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乡村建筑师人才需求的建筑学教学创新改革
范文

    王量量 韩洁 李苏豫

    摘 要:厦门大学建筑系以“教学、实践、科研、国际交流”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提出乡村营建教学的新方法,用以培养乡村建筑师人才。通过建筑学教学方法革新,让更多本专业教师、跨专业教师、校外指导教师及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中收获了丰硕的教学和实践成果,并通过会议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推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改革,迎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乡村营建 建筑教学 创新改革

    我国的建筑学专业教育历来侧重城市,其培养体系也是以城市建筑设计及相关内容为主导。2016年初,习总书记提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口号,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继而在十八大中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的城乡建设重点已由城市逐步转向乡村,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然而,目前我国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作为中国乡村建设的新力量,对乡村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其建设乡村的能力也缺乏系统性培养。由此可见,我国快速、增量式的城市发展带来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乡村空心化问题正在不断引起专家学者对我国城乡发展模式的思考。因此,在新形势下,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环节和人才培养模式应及时做出调整,以使其作为应用学科适应国家新的发展趋势,并带动学科的创新发展。在新型教学模式下,让学生真正认识和发现乡村,了解乡村存在的普遍问题,培养学生对于乡村的热爱,进而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人才储备。一、现有建筑专业教学体系和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校建筑专业的教学体系并没有针对乡村建筑人才需求做出调整。以厦门大学建筑系原有的课程设置为例,课程体系以主干设计课程为主线,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纵向延伸,并以横向——理论设计课程、技术设计课程、实验课程和辅助课程来辅助设计主干课程。但是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中,缺乏对乡村建设相关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培养设置,导致学生对乡村建设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城乡之间存在重大差异的因素比如产权、文化、习惯、传统等缺乏了解。这样一来,高校建筑专业的毕业生群体将无法面对国家对于这方面人才的迫切需求。二、四维一体的乡村营建建筑教育模式

    根据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我国建筑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从2013年开始,在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创新性教学改革项目“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建筑教育改革——厦门大学乡村营建教学创新”从教学、实践、科研、国际交流等四个环节同步入手,创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的本科生乡村营建教学改革体系。

    1.教学层面——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的本科生乡村营建教学

    为了更好地实现改革目标,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首先调整了课程体系。在新的体系中,乡村营建纵向课程单元被强调出来。在原有的以城市建筑和城市设计为主干的设计课程体系之外增加纵向并列的乡村营造具体化系列的课程,既乡村营建创新教学,在一年级通识教育中加入跨学科乡村发展及文化类选修课程,二年级的设计课中加入乡村实践基地实训与乡村主题设计选项,三、四年级注重乡村文化资源挖掘与空间建构,四、五年级则侧重传统村落保护与生态乡土建筑设计,毕业设计选题增设以乡村复兴为核心的研究型设计。

    除去课程设置以外,此次教学改革还打破了年级的隔阂,形成纵向贯通的教学课题平台,每个课程组再结合具体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与此同时,结合学院多学科的优势,消除行政壁垒。将建筑、规划、土木三大学科结合起来,适当增加人文、经济、景观和艺术等多个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毕业设计阶段,指导教师组和学生形成专业穿插,形成多学科的横向交叉。

    2.实践层面——扎根地域、密切联系教学的乡村实践

    建立以“可持续的乡村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为主旨的创新型高校-乡村发展实践基地,通过乡村提供实践基地,借助高校研究平台、学院师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共同探索乡村发展模式、搭建乡村建设资源整合新平台。以往的教学模式不都偏重方案设计阶段。由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学生无法用全维度、全生命周期的思维模式对待城乡与建筑问题,其设计作品也缺乏实践性和实用价值。本次教改中强调了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也就是从建筑学科的策划、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全部过程入手开展教学,着重突出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3.科研层面——基于“乡村营建”的科研创新创业

    利用高校作为学术前沿和研究平台,重点研究新形势下乡村发展、生态规划和建设模式,以及与其密不可分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一方面充分依托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和专长,另一方面也希望在科研层面,以两者并进的态度,为乡村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同进共生提供更多有效的创新模式。而科研方向的选择,也有效带动实践和教学方向的调整,从人才培养角度,适时将当前的建筑与规划专业教育与快速转型背景之下的市场实现对接。在教学及乡村实践展开,同时发展学生大创、科创项目。引导学生在比较扎实的设计课题、乡村实践的基础上,自主自发地组成团队开展相关的创新课题研究。

    4.对外交流——国际视野下的开放对话

    利用厦门大学所在地优势,依托厦门大学及其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两级体系对外合作交流逐渐展开的基础,组织建立厦门大学与海外知名高校建筑及规划专业的联系教学及实践基地,落实具体的国际联合工作坊、境外经典建筑及城市考察等项目,与国际高水平院校通过具体的城市与建筑设计研究项目、具体的城市和建筑研读课题,为学生拓展国际化视野,促进国际间的学生合作实践,增进多文化间的相互了解。通过对外交流实践平台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合作能力、創新实践能力,也极大地增进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 教学成果

    截至2018年,在厦门大学和其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创新性教学改革项目“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建筑教育改革已经历时5年,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该项教改获得了2017年第八届厦门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厦门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并推荐至福建省教育厅参评福建省教学成果奖。时至今日,在该项教改的引导下,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培养出大批乡村建筑设计人才,引导了更多的青年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

    1.学科竞赛成果显著

    乡村营建创新型教学采用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的本科教学体系模式,通过连续五年的不懈努力,屡次代表学校与学院在衡量本科生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科竞赛中斩获多项优异奖项。其中国际级竞赛奖励10项、国家级22项,省部级14项,涉及内容广泛,包括设计类、论文类、优秀作业类、优秀教案类、优秀学生团队及指导教师等全面考核教学质量的重大赛事。所参与的学科竞赛级别高、专业性强、影响力广泛,说明了此次教学改革的主旨已经在专业教育领域获得高度认可与支持、其教学质量已经通过内容全面的学科竞赛得到国际国内高水平的专业验证,集中地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核心思想与教学创新价值。

    2.贯通学研产,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教学改革以乡村营建为平台,将“知行合一”的理念贯通于“教学-科研-创业”这一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形成了独具创新性的人才培养路径。此项目涉及建筑学及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共计5届,近80名同学参与到该教改项目。先后有众多优秀毕业生被国内外高校录取攻读硕士研究生和直博研究生,还有更多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中国各大建筑设计院及相关的设计公司,成为乡村建设的生力军。

    3.实践教学平台网化

    为了推行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真切地了解乡村问题,为保证教学成果能够切实地为乡村的振兴做出贡献,在学校的支持下,教学组建立了3处校级乡村社会实践基地、1处院级乡村教学基地和1项校级创新实践平台,形成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并且以此作为乡村营建教学的网络平台,为师生提供发挥个人专长的舞台,促进高校乡村的共建,振兴福建乡村。目前,已有2项教学成果转化为真实的乡村建设项目,由学生主导设计完成。

    4.国际交流与联合教学成果显著

    为了践行“文化自信”的国家战略,项目教学组多次组织针对中国乡村问题的国际联合教学与联合实践活动,合作院校包括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台湾地区的知名院校。通过在国际化层面的交流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更有力地推动了师生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四、 小结

    当前国家对乡村发展十分重视,对建设美丽乡村人才的需求比较迫切。然而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对乡村问题缺乏系统性的课程学习,导致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脱节。针对这一问题,在厦门大学与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老师与学生的努力下,提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乡村营建教学模式。在教学层面上,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的本科生乡村营建教学体系;在实践层面上,采用扎根地域、密切联系教学的乡村实践的方法;在科研层面上,探索基于“乡村营建”的科研创新创业的可能;在对外交流上,进行国际视野下的开放对话。实现了乡村营建的特色性创新、知行合一的标志性创新和开放多元的引领性创新。为我国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的乡村建设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军.记得住乡愁:美丽乡村建设的方向和要求[J].新东方,2015(6).

    [2]戴大彬,刘文庆,张永益.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育模式和教学体系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8).

    (作者单位:廈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