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景桩”要素在新时代园林景观建设之微景观创作中的作用 |
范文 | 俞赵剑 刘柏炎 许奕芸 徐正 傅雨露 [摘 ? ? ? ? ? 要] ?近年来,在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及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用树木景桩配置景观节点已悄然兴起,并取得了苗木市场的转型升级与绿化景观提档增色的多重效果。通过对景桩内涵与作用的分析,提出在园林绿化景观建设中提升效果的景桩与诸要素的关系处理策略,以助力美丽乡村服务苗木产业发展。 [关 ? ?鍵 ? 词] ?景桩;园林;微景观;作用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202-02 景桩是把具有一定观赏要素的中、小型盆景或盆栽树木经造型,以成品或半成品形式移栽应用到园林工程建设之植物配景中,它既融合于整体绿化效果,更作用于各个节点中的微景观,并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所以,在园林绿化建设中,适当地应用树木景桩组成微景观,它对提高园林绿化整体质量,改善绿地环境,增强绿地功能,丰富景区文化内涵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利用树木景桩配置成微景观用于景观建设,这是一个整合艺术、科技和社会的综合项目。它应该在各生态要素间有良好的条件和细节处理策略。主体有要素与配景要素、现景与后景的各种关系及做好相应的景观呈现工作。 一、整体景观与局部微景观的关系 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工程的建设要求已经从单纯绿化转向生态景观、科技景观、艺术景观、人文景观、可持续景观等。局部景观的创建工作要根据整体工程建设的统一风格来开展其具有个性化的作为节点式的微景观创作建设,其建设效果要作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并彰显其个性特点。这样既呈现整体景观的统一性,又具有微景观的多样性,显示其具有新时代特色。 二、微景观组景中的主体要素与配景要素的关系 在景观节点上的微景观创作建设中,在充分考虑此节点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要充分运用各植物要素的有效配置与相关要素的有效配合(山石、小品等)。一般情况下,各植物要素的有效配置即为组景,在植物组景中选择的主体植物要素应用景桩较多,配景要素也可用景桩、高规格苗木或山石、小品等共同构成微景观,同时由于景桩材料一般成本较高,所以用微景观这种既有个性化又能统一于全景的这种形式,对整体景观的建设具有明显的成本与效益优势。由此形成了现代园林工程建设中在整体工程的节点多运用景桩组成微景观的大量实践案例,并呈越来越多的状态与趋势。 三、当前景观呈现与后期保持发展的关系 此时的景观呈现表现为当期创建成的微景观现状及建成后一年内的管护效果。在这段时间内,各配景要素以其最佳状态组合在一起,现状效果明显,并表现出设计效果;后期保持发展,指其后期设计意图的展现及进一步完善与提高的过程,并随着组景要素的变化而变化,如果要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各要素进行有效维护,并保持最佳状态。 (一)景观呈现 1.树桩景观适用于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园林景观绿地,如街道绿地、各种公园文化广场等,让游客在悠闲漫步中感受到景观内涵的文化。其次,在景观美化中,树桩景观的应用还应充分注意场景的视角效果,并处理视点、视线和场景高度之间的关系。如果景桩太小,视野会模糊;景桩高大,又会给日常维护管理带来不便。 2.有效的富有个性的微景创建,其实对作为主体的景桩选择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景桩的选择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原桩的美观。姿势美观、意义丰富、生长旺盛、病虫害少是选材、用桩的基本条件。树种的选择应以本地树种为基础;不要过分考虑树木的种类;避免使用质量模糊、病虫害多、腐烂面大的劣质材料。 中国的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各地都有独特的本土树种。利用这些树种作为桩材不仅可以反映丰富的地方特征,而且可以增强景桩对环境的适应性,提高成活率。此外,景桩资源的开发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避免盲目开采野生资源;应利用苗圃资源进行快速繁殖,并达到可持续发展。当然,景桩的配置也应该充分体现树桩的装饰特性,并做出巧妙的配置。在今天的微景观实践配置中,应特别注意因境择树,微景观创设虽不同于盆景创作那样讲究,但同样可以形成景境的和谐。在园林工程施工中,除了进行有效的植物配置外,也可以进行风景桩和岩石的组合。此时,需要根据岩石的各因素选择各种形态的景桩,如单干型、双干型、曲干型和临水型等,由此可在特色环境中有效避免过多的树叶和覆盖岩石景观。对绿化、凉亭、梯田、建筑物和凉亭,最好配置传统的常规桩与古建筑。如在街道绿化中应利用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简单而充满活力的大型桩,营造回归大自然的气氛,为行人提供凉爽享受。 (二)在微景观的创建前后,还要始终做好修剪、栽植、抹芽、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各项工作 1.修剪,树形桩需要在移植前适当修剪,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批次。对较长的桩龄,有必要将冠的总重量减少1/3~1/2,但要注意树木的损坏。对小型但成熟的景观桩,可以直接种植绿地的微景观建设,效果明显。 2.种植,树桩应在春季和秋季进行。在种植之前,将地点设置为桩点,并且桩坑应该是浅的。如果在坑中发现水,则排水层应该做好。如果地下水位太低而且有干旱的迹象,那么池塘坑应该用水填充一次并种植。种植深度是土球的高度为4/5,填入土壤肥沃的松散土壤,逐层压实,然后倒水,再根据天气情况确定浇水的次数和程度。一般来说,每周天气干燥一次,每周喷水一次。始终保持树木湿润;桩材存活后,可逐步转为正常管理。 3.抹芽,景桩栽植时并应适当及时地去除多余的芽。如果留下太多,它会影响上部分支的发生。要保持合理和最佳的冠形,就必须注意抹芽的位置。 4.肥水管理,树木桩景移植后,应严格注意水资源管理。天气炎热时,应遮阴;当温度较高时,应经常喷洒水雾与建雨棚;在多年生长的树桩,有可能缺乏某些营养成分。因此,有必要根据需要及时施肥。施肥时,应注意物候期。根据肥料的类型,不应施用肥料。同时,有必要保护支架和围栏。如果发现新芽萎缩,有必要及时发现根部是否有洞、水分过多、有害生物或其他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5.害虫控制,景桩栽植后树势一般较弱,抗逆性差,极易受病虫害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保护。一旦发现爆发,应尽快予以治疗。对如蟑螂、甲虫等害虫,可以通过40%敌敌畏或乐果可乳化浓缩物的800~1000倍稀释液进行治疗。 创造微景观还涉及另外要素的配置(山石、水体、枯山水、雕塑、动物造型体等),则要求坚持以统一协调、和谐景观创建为原则,在后期的管护工作中要因材施工,则景观效果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魏敏如.桂林盆景艺苑规划设计分析[J].广东园林,1983(2):5-6. [2]谢惠芹.浅谈盆景艺术欣赏[J].中国花卉盆景,1985(1):15-16. [3]钱泽滨.浅论桩景的飘枝[J].中国花卉盆景,1998(4):20. [4]陈玲玲.景观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 冯永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