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对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范文

    申松梅

    [摘? ? ? ? ? ?要]?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但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出现了日益被忽视的趋势。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不少人片面理解现代高职教育体系中对高职人才培养采取知识构建上“够用”和“实用”的原则,忽视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功能,甚至出现提倡用应用文写作技能培训代替语文课的认识上的误区。从高职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语文教学的价值功能出发,认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地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但同时我们应意识到语文课绝不应该退出高职教育体系,更不可简单地以应用文写作技能培训来代替。而是要把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 ? 键? ?词]? 高职教育;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8-019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和持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学校的规模、数量、专业、办学条件和招生人数,都大大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高职教育也逐渐明晰了办学理念,那就是把人才培养模式由学历终结教育向能力素质教育转变。高职院校把培养具备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素质、能為生产和管理一线服务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宗旨,即在培养目标上,使学生掌握职业(或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成为具有从事职业(或专业)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在知识构建上以“够用”和“实用”为原则,重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岗位业务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作为文化基础课,语文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是否还有其生存的必要?高职的语文教学该如何定位?长久以来,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解决。

    一、高职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我国劳动资源丰富,高职教育发展历史较短,社会就业压力使高职学生面临着“市场竞争”,并非“升学压力”。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备受关注的自然的是专业课、实践课的设置和安排。不少师生也普遍存在着一种以实用主义眼光看待语文教育的观点,认为只需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应用写作”“商务写作”“文秘写作”等课程便足以取代语文课。更有甚者,认为语文课应该抛掉那些诗词、文章教学,只需要教会学生写请假条、申请书、求职信等应用文体便可。

    伴随着高校扩招、普通高中扩招,社会教育价值观念被功利化,优质生源并不属于高职院校,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也是抱着一种学门技术,将来找个工作的心理,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而言不那么扎实,因此,对学校开设的文化课、基础课并不重视,这样一种态度在无形当中对教师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学生不愿学,老师劳神费力,收益也不大。如此一来,就如同多米诺骨牌,教学中容易出现师生相互敷衍的状况,使语文教学的质量难以提高。

    二、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功能和价值

    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口语和书面语。高职语文的功能和性质,有着明显的工具性、文学性和人文性,开设语文课不仅仅是为了构建知识。也就是说,通过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以下两个方面:(1)知识技能的学习,如语言文字的学习、应用文章的写作等;(2)人文素养的培养。如传统文化的扬弃、现代文明的反思、人性的提升等。

    语文教育不仅具有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实用价值,它所涵盖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从而也具有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价值。除此之外,语文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辨知真善美、假恶丑。而语文所特有的“文以载道”的特征,在某些方面也承载着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功能。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诗词文章的字词解释中寻找文化根据,在作家的论说散文中感受论证的文化逻辑。如《诗经·国风·氓》中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有学生问为何如此多植物偏用了“桑”,我们可以带学生追根溯源,通过查找资料,发现在古代民俗中,“桑”具有“促进生殖”的特殊含义,并引导学生由此含义生发出去,展开对被遗弃女子生活的联想与想象,从而领悟古诗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涵义。又如《墨子·非攻》中的“由此及彼,推物及人”,可以用来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而由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可以让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看到《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人的家国理念,看到修齐治平,家即如国,国即如家的中国传统的家天下观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对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民族传统文化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几点思考

    (一)正确看待高职人才培养的“够用”和“实用”原则

    关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够用”和“实用”问题的提出,是有其历史背景的,是针对过去职业教育偏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但实际能力薄弱等问题而言的。这里的“够用”和“实用”即是指知识的构建,具体而言,是指那些供学生学习研究的各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而非指技能,更不是指素养。

    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原本就是一种“人”的教育。一个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他掌握的科学知识有多少,而在于他的人文素养的累积程度。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性、应用型人才,它凸现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主题,包含了使人性提升和能力发展两个主要内涵。所以,究其根本仍然是培养人、发展人。应该指出,高职高专阶段的语文教学,绝非“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而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即是从中学语文的“是什么”向“为什么”倾斜,向传统文化、人文关怀延伸。语文课的任务主要是文化熏陶,是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作为提高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精神境界的手段——语文教学,不但不能退出高职教育的课堂,而是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那种削减、压缩乃至取消语文课的做法,是对语文课功能和任务的片面理解的结果,是与高职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相违背的。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