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构建“四位一体”的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
范文 | 殷美全 [摘? ? ? ? ? ?要]? 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关键因素。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稳定性差、专任教师总数不足、素质难以满足要求等问题,构建政府、学校、教师、企业“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是建设高水平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 [关? ? 键? ?词]? “四位一体”;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5?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232-02 目前,我国拥有民办普通高校749所,在校生649.6万人,专任教师324338人。民办高校专任教师占全国总数的19.3%,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全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下,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民办高职院校发展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当前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年龄结构来看,我国民办高校专任教师主体为新近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和公办高校或企事业单位退休返聘人员,要么年纪过轻经验不足,要么年龄过大精力不足或知识结构老化,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少;从学历层次来看,以本科或研究生为主,博士生极少;从职称来看,无职称和初级职称占比较高,高级职称较少,且多为退休返聘人员,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业或学科带头人不多。 (二)师资队伍稳定性差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归属感不强,优质教师流失率较高。一是由于民办高校教师薪酬福利待遇远低于公办高校和部分企事业单位;二是除繁重的教学工作外,大多还要承担班主任和招生等工作,工作压力大;三是民办高职院校办学层次最低,受高校扩招和生源减少影响最大,近年来面临极大的生源危机,导致教师缺乏安全感,对学校办学前景担心;四是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生源、教学质量、教学设施等相对落后,社会认可度低,导致民办高校教师社会地位较低,普遍缺乏职业认同感。 (三)教师队伍自身素质难以满足要求 民办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较低。专任教师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教学,学校也很少为教师提供脫产的专业培训或实践机会,导致大多数教师上课都是“纸上谈兵”,实践教学几乎形同虚设。加上专业教师一般都是非师范生,民办高职院校又缺少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部分教师缺少必要的教学技能。 (四)兼职教师队伍良莠不齐 由于专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兼职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兼职教师来源复杂、良莠不齐。一部分兼职教师来源于公办高校在职教师,素质相对较高。一部分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经验,但是一般缺乏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且一旦企业本职工作与教学任务相冲突, 他们一般会牺牲教学工作,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还有一部分是在校研究生,既缺乏教学经验和技能,又缺乏专业实践,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二、构建“四位一体”的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 梳理学者对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存在问题的原因涉及社会环境、政府、民办学校、教师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内部因素(教师自身和学校举办者包括管理者)和外部因素(政府和企业)的影响,构建一支优秀的职业教师队伍,必须内外共同发力。 (一)学校自身规范管理是构建一支优秀师资队伍的根本保证 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持续的资金投入是民办高职学校发展的关键,更是构建一支优秀师资队伍的根本保证。 1.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提升学院管理水平 首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校有机统一,建立健全党组织与学校董(理)事会日常沟通协商制度、党组织与行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明确董(理)事会、学校党、政负责人、教师之间的职责和权限,这是确保民办高校办学方向、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和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其次,必须遵循教育教学管理规律,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这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维护师资队伍稳定和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基础。 2.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经费投入机制决定了高职院校无法与公办院校竞争,要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队伍结构问题,唯有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年轻教师,实现人才自我造血功能。包括建立一对一的导师制度,实现从老到新的转变;利用政府扶持政策,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国培和省培项目,培养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制订专业和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重点培养专业能力突出并愿意长期为学校服务的中青年教师。 3.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首先,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工会等组织,为教师提供参与学校管理并表达合理利益诉求的平台,增强教师归属感;其次,制订合理的薪酬体系和工资增长机制,依法依规缴纳五险一金,有条件的高校应建立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及其他福利制度,增强教师获得感;再次,要减少教师行政和招生等任务,让教师更加专注于教学,并保证教师正常的寒暑假休假权利。 (二)教师自我素养的提升是构建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的重要动力 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相对特殊性。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只有制定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利用内外部条件,不断提升个人职业素养,才能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实现学校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1.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教师,既要以学问教人,也要以道德育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言行,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切实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和示范者。 2.充分利用内外部条件,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技能 青年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我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主动向老教师请教,多深入课堂听课,尽快实现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机会参加校培、省培和国培实践项目,或者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主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提升专业实践和动手能力。 3.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既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也是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民办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不但关系到民办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更影响民办高校教师对自身职业的热爱和肯定。提升民办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不断改善民办高校教师的地位、收入和福利水平,同时更离不开教师个人自我努力和自我认同。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经占据一席之地,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正逐步得到提升和认可,因此,民办高校教师自身应着眼于长远考虑,自觉自愿地转变职业观,以饱满的热情和创造的激情投入工作中,不断提升境界,提高业务水平,把自己锻炼成学校的骨干、行业的精英,实现个人自我提升。 (三)政府支持是构建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的强力支持 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监管,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相应出台了不少对民办高校的监管和扶持政策,但是在扶持力度和监管落实上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1.加快推进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制度落实到位,针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要出台更多措施保障教师队伍合法权益,同时结合公办高校体制改革,将非营利性高校教师队伍进行统一管理,改变民办高校教师低人一等的地位,实现体制内外公平对待,如将民办高职院校引进的高端人才纳入地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编制或者单独给予专项指标,真正落实《民办教育法》的规定。 2.在科研立项、教育培训、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保证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并加强监管。2017年以来,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民办高校在职称评审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办高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困难的問题,但是在科研立项方面,民办高校教师立项的基本都是学校自筹经费项目,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或者不支持,很多时候实际上演变成了教师自筹。在培训方面,大多数省份虽然已将民办高校师资培训纳入总体规划,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仍会因为教学行政或招生任务繁重,无法参加培训。或者虽然申请到脱产培训项目,但实际上却因为教学任务繁重,难以真正做到完全脱产学习。 3.与学校共同出资建立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现阶段大多数民办高校参与地方企业养老保险体制,但缴费基数低,是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具有公益性质,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等学校同样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理应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当然,将全部民办高校教师纳入财政体系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国家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现阶段可以通过一定的财政扶持,与学院共同建立补充养老保险机制,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福利待遇,在时机成熟时,纳入公办高校养老保险体系。 (四)企业参与是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的重要助力 2019年2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企业参与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既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也有助于提升民办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三方共赢。 1.通过现金注资或者投入一定的实验实训设施投资入股,直接参与学校办学和管理,通过办学主体多元化,加大办学经费投入力度,提升学校管理和师资建设水平。 2.探索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根据民办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3.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常态运行机制。学校可以选派专业课教师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实践或基地实训,也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等到学校兼职任教,还可以与企业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和员工培训、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甚至可以实行职称互评互认,符合条件的教师可以参加企业职称评定,具备一定教学实践经历和能力的企业工程人员也可以参加学校职称评定,最终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罗道全.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创新的思考[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8(1). [2]陈霞.民办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探析:以金华地区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4). [3]姚月霞,王克林,许彦.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5(12). 编辑 郑晓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