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内涵建设的探究 |
范文 | 刘宝元 刘娜 高承彬 杨金祥 [摘? ? ? ? ? ?要]? 新建民办本科院校面临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此类院校必须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正确审视办学指导思想,精准办学方向定位,加快推进内涵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在短时间内建设成改革创新、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應用型大学。 [关? ? 键? ?词]? 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内涵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7?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7-0082-02 新建民办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生于地方,长于地方,与地方有着天然联系,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创办初期大多处于建章立制,借鉴、效仿其他院校办学经验,建立健全本科教育教学体系的探索阶段,如何加强内涵建设、办出特色、树立品牌,为学生、社会提供多元化、特色化的优质教育成为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发展的首要问题。 一、精准办学方向定位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加快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步伐,同时也为新建民办本科院校指明了发展方向。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应找准应用型办学方向定位,立足地方,扎根地方,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一)对接发展需求,合理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新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地方发展企业特点,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区域和行业所需人才,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突出特色专业及区域发展急需专业建设,逐步提升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 (二)准确专业定位,动态调整专业设置 结合高等教育自身规律,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学科专业整体优化等因素,适度超前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善民生急需的相关学科专业,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专业设置与行业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人才培养结构与行业产业结构的匹配度,促进学校特色发展、错位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匹配、优势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急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人才。 (三)利用特色专业,打造专业群、产业学院 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需要,组成若干专业群,优先重点支持对地方经济建设和学校发展能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专业(群)建设。同时,积极谋划打造集“产、学、研、创、普”五位一体的新兴产业学院,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职能。 (四)促进专业发展,推动一流专业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加快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步伐,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有重点地支持一批工作基础扎实、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建设目标明确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开展特色专业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在经费投入、人才培养、评职评先等方面都给予一定的倾斜。 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与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定位、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类型相一致。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明确、科学、合理、可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方向性、原则性、特色性等。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分体现分类培养思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订单班”“特色班”“实验班”等建设,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创新实验室,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科研训练项目、学科竞赛、自主创业、证书认定等渠道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切实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增设英语等级考试及研究生考试相关课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真正实现分类培养。 (三)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建民办本科院校应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目标,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科学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充分吸收借鉴兄弟院校培养方案的教育教学改革最新成果,不断跟进经济发展、行业、企业需求,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继续优化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修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四、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要求,构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育模块、创新创业与素质教育模块的课程体系。 (一)更新课程设置理念 构建结构合理、内容优化、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设计模块化的知识结构和弹性要求的课程设置。课程安排体现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适度灵活性、整体设计与局部优化相结合的原则,不同专业根据不同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结构加以选择;整合专业课程,贯通知识结构,均衡各学期学时分配。 (二)优化课程体系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的培养;按照“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个性化发展”的培养思路,以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设置学科基础及专业课,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须的知识、理论、方法和创新创业思维意识。 (三)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课程教学安排,实现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有机结合。增大实践教学比例的同时需正确认识到应用型不是单纯的实践学分的增加,还需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加大投入力度,增强硬件条件,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制度体系,规范实验室管理;在原有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一定的设计性或创新性的实验課程和实验项目,开放专业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为学生开展课外实验、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课题研究提供保障和便利,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四)推进一流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高等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鼓励教师探索教学模式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积极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新建民办本科院校根据学校特色和办学优势,加快推进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建设步伐。 五、注重师资队伍培养 新建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尤其是青年教师只是单纯地实现角色的转变,缺少助教经历和必要培训,教学功底不足,效果欠佳。 学校应采用“内培外引”并举的方针。一方面聘请高素质、高职称教师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和培养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进修,考取行业资格证书,参加企业一线实践锻炼;改变学校创办初期教学主导的现状,积极推进教科研工作,在职称晋升、绩效考核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短板。 六、加强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过程管理,规范各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的质量标准,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相关的制度,不断健全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通过多种途径、方法开展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估评价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使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开展,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健全制度保障体系,逐步形成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估评价制度,实行校院二级教学督导制度,负责教学工作的督管、督教、督学、督评、督改,在教学建设、教学监控、教学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切实执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 形成长效监控机制,建立领导听课、督导听课、同行听课机制,完善教学例会机制,升级评教评学机制,优化数据监测机制和企业评价机制。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借助网络系统平台,通过决策指挥、信息收集、评估评价、反馈与调控等环节组织监控体系运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按既定的标准加以执行和落实。 七、结论 新建民办本科院校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办学条件等实际,依托行业背景,利用地缘优势,凸显学校特色,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完备的质量监控体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杨锐锋,乔志和.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5):4. [2]刘其红.加强内涵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成才之路,2013(17):3. [3]谭吉.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编辑 冯永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