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及对策 |
范文 | 王莹华 [摘 要] 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健康的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学生的心智虽然成熟,但是其心理还处于发展阶段,再加上现代社会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很容易将消极的心理带入人际交往中。对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解决人际交往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针对护理专业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0-0198-02 护理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尤为重要的一个专业,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护理人员要求和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护理专业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和关注。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其日后需要进入医疗机构从事护理服务工作,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等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教育。就目前来看,护理专业学生是一个来自于不同家境、不同地域的群体,他们从陌生到了解,从相遇到交往,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矛盾冲突,在不断的磨合下,学生敏感的人际关系也成为其心理困扰的重要因素。对此,高职院校开设了人际交往心理学选修课,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但是就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状况来看,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对此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 一、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逐渐发展成熟,在校期间大学生也有着强烈的交往需求,他们渴望与其他同学交往,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和喜爱,而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会产生各自的交往心理。比如在得到其他同学喜爱和认可时,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如果学生受到了其他同学的冷落和排挤,就容易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由此可见,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1]。就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比如,当代大学生大多个性张扬,强调自我,再加上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交往过程中更多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关爱,所以在融入集体生活时很容易发生矛盾,进而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优异,没有经历过任何挫折和坎坷,所以他们的内心较为脆弱,缺乏独立性。而进入学校后,大学生需要独自面对生活,如果在校期间受到学业挫折、感情挫折等,很容易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一项针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有20.3%的大学生遇到过心理问题。而根据教育部调查显示,由于各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而休学、退学的学生人数在50%左右。厦门大学曾对1000多名大学生进行失眠调查,其中78%的大学生认为自身有失眠症,28%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这些心理问题都会影响到学生的人际交往。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护理专业学生人际交往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自卑心理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大多数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而选择高职院校。很多学生认为,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入校后长时间沉浸在悲伤后悔的负面情绪中,从而形成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成绩低下、能力欠缺等。还有些学生因为自身家境贫寒,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当学生出现自卑心理,就会排斥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交流。 (二)嫉妒心理 护理专业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女学生,而在高职院校中,有部分女学生具有极强的好胜心、虚荣心、攀比心,尤其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下,很多学生容易被物质所影响,进而影响其正确的价值观[2]。比如有些女学生在面对那些穿着美丽、条件优越、成绩优秀的同学时,缺乏包容心,内心产生嫉妒、憎恨等,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进而导致学生难以正确与人交往。 (三)孤独心理 很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长此以往,学生常常会感觉到孤独和空虚,所以在进入学校后也独来独往,不善与人交往。很多学生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慰藉,会通过网络平台宣泄自己的情绪,而长期沉溺在虚拟世界中,慢慢地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出现交际障碍。 (四)自大心理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孩子都是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孩子,更是受到了父母、亲人的疼爱和重视。由于在家庭中,孩子处于核心地位,使得孩子容易形成自大心理,他们喜欢被人们赞美、认可,在于外界交往过程中,往往喜欢表现的唯我独尊,要求身边的人与自己的观点一致。也正是因为这种自大心理,孩子在步入学校后人际交往出现问题,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难以被大家接受,甚至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挤和冷落,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情感障碍。 三、解决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构建和谐良好的外部环境 想要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就必须为学生的人际交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促进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外部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三方面[3]。就家庭环境而言,作為家长应该努力给孩子营造出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夫妻双方应该互敬互爱,家长与孩子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和温暖,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学校环境而言,学校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重视学生的心理将康教育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就社会环境而言,政府部门应该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进而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