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口腔颌面部CT的临床应用分析
范文

    高斌 孙建新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CT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17例口腔颌面部CT检查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诊断舌癌2例,4例颌骨肿瘤颌骨良性肿瘤,5例颌骨囊肿,6例腮腺肿瘤。结论:CT是目前口腔颌面部疾病检查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提供有力依據。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CT;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5-234-02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applicationoforalandmaxillofacialCT.Methods:theCTexaminationdataof17caseswerereviewed.Results:amongthe17patients,2werediagnosedwithtonguecancer,4withjawbenigntumors,5withjawcystsand6withparotidtumors.Conclusion:CTisanimportantauxiliarymethodfortheexaminationoforalandmaxillofacialdiseases,whichprovidesastrongbasisforthecorrectdiagnosisofclinicians.

    Keywords:oralandmaxillofacial;Computedtomography(CT);Clinicalapplicationof

    口腔颌面部窦、腔、间隙多,解剖关系非常复杂,一般的x线平片检查,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妨碍了临床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1]。普通CT避免了重叠影的影响,对于某一层面组织的结构情况提供了分辨率高和清晰的图像,无论是软组织的病变,还是骨组织的病变,均能很好反映出来,目前已成为口腔颌面部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之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7例患者的口腔颌面部CT检查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年龄在12~71岁之前,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12岁,平均年龄36.8岁。

    1.2检查方法

    1.2.1口腔及口咽部CT检查

    以咽门为界,其前为口腔部,其后在软腭至会厌上缘平面的咽腔为口咽部,口腔部主要有腭部、两侧的颊部、上下颌骨牙和牙槽突以及舌和口底。口咽部主要有舌和腭扁桃体、舌根、会厌,以及咽侧壁。多以横轴位扫描[2]。

    1.2.2颌骨CT检查

    主要用于观察外伤和肿瘤。颌骨骨折一般可用横轴位扫描,但疑有眶底、腭骨和髁突骨折时需加做冠状扫描。颌骨肿瘤一般用横轴位扫描,既要有软组织窗位,又要有骨窗位。同时要了解颌骨周围软组织的受累情况、骨质破坏的程度和范围。

    1.2.3颞下窝CT检查

    横轴位扫描时其扫描平面与硬腭平行,扫描范围自蝶骨至硬腭下方,层厚l~3ram。为了更好显示病变是否破坏颅底骨质进入颅内,需加做冠状位的扫描。1.2.6腮腺CT检查腮腺CT检查方法主要有平扫、增强扫描和腮腺造影后扫描。横轴位扫描以听眦线为基线,平行向下扫描,层厚为3~5ram,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腮腺。增强扫描不仅可显示病变的性质,还可观察病变部位与颈部大血管的关系[3]。

    1.2.4颌下腺CT检查

    多采用横轴位扫描,其扫描基线与听眦线平行,扫描范围自甲状切迹下2cm至下颌骨体牙槽突。层厚5mm,必要时可进行l~3mm薄层扫描。如颌下腺病变与颈大血管相近,特别是疑与颈大血管粘连者,可做增强扫描。

    1.2.5颞下颌关节CT检查

    采用横轴位扫描,以与水平线相垂直的听眶线和听鼻线夹角平分线为基线,范围在此基线上1.5cm至基线下3cm。常规行闭口位扫描,必要时可用牙合垫维持张口位扫描。尽量以1~3mm薄层扫描。冠状位扫描取闭口位,经外耳道垂直于听脑线的冠状面为基准平面,范围自外耳道向前包括整个颞下颌关节,层距为1.5~3mm[4]。

    2结果

    17例患者经过CT检查,诊断2例舌癌。CT扫描可显示舌癌肿瘤的大小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增强CT扫描可见肿块有明显的强化。4例颌骨肿瘤颌骨良性肿瘤。CT扫描图像上表现为低密度囊状影与等密度实体影相混合的肿块,肿块边界清楚,骨质吸收变薄,瘤体内骨质破坏。

    3讨论

    口腔颌面部常规CT检查包括横断面扫描(轴位扫描)和冠状面扫描两种方法。一般来说,横断面CT能满足大部分口腔颌面部检查的需要,而有些情况就需要做冠状CT扫描,例如眼眶顶壁和下壁、下颌骨升支、髁突、上颌窦四壁、腭骨等。增强CT扫描主要适用于鉴别病变是否富于血流,以及病变与口腔颌面部大血管的比邻关系。临床上主要用于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炎性肿块是否形成脓肿、肿块的富血流程度,以及肿块与大血管的相邻关系。增强扫描应在CT平扫后进行[5]。

    总之,CT避免了重叠影的影响,对于某一层面组织的结构情况提供了分辨率高和清晰的图像,无论是软组织的病变,还是骨组织的病变,均能很好反映出来,且口腔CT无痛苦,由于投照范围缩小,人体接触放射线也比全身CT明显减少。目前已成为口腔颌面部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汪贤辉.颌面部肿瘤的全景片及螺旋CT表现的临床应用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027(002):405-406,411.

    [2]马东洋,曹健,庞超远,等.术中CT扫描辅助下颌面部复杂骨折手术治疗的应用研究[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0.

    [3]刘英.64排128层螺旋CT口腔全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15(11):85-86.

    [4]邵学垒,夏德林,舒伟,等.基于术前CT血管造影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J].中国实用医刊,2018,45(1):4-6.

    [5]盛美樱,肖灿,贾玉静,等.CTA三维重建技术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9,10(6):96-9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