌协会、茶艺社等。加入社团对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非常重要。如学生加入学校的志愿者协会,通过协会,学生能到敬老院组织义演,为贫困学生募捐,到孤儿院演出,为孩子带来阳光和希望。利用假期时间到一些贫穷的地区支教,利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去服务社会。加入志愿者协会的学生,在思想道德层次方面会有很大的提升,学习中也会更加积极,生活中更加乐于助人。我们常常在校园里,会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为开学的新生指引方向,充当“校园导游”;在校运会上会看到他们的身影,为运动员提供茶水等服务。在日常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充实了自己的课下时间,也从中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自身的道德素质。

    二、社团活动中开展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策略

    (一)更新理念,开展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中,要让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学习和生活,增强健康的心理品质。社团内可以举办一些心理健康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能学到许多东西,增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社团活动能很好地体现社团文化,彰显社团的生命力。积极健康的社团活动的开展,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形成積极的心理品质。

    (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社团活动是加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随着学生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社团要更多地满足学生需求,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如心理类社团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实践类社团通过实际参与,锻炼动手能力;文艺类社团提升自身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品味;体育类社团通过体育竞技,加强团队合作以及互帮互助的意识等。

    (三)加强内部管理

    社团中的学生组成比较复杂,因而要加强对社团内部的管理,处理好内部关系。通常情况下,学校社团是学生自愿加入的,实现内部自我管理非常重要。学校的社团管理组织要不断地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为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品质保驾护航。

    (四)增强和社会的联系性

    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能帮助学生积极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情绪,更好地适应社会。中职学生在社团内不断地学习知识和技巧,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社团要加强学生和社会的联系性,提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将社团活动深入到校外的企业、社区中去,让他们提前去服务社会,感受社会百态,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学生在实践中能收获更多的快乐,扎实自身的技能,社会适应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心理品质增强。

    综上所述,社团活动对中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非常关键。学校要善于借助社团这个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提升他们的交流交际、组织协调、互帮互助、技能锻炼等多方面的能力。社团活动要立足于实际,多和社会接触,通过健康向上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肖凤翔,鲍敏.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活动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职教论坛,2016(9):25-29.

    [2]陈曼,韦雪华,邓士婷.高职院校心理社团建设和发展的若干问题探析[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7(1):34-3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