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分析 |
范文 | 展琳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强大的基础,而教师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中职学校的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却日益严重。研究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职业教育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中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职教师 职业倦怠 问题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或不能从容应对工作中的挫折而表现出的一种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自我效能感缺乏的状态。 职业倦怠问题表现在教师的行为或者心理上,首先是教师由于自身工作压力过大引起的情绪波动,在这一过程中,行为人又表现为看问题、做事情消极冷漠、片面主观,常常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这使得行为人很难感受到工作给他带来的成就感,常常过低评价自己,产生无助、无奈的感觉。 二、中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1.与中职教师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中职学生多数文化基础薄弱,加上自控能力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中职学校中的学习也缺少主动性,有少部分学生甚至出现厌学现象。这一现状导致社会大众认为中职学校就是后进生的“收容所”“回收站”,对中职学校的教师的认可度较之普通中学的教师要低,以致出现中职教师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尊重的情况。这必然导致中职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无奈和焦虑。 2.与中职学校的管理方式落后有关 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不少是由政府下派,而他们多数都不是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所以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官本位”现象,采用的管理手段简单、机械,缺少民主意识,忽视教职工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在中职学校的一些重大决策方面,不能给予教师充分参与决策的机会,这些都导致中职学校的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消极倦怠情绪。 3.与中职教师自己的认知水平有关 中职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一毕业就从大学校园进入中职校园,社会交际面狭窄。进入工作岗位后,年轻教师在熟悉了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后难以找到能激发自己工作热情的新鲜感。而工作时间更长的中年教师感到自己很难在业务或者晋升上有更大的作为,往往表现出得过且过、以工作求谋生的心态。这种情况使得中职学校的教师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 三、中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应对策略 1.社会要给予中职教师应有的尊重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缓解,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强舆论引导,帮助社会大众正确认识中职教育和中职教师,明确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地位是平等的,中职教师和普通高中教师同样应该受到社会尊重;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后的生源分流,保障中职学校的生源数量,转移中职教师因招生任务带来的工作压力,以使中职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来。 2.中职学校要轉变管理模式 中职学校的领导应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教职工的成长,采取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多听听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发扬民主作风,集思广益,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奖励措施;对于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教师要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鼓励和认可。在评价教师的工作时,要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坚持教师互评和自评相结合。让教师在一个宽松、民主、公平的环境中工作,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力。 3.教师自身要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 现代社会知识技术的更新发展日益迅速,中职学校的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者”,更是学校的政策执行者、班级管理者。教师多角色的特性,要求中职教师首先要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教育工作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和定位,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确保自己在各个角色转换中能从容应对。 参考文献: [1]陈晓丽.中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应对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2008(10). [2]伍文娟.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2(10). (作者单位:邹城市技工学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