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职学校专业细分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策略探究
范文

    程汪波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专业细分 ?经济发展 ?策略探究一、专业细分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这也促使与之相关的行业快速发展。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的加大,汽修专业已成为每所职业类院校的必设专业,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也借着这波形势,不断增加中职类学校师资力量及实训设备的投入,以此来提高技能型人才的输出质量,以达到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目的。但是盲目的扩大也带来了许多现实问题,比如设备的老化、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学场地的不足,这些突出的问题都为汽修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困难。特别是学生急速的扩招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动手的机会明显减少,而对于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的职校来说,其社会贡献力及认同度显著下降。社会对职业的划分越来越细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学校积极响应省新课改的方针政策,并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通过企业走访发现汽车维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专业化,对那些靠“浑水摸鱼”出来的学生认同感很低,为此学校主动对汽车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细分,以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二、嵊州汽车行业发展及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开展现状

    嵊州是浙江省绍兴市辖的县级城市,位于浙江省的中东部,该市总面积1784.43平方千米,是全国首批经济开放的县(市)和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

    嵊州市公路通车里程2231.16千米,发达的交通体系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汽车行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嵊州市的汽车保有量飞速增加。根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嵊州市目前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6万辆,机动车驾驶人总数已达241131人,且每年保持15%以上的速度增长。汽车市场的繁榮,带动了汽修行业的迅猛发展。现如今,嵊州市共有各类汽车维修企业200多家,其中一、二类维修企业89家,三类维修企业110多家,从业人员达1800多人,但拥有各类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维修人员只有800多人,由此可见,在嵊州汽修专业人才的发展前景广阔。

    嵊州市职教中心是嵊州市唯一设立汽修专业的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现有学生600多人,共12个教学班,成为笔者学校的骨干专业之一。2014年,笔者学校还被评为绍兴市高标准示范专业。综合办学实力雄厚,教育教学优势明显。现有专职专业教师18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双师型教师15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3.3%,整个团队工作认真,积极进取。

    汽修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汽修实训工厂:与博世合作建立了1个博世实训中心,与奔腾合作建立了1个奔腾钣金实训室,与北京运华、中国汽车营销行业协会合作建立了1个汽车营销实训中心,与上海大众合作建立了1个汽车美容实训室。目前正在与上海PPG洽谈校企合作,共建1个PPG油漆实训中心,现拥有近100个完善工位。总的来说,不同类型的实训工厂可以满足学生实训的各种需求。同时,学校还与嵊州市各大汽修企业签订协议,将其作为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学生在现实岗位的实践能力。三、专业细分的策略和方案

    地方经济的发展以行业为依托,行业的进步以人才为保障。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技术人才成为职业类院校的首要任务。在飞速发展的汽车行业大背景下,汽修企业遍地开花,而汽车维修行业的人才需求也迫在眉睫。为解决这一凸显的社会问题,学校积极探索汽修专业发展的新路径,主动与地方企业及行业协会沟通,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对汽修专业的扶持力度,无论资金扶持还是师资的配备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力度,确保专业扩大的基础条件。

    1. 专业细分策略

    (1)从单一维修专业到整个汽车后市场,拓宽校企合作的市场广度。为了保证学校的发展紧跟时代的脚步,学校加大对专业细分的力度,从单一的汽车维修到钣金油漆、汽车保养、美容装潢等整个汽车后市场,真正实现以汽车修理业为中心,形成上下游产业一体化格局。

    (2)从粗放行业发展到市场供给细化,实现行业供给侧改革目标。以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原动力,主动改变人才供给模式,由原来的培养好向企业推销转变成培养前先主动与企业沟通,了解企业不同时期对人才的需求差异,并深入研究企业的发展动向,保证学校培养的学生都能在企业找到合适的岗位。

    2.实施方案

    (1)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完善课程体系。“1+N”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解决汽车行业后市场人才的“就业短缺”问题,学校深入探索维修行业人才培养的途径、模式,不断深化和扩大汽车后市场人才供给侧改革,提高汽车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学校积极推行“1+N”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主要面向钣金、油漆、机修、保养、营销、美容、高考等七大方向。这样不但学生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同时也满足了汽车企业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双导向选择性课程体系。人才的培养与课程的设置关系十分密切。因此为了使在专业细分模式下汽修人才的培养更加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在对汽车相关职业定位能力的归纳和汽车修理专业能力的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汽车修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对各课程的构成进行了优化。结合学校汽修专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现代学徒制为模式的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具体步骤为以下几步。

    第一,通过校企的深入合作,确定不同企业(如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装配、汽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汽车维修等)所需的岗位来划分专业方向。

    第二,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与相关企业共同制订培训计划,这其中包括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及沟通能力等三个目标的实施。

    第三,选择合适有效的理论教材(必要时可以组织学校和企业共同编制教材),完善和优化实训课程的培训场地、设备和环境。

    第四,与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协调,增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工种,满足企业对岗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实施新型教学方案及模式。

    一年级打基础:以公共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及自由选修课为主,结合专业认知教育,企业文化进班级,培养现代工匠精神。

    二年级定方向:根据就业导向及自我特长定方向,结合订单培养,进企业实训。

    三年级学技能:以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来完成专业方向必修课程,结合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生产性实训”学习技能。

    (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及考核机制。教学质量是人才成长的直接体现,在专业细分模式下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及考核评价机制的管理,让学生真正学到技能。从而实现本专业教学质量管理的常态化,也实现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单一主体向多元立体的转变(见上图)。

    

四、專业细分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企业调查,收集数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细分的初期,首先派专业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企业近期的人才需求状况,并和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及技术岗位的师傅,研讨人才培养的专业技术要求,由企业师傅制定特色化的技术训练方案。第二,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对专业进行细分,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选择方向(比如机修、营销、钣金、油漆、保养)。第三,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第四,邀请企业人员与毕业生进行面对面的选择,提高就业的合理性。第五,企业跟踪走访,检验效果。五、小结

    通过一个周期的开展,并实地跟踪学生进企业调查总结反馈,专业细分解决了企业对人才分层需求的问题,在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校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水平,最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职业院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加强与企业的全方位沟通,积极探索更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在企业步入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亦随之凸显出来。各地为了稳增长、促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愈发强烈,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亦由此展开。人才是稀缺资源,数量有限,人口与人才流动趋向,代表着城市的活力高下。作为为生产一线提供专业技术人才的第一战线——职业院校,摸清企业需求显得尤为重要。而专业细分正好顺应了企业的发展要求,专业细分也为学生的成长开辟了更为专业的路径。而怎样才能精准地对各个专业进行细分,从而解决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快速成长与企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新时期各个职业类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必将面对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靳鑫.浅谈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当代职业教育,2015(10).

    [2]王盛建.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汽修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4).

    [3]赵志群.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与“现代学徒制”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3(1).

    (作者单位: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