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
范文 | 黄晓娟 [摘? ? ? ? ? ?要]?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当中,依然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比较注重专业课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教学方式落后、人才培养水平不高,课程中缺乏职业规划以及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探索促进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举措。 [关? ? 键? ?词]?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208-02 政府明确提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即为社会培养高级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中应更加突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更好地为一线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通过广泛地开展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已逐步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历了一系列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整体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当前人才市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一)不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所进行的教育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没有很好地衔接在一起,教师仍然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目标。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化教学,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专业课教学,忽视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缺乏规划,对个人的发展路径和职业意识比较淡漠。大部分学生高考成绩不理想,或者高考落榜,这样一个群体,学习或许不是他们的强项,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结合这个实际情况,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普通高职院校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即便开设有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并没有结合高职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只是停留在面试指导等一些具体的方面,缺乏整体规划。高职学生普遍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不强,被动消极,存在从众和跟风现象。面临毕业的高职学生往往感叹时光匆匆,在校的时间转瞬即逝,感觉在学校期间并没有很大的收获,对求职择业感到茫然。 (二)教学方式落后,人才培养水平不高 高职院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校外挂牌的实训基地也没能真正发挥作用。日常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教授为主,照本宣科,没能深入浅出,跳出理论,深入实际;教学模式基本上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从头讲到尾,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缺少课堂互动,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对知识的掌握也只是停留在理性认知层面,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缺乏相应的平台。教学内容也侧重在理论方面,没有经过一定的实践和设身处地的体会,学生难以消化,对个人职业素养提升以及职业能力提高方面的培训也比较少。职业教育应紧跟行业热点和社会需求,不断推陈出新。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产业现代化对产业工人、技术工人岗位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不够合理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应该以就业岗位分析为导向,根据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结合实地情况,构建理论课和实训课程体系设置的框架,紧跟各行业热点和技术需求,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规划,使职业教育真正走上前沿化的发展之路。 1.实训课形式化,校企合作不深入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需要加强,校企双方应就人才培养方案、指定课程标准以及师资培训计划等方面有更深入的合作,通過校企合作,最终达成三方共赢,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获得适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学生学到相应技能并可以顺利找到适合的岗位,学校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发挥双方优势,做好人才培育。高职院校及时根据企业在人才培养标准、知识结构、市场需求方面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紧跟需求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另外,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都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很少接触市场,鉴于这种情况,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紧跟社会变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也应该给教师充分深入企业学习、锻炼和实践的机会,这样能保证理论与实践不脱节,保证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不脱节。 2.公共基础课未充分发挥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高职院校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规范课程设置,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同时也不能忽视公共基础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更注重专业课,公共基础课只是作为辅助课程,在课程的安排上,以专业课为主,随机安排公共基础课,甚至出现一些公共基础课被错误安排的情况,体现不了学科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往往公共基础课也未能充分发挥培育作用。同时,为了便于管理,公共基础课课程考核评价更多是采用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学生也是为了通过测试而学习,知识点考完就忘,不能真正提升自身能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路径和方法 (一)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高职院校中广泛开展运用,然而,“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在实践教学中推行起来,并不是很顺畅,实施过程中也会有很多困难,往往是“一头热”。在推行学徒制、工学结合过程中,校企双方应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开发课程和教材等教育资源,共同培养师资力量。高校应积极调研,深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特点,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本校课程体系的建设,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专业设置。 (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职业能力培养教学团队 1.改革高职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随当前互联网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人才培养途径也日趋多样化,但课堂教学仍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已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改革是关键,高职课堂应更加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通过师生互动以及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中动手操作或者模拟情境中操作才能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 高职院校应积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及运用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自觉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高职课堂教学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2.优化师资结构,构建职业能力培养教学团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各种教育资源中的第一资源,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是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为了稳定并有效开展不同专业领域、不同行政部门与教师的协同培育工作,以教学团队为项目组,每个项目组包含专业课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公共素养课教师和辅导员,并设项目组负责人统筹管理各类教师在职业核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沟通、交流、任务分配及合作工作。 (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注重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1.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職业教育的灵魂,当前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都还有待加强,校企双方没有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企业参与职教程度较低。校企合作真正达到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就应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形成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以此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同时,为了更好地与企业交流合作,高校与合作企业共同企业也参与制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实际,对高职院校提出要求,高校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来调整专业设置,为实现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对接,企业可以选派工程师对高职院校进行专业指导,参与高校的课程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 2.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大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使其能够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实施个性化培养策略。对已经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学生,学校也适时跟进学生学习的情况,并提供相关指导和帮助,及时为存在疑惑或需要指导的学生提供支持。学校要有周期性地进行一系列发展评估,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将学生对职业发展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降到最低。尽可能多地组织各式各样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不断加强;鼓励学生勤实践、勤锻炼,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全方位培养人才。 (四)系统规划课外活动,提供丰富的职业能力培养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充分发挥“微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作用,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配合课堂教学目标,延伸课堂教学手臂,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配合专业教学,大力开展各种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每年定期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大赛,通过比赛促进学生技能训练和能力锻炼,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比赛。 依托大学生社团,广泛开展职业能力训练活动。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参与学生社团的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所长,增强自信,进一步推动深入学习。大学生社团也是大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更是一个可以更好锻炼自己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养的实践机会。社会实践是大学生锻炼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广大学生可以通过学生社团这个平台锻炼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各高职院校要好好利用这个载体,锻炼学生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许龙.“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2]刘佳.德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启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周俊辉.能力本位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困境及应对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7). [4]杜鸣,唐赓.基于《中国制造2025》人才需求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9(12). [5]袁年英.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12). [6]赵晶.浅谈如何运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实践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J].职业教育,2019(11). [7]王莹,王华,黄陈,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8(1). 编辑 武生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