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范文 | 唐琪瑶 [摘? ? ? ? ? ?要]? 工匠精神体现了从业者的职业品质、职业能力以及职业价值取向,是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以我国高校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然后指出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最后表明了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旨在为高校教师如何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 ? 键? ?词]? 工匠精神;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8-0152-02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狭义的工匠精神特指工匠自身展现的优良品质,而广义的工匠精神则拓展了狭义的概念,表明任何行业的任何个体都能够展现出敬业、专注、精业与创新的精神。最初,工匠精神产生于传统手工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民众对该精神的广泛宣扬,工匠精神已经被渗透到各个领域,并且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具体来说,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 (一)目标: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精益求精强调了“在好的基础上追求更好”的理念,也就是说只要持续改进就能拥有完美的结果。在工业时代,流水线是对模具的简单复制,重复性的操作不带有任何人文意义上的温度。但在打造过程中,工匠却将自己的感情与理念融入器皿中。从设计构思到选取材料再到正式操作,每一個环节、每一道程序、每一个部位都需要工匠亲自把控,同时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并凭借精湛娴熟的技艺,来制作近乎完美而又富有生命力的作品。不仅如此,工匠还力求每一件手工艺品都是独特的,并将其特质作为自己的私人印记。随着工匠权益意识的提升以及社会制度的更替,工匠实名制便应运而生。根据《礼记·月令》记载,古人为了便于对器皿的制造者进行追溯,认为应当“物勒工名”,但真正的用意是“以考其诚”,否则“功有不当,必行其罪”。可见,虽然古代的工匠实名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维护工匠的权益,但相比而言产品的质量更为重要。因而,工匠实名制实际上也是一种延续至今的质量考核制,正是基于这种制度的实施,大量的优秀工匠才不断涌出。 (二)思想:爱岗敬业、鞠躬尽瘁 所谓爱岗敬业,简而言之就是热爱岗位,敬重职业。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对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予以认同和珍惜,为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感到自豪,为个人在工作岗位上付出的劳动感到快乐。自古以来,我国人民不仅具有敬业和乐业的思想,还保持了兢兢业业、坚守岗位的优良传统。著名的教育家梁启超指出,“倘若一个人不对其所从事的职业持有敬意,一定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各项任务也难以圆满完成,这样不仅亵渎了职业的神圣,而且还对自己造成了伤害。因此,产生爱岗敬业的思想不仅具有必要性,还有利于自己的人生。”在梁启超看来,敬业精神可对从业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行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工匠精神虽然强调用心、专注和持久,但却反对不思进取、墨守成规,认为只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才能创造出独一无二又接近完美的作品,也就是说创新是推动事物进步的巨大力量。鲁班是我国木匠领域的开山鼻祖,他凭借自己智慧的大脑和一双灵巧的双手,创造了无数个令人赞叹的木工作品,工匠精神的代表作“鲁班锁”便是其中之一。榫卯是我国古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但鲁班却首次将其应用到了“鲁班锁”中,由此体现了这位大师的创新精神。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出访德国时,将一把材质为铝合金、融合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的鲁班锁赠送给了该国总理默克尔。这件物品虽然精致小巧,但却是工匠们基于对古老技艺的传承并运用创新思维制作而成,它展现了创造者的匠心独运,同时又肩负着将友谊和信任进行传递的神圣使命。 (四)传承:一脉相承、薪尽火传 在封建社会中,某种技艺的传承需要师傅对徒弟进行言传身教,而徒弟则在师父口传心授的过程中掌握制作器具的技巧。当然,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不仅与师傅的精心传授有关,还与徒弟的领悟能力、创造能力等因素有关。尽管与现代教育制度相比,口传心授的教育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然而正是由于这种方法的广泛应用,才使一些独特的方法、工艺和程序得以一脉传承、薪尽火传。从这个角度来说,工匠精神也是一种无私的精神。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工匠精神是新时期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政府制定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背景下,大力宣扬和推广工匠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首先,产业结构的升级离不开制造业的良好发展,而“中国制造”若要向“中国创造”或“中国智造”转变,必须以工匠精神作支撑。从业者树立工匠精神,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使产品获得升级换代,从而实现“中国制造”要向“中国创造”或“中国智造”转变。其次,对于供给侧改革来说,宣扬和树立工匠精神具有必要性。长期以来,我国的低端消费品增长过快,而民众对高端消费品的需求却越来越大,要想消除二者之间的矛盾只有两条途径,一是确保产品的质量能够不断提升,二是对社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或优化。后者通常由政府进行决策,但是提升产品质量却需要不同领域的从业者充分发挥工匠精神。这是因为只有在该精神的支撑下,从业者才能在工作中尽心尽责,并依托于创新意识对产品加以改进,从而使产品质量的提升得到保障。 (二)工匠精神是个体成才成长的内在要求 对于个体而言,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它能够促使个体提升自己的价值,进而在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个体热爱工作、追求卓越、锐意进取等美好品质均可通过工匠精神得到展现。在工匠精神的支撑下,个体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最大化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并通过更新工作理念、提高操作技能、吸取更多的新知识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三)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要求 对于工匠来说,无论是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还是专业精神均可从其工匠精神上得到体现,而这些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立德树人是基本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多种要素构成,教师若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对象的头脑中得到渗透,务必在教育过程中对工匠精神进行培育和弘扬。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将工匠精神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校教育不但需要通过教育让大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使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创造创新的重要性。因此,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将工匠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对知识技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兼顾,尤其要让大学生充分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尽管工匠精神通常是针对从业者而言,但这种精神也可以应用到学习上。比如,大学生在工匠精神的支撑下,能够专心致志地听讲,养成热爱学习、勤于思考、思维创新的好习惯,以获取更高的学业成绩为目标而不断努力。另外,职业道德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将该项教育内容与工匠精神的教育进行充分融合,可使大学生懂得“工匠”的真正意义及其社会作用,从而产生“劳动是光荣的”这种思想;通过对工匠精神的解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和人生观,使其产生追求崇高理想的意识。 (二)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学风建设中 广义上的学风既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方法,也包括治学态度和治学目标,它不仅形成于教学活动中而且具有稳定性,同时还能够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任何一个学校的学风都会对校园学习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的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而,对于高校来说加强学风建设是理所当然的。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学风建设依赖于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但在社会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高校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不容忽视的,如学习动力有待于增加、学习热情不够高涨等等。若要改善这种状况,高校有必要在学风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将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与工匠精神的宣扬进行良好融合,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丰富的校园文化是生长美好精神的沃土,关乎对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而大学校园又是其主要活动场所,因而对其来说,意识层面的思想、精神与理念所形成的基础实则就是校园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进入快餐时代,“短、平、快”以及利益最大化成为很多人的行为准则。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影響,容易出现学习积极性差、纪律松散等问题。对此,高校应当将弘扬工匠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一系列与弘扬工匠精神相关的文化活动,使大学生接受正能量教育,认识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开拓创新、持之以恒等品质的可贵性,改变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并在学习上“比、赶、超”,为更高学习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不懈努力。 (四)将工匠精神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大学生毕业之后就要踏入社会,因而在学校中接受职业教育尤为重要。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可使大学生把握工匠精神的真正含义,能够理解敬业、专业、精业等精神的深刻内涵,从而在大学期间就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为将来在企业中的良好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值得一说的是,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培育不应当仅限于某一个阶段,而应当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在持续的教育中真正领悟到工匠精神是“技”“艺”“道”的共同结合。 参考文献: [1]胡建,任镕.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其途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5):102-106. [2]骆剑琴.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0):196-197. 编辑 曾彦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