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涉农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几点思考
范文

    王洋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传统农业经济生产将会随着新兴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建设而催生出新型职业农民。论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义,结合在校涉农专业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实践情况,总结归纳当前高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若干改进在校涉农专业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存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3-0110-02

    2017年1月29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强化人才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农业部出台了《“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农科教发〔2017〕2号)。在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覆盖所有的农业县市区,要求提高务农者职业化程度,提升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总体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经营能力。

    涉农高职院校通常是指以开设农业类专业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农业类专业是指与农林牧副渔业直接相关的专业。涉农高职院校如何做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是新时期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义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保障农业产品供应的迫切需要

    农业提供的基本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在全球范围内农业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也历来在中国被认为是华夏“安天下、稳民心”的重要第一产业和战略产业。我国是农业大国,13多亿人口使得中国成为农业产品的消耗大国。虽然我国的主粮自给率已经达到98.1%(截止2016年底),但是集中在谷类农产品上,整体来看我国农业发展还存在结构性,有待进一步改善,存在过分依赖较大的进口量来补充,面临着农业产品供应危机等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确保粮食、肉、禽、蛋、奶等农产品的充足供应,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发展的保障之一。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三个问题的集中点还是在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要解决人的问题。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生代农民离开农村、离开农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对我国农业发展是一种重要的不利因素。摆在我国农业发展面前的紧迫问题是“今后谁来种地”,农业生产一线需要后继有人。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能够引领一批新生代农民整体提升素质能力,吸引更多的农村青年扎根农业,以农业为职业,增加农业生产的活力和农业发展的动力。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现实需求

    未来,农业生产必将随着传统农业的手工小作坊式生产经营向科技化生产、合作式生产、深加工生产、市场化经营、信息化生产与管理等方面发展转变,构建成现代的多元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要求新型职业农民掌握更多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设备使用技术、经营管理能力和信息化应用技术等知识、技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大势所趋。

    二、在校涉农专业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现状

    2016年1月28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办好农业职业教育。

    在国家的号召下,有涉农专业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开展了各种形式和内容的面向大学生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用实际行动践行文件精神。

    (一)政校合作,将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职业证书结合

    面向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组织覆盖农业产业化经营、电子商务、农业政策法规、农业科技与创新、农业食品安全等内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列讲座。培训考核与省农委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合格证书相结合,培训考核合格的学生获得相关的合格证书。在涉农领域就业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可到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申请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并享受有关政府政策待遇。新型职业农民创办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符合条件的,依法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增值稅等税。根据各省市政策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可能在新型职业农民养老保险政府补贴、农业贷款、农业政策性保险等方面有更多的激励政策。

    (二)现场教学,丰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在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安排一定的培训课时到校外的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业科技园、农村合作社、农村联合体等现场进行考察学习,通过对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的参观学习,与一线的农民、农业企业家访谈,使得涉农专业在校大学生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视野。

    三、在校涉农专业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现存问题

    (一)大学生到农村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农村工作和服务的热情还不足

    大学生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受到居住环境、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劳动辛苦度等因素影响,再加之投资风险、家长择业观念等影响,一些大学生在择业就业时并没有选择涉农工作,并且已经就业的大学生跳槽换工作、返乡回城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导致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作用和目的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培训的时间和空间局限,培训模式有待创新探索

    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更多的是采用课堂授课的传统模式,大学生早已经习惯并逐渐厌倦了这种灌输式的、传统的学习模式,因此培训成效欠佳,大学生在培训现场低头率较高、旷课率较高,培训的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探索。

    (三)重理论轻实践、孵化能力偏弱

    当前,在校涉农专业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还是更多的依靠学校自身的师资、学校校内的实验实训场所,培训的内容还是过于重理论,最终导致毕业生创新创业孵化能力偏弱。在校涉农专业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引入社会资源。

    四、在校涉农专业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对策建议

    (一)要突出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

    对涉农专业大学生,只有通过加强在校期间的课程教学,特别是实践技能教学,使得学生在具备良好的涉农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在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及未来从业新型职业农民工作充满信心。可以聘请创业成功的职业农民、农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导师,在校涉农专业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设置根据当地农业经济产业特色的培训方向,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培训模块,由聘请的导师现场进行授课、辅导。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可以在农业园区、产业示范基地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为在校涉农专业大学生提供考察学习、实习或孵化等服务。

    (二)要从职业精神突出职业农民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就被家长所溺爱,让他们从事农业工作特别是到农村偏远地区工作,远离繁华都市,学生会有抵触心理,因此不选择农村农业工作,或中途离乡返城工作。职业农民要求从业者具有一定的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

    1.要采取成功典型现身说法的方式,将兄弟院校涉农专业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案例引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特别是本校毕业生中涉农专业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让毕业生与培训学生面对面交流,依靠成功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生涯信心。

    2.要将农业的发展前景、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和各种政府的鼓励文件和激励政策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大学生传达到位、解释清楚,帮助规范好涉农创业路线,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和从业信念。

    (三)要将涉农专业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终身教育、信息化教育相结合

    1.将涉农专业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终身教育融合。涉农专业大学生在毕业后的新职业农民创新创业过程中需要知识的不断更新与信息咨询,因此可以将在校涉农专业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融入终身教育理念,例如建立培训班的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三农”新闻、“三农”政策、科技技术等信息提供给学员学习,并配备专门的网站设置留言板和在线交流功能,由专职的老师进行答疑辅导。

    2.将涉农专业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信息化教育相结合。还可以将在校培训工作融入信息化教育技术,打破传统的课堂集中培训模式,采用网络课堂和云技术传递信息资源,拓展培训的时间和空间。

    3.将本校涉农专业相关的行业现场生产情况、职业农民的生活环境等信息录制成视频,真实地播放给参加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的在校涉农专业大学生,使在校涉农专业大学生充分了解真实情况,避免产生误区,培养实践操作兴趣,鼓励参与涉农创业事业。

    (四)要多元化创新长期跟踪服务机制

    涉农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靠培训计划来规定课时,还需要在培训结束后长期跟踪服务,可建立培训技术专家包干到户的机制,完善对培训师资的跟踪绩效管理制度,注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实际经济成效。

    综上所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虽然已经在涉农高职院校开展了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題有待解决,比如培训方式、过程监管、培训成效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永红.阜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6(13).

    [2]赵密霞,高峰,张亮.高等农业院校培育新型农民模式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1).

    [3]胡德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创新对策[J].成人教育,2012(11).

    [4]李金文.基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2007(11).

    [5]靳海科.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理性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

    [6]程伟,陈遇春.创新职业农民培养模式中职业院校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基于分类培训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3(21).

    [7]王珍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选择[J].教师,2015(2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