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心理剧对中职心理预警学生的干预研究 |
范文 | 刘佩玲 [摘? ? ? ? ? ?要]? 目的:探讨心理剧在心理“预警”的中职生研究中获得的成效,为中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方法:根据东莞某职校在校学生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的筛选结果,效度量表的分小于7分并且全量表得分大于65分的学生共 31人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17人,对照组为14人,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为期5周的“心理剧”干预,重测MHT问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在MHT问卷总分与各维度得分上低于对照组[如,总分(21.71±7.99)vs.( 45.14±6.89),t=8.64,P<0.01]。结论:心理剧能提升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自控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关? ? 键? ?词]? 心理剧;中职生;心理预警 [中图分类号]? G715?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152-02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心理剧作为心理咨询的一种方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进而被我国心理工作者认识和实践。心理剧是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让求助者扮演某种角色,以某种心理冲突情景下的自发表演为主,将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在舞台上,以宣泄情绪、消除内心压力和自卑感,增强当事人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目前,心理剧在高校校园中如火如荼地发展,但在中职学校的应用却寥寥可数。中职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尚未成熟,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急需受到关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我国学者刘丽、周小红、胡翠萍等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职生存在情绪抑郁、自卑心理严重、社交能力欠缺、逆反心理强烈、盲目追求个性、自控能力较差、虚荣心强、适应能力差等心理问题。寻求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方法,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迫在眉睫。 查阅文献,发现从2008年开始,才有学者开始重视心理剧在中职生中的应用,有限的研究文献中部分也仅仅是一些简单的讨论心理剧渊源、构成要素、活动过程、优缺点、作用和功能而已,或者以实践体验的方式在中职生群体中做了尝试,真正在中职生中的实证研究很少,目前仅发现少数文献有记载。西南大学的李丹萍对重庆94中的252名职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选取两个同质班级进行实验干预。实验得出结论,心理剧对中职生的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华中师范大学的赵雅丽在2014年运用心理剧的原理和方法,对广州市南沙区岭东职业技术学校的32名学生进行2个月14次的心理剧辅导。实验得出结论:心理剧团体辅导可以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明确学习及目标,提高社会适应性,对情绪与适应性层面影响最大;心理剧辅导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作用优于未经辅导的学生;心理剧作为团体辅导方式,受到欢迎并积极参与。 为了探讨心理剧在干预心理预警中职生的成效,笔者对东莞某职校心理预警的中职生进行心理剧干预。本研究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1)使用的问卷不同;(2)研究对象在心理剧干预之前均接受过心理教师的心理咨询。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东莞某职校在校学生,年龄在11~18周岁之间,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基本的听、写、理解能力,自愿参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并且测验结果提示效度量表的分小于7分,全量表得分大于65分,符合研究对象入组标准成为“预警”学生。根据结果,可得入组人数共31人,约占参加测评的总人数0.99%,其中男生19人,女生12人;2016级14人,2017级17人。对入组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为17人,对照组为14人。 (二)工具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MHT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对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的,包含中国常模,信效度良好。该测验由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8个内容量表构成,测题量适中,覆盖面广,筛选率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Alpha来检验考查31名“预警”学生施测所得全部数据的信度,结果提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问卷100个条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 2.心理剧设计 3.方法 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五次心理剧干预,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每次训练都包括暖身、技术训练、分享讨论等环节,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结束,所有研究对象进行MHT评定。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录入,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心理预警学生实验前后两量表得分。 二、结果 先对两组的年级和性别进行一致性检验即Kappa检验,Kappa值越接近1,表明两者的一致性就越好。结果显示,两组在年级(Kappa=0.96,P=0.69)和性别(Kappa=0.99,P=0.52)两个方面的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下一步的比较分析。 干预前,把组别作为自变量,MHT问卷的8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实验组在问卷总分与各维度得分上与对照组的得分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理剧干预后,再次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组在问卷总分与各维度得分上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理干预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考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的得分差异,结果提示实验组在干预后的得分低于干预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在第二次问卷得分同样低于第一次,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跟两组在心理筛查后均接受过心理教师的心理咨询有关,但从干预后的平均分来看,实验组的得分比对照组更显著降低。(见表2) 三、讨论 在两组学生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得分分析中发现,两组学生在心理剧干预前情况是基本相似的,然而在心理剧干预后,实验组无论在总分还是各个维度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剧显著地改善了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达到了心理剧干预的目的。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心理剧活动为学生结交新朋友提供了平台,在活动中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从中获取了支持和力量,激发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减轻了焦慮和孤独倾向。 2.由于中职生自责倾向较为普遍,所以在心理剧的辅导过程中不断地给他们创造机会,充分地尊重和鼓励,让他们在内心中感受这种好的情绪所带来的正面能量,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 3.心理剧的过程是学生体验情感的过程,因为学会了站在不同角度体验和看待问题,所以学生的自我接纳、自我认同都得到了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对照组学生在干预前后测的比较中,得分差异同样显著,这可能在心理筛查后,与两组学生均接受过心理教师的心理咨询有关,但从干预后的平均分来看,实验组的得分比对照组更低,除了说明心理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咨询有效外,还说明了心理剧的干预优于单纯的心理咨询。 心理剧是一种体验式的活动模式,需要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实践,从而磨炼了中职生的意志,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减少了在适应过程中的身体症状。在心理剧中通过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内心独白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领悟其中的道理,适时地学会换位思考,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和自身角色的理解,面对冲突时就减轻了恐怖和冲动倾向,从而提高了自控能力。因此,心理剧是提高中职生的适应能力和自控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Moreno,J,L.(1934,1953,1978and1993)Who Shall Survive,Beacon [M].New York:Beacon House. [2]刘丽.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3]周小红.浅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培养思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41-42. [4]胡翠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5]苏慧丽.心理剧对心理问题筛查中筛出学生的预防干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6]邢悦思.中职学校校园心理剧教育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4(24):99. [7]李丹萍.心理剧对职中生自我同一性干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8]赵雅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剧的作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编辑 冯永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