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研究 |
范文 | 郑传春 [摘? ? ? ? ? ?要]? 在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对职业素养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对自律的认识理解出发,客观分析当前高职学生自律情况尚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觉察现在、规划未来、练习尝试及方法促进高职学生自律能力的提升。 [关? ? 键? ?词]? 网络时代;自律能力;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5?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1-0232-02 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指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要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和职业素养培育。其中,自律能力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职业素养。 一、网络时代背景下对自律的认识理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已走进各行各业,新媒体时代让人们生活享受到巨大便捷与丰富的同时,也受到各种信息的干扰和影响。人们因为自律在其中获益无限,也因为过度沉溺深受其害。高职学生尚处在身心发展趋向成熟的关键阶段,需要对网络提供的多元信息保持清醒判断力,对手机网游等行为进行自觉约束和自我管控。自律能力的培养成为当今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和个人成长面临的重要课题。 自律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把“自律”阐释为:“自己约束自己”。[1]冯忠良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自律是以人为核心,加大对自身的深入了解和培育,是一种自身的全面发展,是整体与各个部分的有效整合。它反映了人作为主体,对自身的认识、控制与把握,是自我认识系统的性能,是个体调节系统对内部的积极适应。[2]与之相对应的,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待,可以把自律理解為一种教育手段和教育目的。按照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自律是教育者(教师)通过自身榜样示范和教育内容,借助一定的媒介(教材、多媒体、PPT、作业、规范、纪律等手段)对受教育者(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监控的过程,从而使受教育者(学生)受到外在教育和内里教育的统一,达到外在影响和自我管理协调的目的。 高职学生不仅要根据所学专业进行相关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还要根据特定环境需要,综合利用有效工具,与他人和谐共处,与自我内在统一,学会自我管理和自律地生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其中的自律能力体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在没有外在强化或控制的情况下,自觉地用标准约束自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具有充分的主观能动性,自律便可以理解为储藏在内心的自我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个体自觉接受相应的社会规范、道德伦理、价值取向,积极主动地选择消化、吸收内化,通过实践创造,形成与社会他律相一致、相协调的自我管理系统。这套系统无需外在力量监督,它可以自觉约束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实际行动,以达到解决问题或建立新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从而实现人的自我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简言之,自律就是自己给自己立法,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监督自己。 二、当前高职学生自律情况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的同时,在高职学生群体中依然存在因自律能力不足而酿成的各种陋习、恶习问题。 (一)逃避问题和责任,喜欢享乐 高职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自律意识不强,导致学习习惯不好。他们中的很多人因摆脱了高中学业压力,来到相对自由的高职校园,突然面临很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自然力不从心。极少数学生选择逃课逃学,即使上课也多与手机网游、刷剧、聊天为伴,课后更是以吃喝玩乐为主。他们要么漠视学习,要么逃避学习,将学习时间花在上网聊天、打游戏、看娱乐视频、校园网贷等上面。上课随心所欲,期末考试时不及格、补考、重修,导致精神萎靡不振,后果难以承担。这样不仅影响了班风和校风,而且还严重地影响到自己,出现不能顺利毕业或学业平平,不能及时就业或根本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出现,就是严重缺乏自律能力的结果。 (二)漠视规章制度,过于放纵 2019年6月,河北体育学院40名大学生因旷课多被退学的事例,引发无数人的关注和思考。与此同时,有偿代课替课、早操晚自习标价兜售、“发红包求好成绩”、金钱权力至上、超前消费、网络裸照借贷、跑路失踪等社会现象也逐渐混杂渗透到高职校园中。部分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高职学生正被急功近利的市场经济规则侵蚀着。他们漠视校纪校规,自律意识弱化,觉得旷课这样的行为习惯上升不到开除的情况,抱着“进了学校就如同进入安全区,就可以顺利毕业”的思想,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管理,自律早已荡然无存,对被退学的结局只能后悔不已。可见,这些被退学生就是大学校园中一部分理想信念缺失、自律精神缺乏的群体代表。 (三)强调自我成长,心智不够成熟 在高职学生中,仍然不乏沉溺于个人空间活动的学生,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成熟长大,对自我关注更多,对外界和他人忽略,严于他人,宽于自己,自律意识不强。即使做点事情也生怕老师、同学不知道,QQ签名、微信表达、微博抒写,一方面放大自己,一方面不能管好自己。在应对问题时仍然沿用青春少年期的处理模式,没有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内在的认知与适应能力。自律意识不强,自律认知还停留于遵守规矩、遵从他律。真正的自律并不因担心被人指责才遵守规矩,而是自己内心深处真正崇尚规矩。 三、高职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 自律不仅是一种被重视的意识,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高职学生在当前良好的学校环境下应积极学习、训练,并养成自律习惯。 (一)觉察现在:照镜子法 部分高职学生活动范围相对较窄,交往圈子主要在老师、同学和父母之间,对自我认识的参照点少,比较面有限。加之社会对大学生还存有光环效应,使他们的自我认识还不够客观。因此,请尝试着取下大学生的光环,觉察自己是如何约束自己,总结做得好与不好的地方,需要改善的方向等。好比手里拿着一面镜子,照到别人万象的时候,别忘了好好照照自己,找找镜子里自己的五官容貌、眼神表情,感受个人精气神面貌,了解自己的气质动力、性格、防御机制、认知偏好、情绪情感、意志毅力、行为习惯、人格系统等。找到的越多,自律实践训练就会越有方向。 (二)规划未来:冥想法 每一个人都希望美好的未来,高职学生不妨冥想下未来十年、二十年的自己:是否有一片辉煌的事业、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否有一个知心的爱人,有父母的期许,有同甘共苦的挚友,是否更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前行动力……冥想自己的未来该有一番如何美妙的图景。想一想,画下来或写出来,明确自己希望达成的目标和愿景。 (三)练习尝试:行动法 高职学生可以在当下的客观自己和冥想的理想自己之间,架上一座称之为“自律”的行动桥梁,行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 1.直面问题,明确责任担当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高职学生要敢于承担作为人来到世间的责任。只要勇于正视问题,寻找原因、解决问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然而,自律卻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自律要求人们对自己有自我约束力,需要保持平衡,建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在追求诚实担当的同时,需要保留对事实和真相的判断力,学会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使人生更加高效务实。 2.延迟满足,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在对自律形成过程的研究里,有学者提出道德教育对象的道德发展可以概括为“无律一他律一自律一自由”的过程。[3]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指出人们在自由的前提下订立契约,创造一种新的社会和道德秩序。社会自由通过法律得到保障,人成为国家的主人,却远没有让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唯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因为只有嗜欲的冲动便是奴隶状态,而唯有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4]人要是纵情感官刺激,自身的防护就会受到危害,因而需对欲望施加一个限度。高职学生在物欲诱惑面前,要学会坚决抵制,学会延迟满足,懂得为自己立法,自己为自己列出约束清单,并自觉服从执行,做到真正自律,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总之,一个人有多自律,他就有多自由。 3.个人成长与心智成熟之间应匹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说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这句话的深刻价值在于鼓励全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攻坚克难,一起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按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自律一定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条件,尊重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事实,保持对事实的敏锐感知力。高职学生要根据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不断进行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丢弃旧有僵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与变化的现实进行心智的沟通对话、协调谈判、自觉自律,主动融入瞬息万变的时代,努力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导者,而不是迷失者、被奴役者和淘汰者。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创设多条路径和多种渠道给学生物质和心理层面的关爱,让学生感受爱、认知爱,在接受爱中得到滋养,体验到爱的归属感。进而学着爱,学着让自己变成一个有爱的发光体,向他人和社会播撒爱的种子,在给予爱、奉献爱中寻找自己的价值感。因为有爱,自律便有了源头活水,自律将变得自觉,变得从容,个人成长与心智成熟之间才会相互匹配。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编辑 冯永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