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信息安全专业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应用研究
范文

    司夏萌 康海燕

    

    [摘? ? ? ? ? ?要]? 形成性评价具有过程性、反馈性、个性化的特点,有助于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核心内涵的真正落实。阐述对工程教育认证内涵的理解,分析当前教学评价现状,总结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内涵和作用,提出形成性评价机制的一般范式,并对形成性评价机制在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教学的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对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教学评价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关? ? 键? ?词]? 形成性评价;工程教育认证;信息安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2-0075-03

    工程教育认证在引导和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质量意识的强化、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提高工程人才质量上发挥重大作用。[1]近年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一场“质量革命”,已经成为人们评判高校、专业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具有引领地位。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通用标准明确规定: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并通过形成性评价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2]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中“课堂教学”部分对形成性评价也进行了专门要求。显然,形成性评价是实现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开展本科教学工作的基础环节。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信息安全已成为信息科学的热点学科。信息安全专业是计算机、通信、数学、物理、法律、管理等学科的交叉学科[3],覆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主干课程,开设密码学、网络攻防、计算机病毒、信息系统安全等多门特色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深入理解形成性评价及其必要性,并将其应用在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教学中,推进课程教学持续改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加强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专业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评价体系现状、深入理解形成性评价内涵和作用的基础上,总结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一般模型,探讨研究形成性评价在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评价体系现状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估课程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目标更好达成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学评价体系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的有效性。

    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4]然而,传统教学评价难以体现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内涵及其有效落实。首先,目前高校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评价仍存在过分重视终结性评价的普遍现象,教学评价方式较单一;其次,大多数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评价的主体仍然以教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并非以学生为中心;最后,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缺乏时效性,难以支撑教师在一个教学过程中的持续改进。可见,要充分践行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内涵理念,注重形成性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多维教学评价体系尤为必要。

    二、形成性评价的内涵及作用

    形成性评价属于发展性评价,其内涵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时、多次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得到改进。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性、反馈性,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目的不在于对学生评定档次并选拔,而在于反馈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师生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与学,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高质量的形成性评价方法能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收获。如果形成性评价设计合理并使用得当,既有利于教师获取教学效果反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又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形成性评价的上述内涵与工程教育的“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十分吻合,同时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工程教育认证教育改革过程中,要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强调教学、资源、管理都围绕学生进行配置。这就需要形成性评价机制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但又并非个体间的比较,而是对个体独特的发展情况的一种考察。产出导向的核心思想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乐学、会学,且能够对学生的能力和获得进行全面评价。要想学生会学,就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学习,这与形成性评价“强调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完全一致;而形成性评价也能作为终结性评价的补充,除了评价学生的知识获得外给予综合能力的合理评价。另外,持续改进需要以教学过程中准确可靠的评价结果为依据,而形成性评价恰恰强调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反馈和改进,旨在通过过程中频繁的测评,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连续的评价结果,以便及时改进。因此,工程教育以往問责式的终结性评价(考试)的主角地位正逐渐被能及时调整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所替代。[5]

    三、基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评价体系一般模型

    设计合理、使用得当的形成性评价机制有利于工程教育认证核心内涵“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有效落实。形成性评价机制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和完成情况为依据,侧重对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的考核。形成性评价应具有个性化和多样化,能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下,通过多种方式考查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形成性评价机制的设计应本着“全程性、全面性、关联性”的原则。形成性评价机制应明确几方面: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实施。其中评价指标是形成性评价机制的核心,与课程的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学完后应具有的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达成度。

    形成性评价的评价主体应尽量多元化,至少应包括教师和学生,必要时也可加入家长和软件系统。教师评价是教师通过提问、课堂测验、学生反馈等手段了解教学效果并进行反思,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及予以指导。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养成定期反思学习结果的习惯,使其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同伴评价如小组间互评、组内成员互评等,使学生通过对比他人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锻炼批判性思维,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家长评价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成长。除此之外,借助第三方的评价系统可以提供客观、科学的评价数据,摆脱教师和学生置身于评价中既是评价主体又是评价对象的局限性。

    形成性评价的评价内容要严格参照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体现课程教学大纲中定义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课程教学目标是对专业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的支撑,主要包括知识掌握、综合能力和态度素养。知识掌握主要考查学生对大纲要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回答提问的情况、阶段性测验、随堂测验、独立或分组完成平时作业的数量及质量;综合能力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沟通协作等能力,评价内容可包括小论文、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数据记录、计算机程序源码、实验报告等;态度素养考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评价内容包括个人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外学习资料或媒体的学习,回答问题是否积极,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并与教师沟通等。

    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有很多,具体采用哪些方式可由教师与学生协商选择。常见的形式包括纪律考核、课堂表现(提问和课堂讨论)、小组汇报、作业和测验、问卷调查、面谈或座谈等。纪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出勤情况及是否遵守课堂纪律。课堂表现是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时是否专注,参与小组项目设计开发时是否积极并具有团队精神。小组汇报是将阶段性学习任务部署为相对独立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作业和测验是通过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大作业、随堂测验等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作业和考试反映出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评估自己的学习。通过面谈或座谈增加师生交流机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学习进展和存在问题。

    形成性评价机制的合理设计是第一步,评价过程中的有效实施是实现形成性评价的保障。形成性评价实施流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评价考核、诊断差距、给予反馈、教学改进(流程见下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拟定评价标准,根据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断地进行考核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诊断差距,反馈给学生并督促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根据情况修改评价标准、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在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信息安全专业是计算机、通信、数学、物理、法律、管理等学科的交叉学科[3],覆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主干课程,开设密码学、网络攻防、计算机病毒、信息系统安全等多门特色专业课程。这些专业课程大多都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既要求知识理论的掌握,也要求能力素养的提高。在深入了解形成性评价内涵、作用、一般范式的前提下,将形成性评价引入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评价機制应更具针对性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评价机制设计不可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模式,更不能将一种表格或一个指标体系适用于所有教师和所有课堂。专业课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形成性评价机制的一般范式基础上,灵活确定专业课自身的教学活动和评价策略(包括标准、主体、内容、方法等),充分利用形成性评价机制促进教学的持续改进,提升教学质量。

    (二)应面向个体而非整体

    以学生为中心的形成性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过程中评价结果不仅用于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更要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在该阶段学习的长处和不足,以便矫正下一阶段的学习方法,促进自主学习,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形成性评价机制的设计应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以及个体发展的独特性,能够激励学生最大化地发挥潜能与强项,从而提高学生个体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专业实践类课程侧重对能力的评价

    信息安全专业包含很多实践类专业课,主要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文档撰写能力与表达展示能力等。这些素养不是唾手可得的知识,也不是顷刻即成的能力,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参加竞赛、项目开发、方案设计、作品演示、口头汇报等活动,也可以通过档案袋进行综合评定,还可以把其他专业课教师的描述性评定、学生的自我反思、同伴评价结果等进行整合。

    (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多元评价

    在教学手段信息化的今天教学评价方法依然落后,往往既费时又费力且不全面,无法及时起到反馈促进作用。关于考查能力素养的实践类专业课,应将实验的各个环节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借助软件评价系统,通过自动或半自动方式采集实验过程相关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形成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多维评价体系。这样既有利于减少教师、学生因形成性评价而带来的额外负担,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规避教师和学生既作为评价主体又作为评价对象导致的主观性、随意性、片面性,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增加形成性评价的信度。

    五、结语

    形成性评价强调反馈性、多元化和发展性原则,体现了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内涵。形成性评价通过及时评估课程教学效果,既有助于教师获得教学反馈、改进教学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助于学生修正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培养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高素质应用型信息安全人才。虽然形成性评价有可能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了解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和意义后,有利于提高教师应用形成性评价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将研究针对信息系统安全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机制设计与应用,并分别在信息安全专业的两个教学班中进行实践,以探索能够最大化地促进教学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蒋宗礼,姜守旭.发挥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新工科建设的推动作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8(1):41-45.

    [2]工程教育认证标准[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9,41(1):1-4.

    [3]王昭顺.“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6(10):73-75.

    [4]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19-22.

    [5]何克抗.关于形成性评估与隐形性评估: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让我们深受启发的亮点之三[J].中国电化教育,2017(6):24-29.

    编辑 陈鲜艳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