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
范文 | 唐生霞 [摘? ? ? ? ? ?要]? 信息技术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所必需的教学环节。在中职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教师在看到实践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重要性的同时,也需要看到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认清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各有侧重的教学策略促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谐发展。 [关? ? 键? ?词]? 信息技术课程;中职阶段;实践;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1-0074-02 在中职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做到深度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应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促成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充分发挥出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积极效应,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得到信息技术能力与综合学习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理论指导信息技术操作实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而言,理论知识的教学是使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知识结构、支撑学生投入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操作活动中的重要基础;同时,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梳理也是帮助学生明确实践方向、提高实践效率与实践学习效果的重要指向标。因此,教师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应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掌握利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正确方法。 (一)理论是实践的重要依托 理论知识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依托,只有基于正确的理论基础之上,学生才能以足够的知识储备投入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中,完成实践操作。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对理论教学引起重视,做好理论教学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切实地认识到理论知识对实践所起到的奠定基础作用,更好地投入信息技术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操作实践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技能,提高理论的学习效率与理解水平。 如在编程语言C语言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中,计算机教师可以在教学前首先引导学生观看一些程序代码的具体内容,为学生详细地展示C语言编程过程中常用的while,for等循环语句以及一些基础的编程语法等内容的具体代码之后,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按照多媒体所展示的代码进行尝试性的自主实践操作。学生在没有系统学习C语言循环语句以及语法等系统的理论知识情况下虽然依照展示样例中的编程代码进行了输入,但在运行成果展示阶段发现依然漏洞百出。在编程过程中,学生没有理论知识的依托,对许多编程语言的细节难以具体落实,导致学生的编程代码并不完整,不足以真正地运行。通过尝试C语言编程操作,编程操作实践并不是仅靠模仿代码就能够掌握的,直观地认识理论基础知识在实践操作中的重要性,提高了學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意识。 (二)理论是实践的方向指标 理论知识在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发挥指导作用,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步骤进行指导与规划。因此教师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前做好实践所需的理论知识的系统整理与详细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计划意识,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够得益于理论知识详细计划的引导,提高实践操作的完成效率与步骤的完成度。 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办公软件操作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实践前,可以要求学生在Word文字应用的详细实践任务后面列出完成实践所需的具体理论知识,完成实践的理论计划整理。在理论的梳理过程中,学生通过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独立思考,将对每一个实践任务步骤的思考都以理论知识的表达方式进行具象化表达。在之后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在事先做好整理的理论计划指导下大幅减少实践过程中的思考时间,保证了学生实践流程的流畅度,让学生的实践效率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在详细的理论计划指导下,学生的实践操作更有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Word文字应用的具体操作实践方法,使学生看到理论对实践的积极指导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论规划实践意识。 二、实践促成信息技术深度学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实践也是帮助学生检验理论知识与理论思考的重要标准。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具象化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操作直观地看到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学生自主操作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对理论的应用方法检验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与对内涵的理解程度,使学生能够及时地查漏补缺,在实践中看到自己在理论知识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促成信息技术知识的深度学习。 (一)实践直观感受理论内涵 在中职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中职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基础较差,导致一些计算机知识理论对学生而言较为抽象难以理解。为了深化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表现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实践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效率。 如在计算机导论ASCII码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在理论教学中对字符的ASCII码表示的理论知识难以有效地理解与吸收,不利于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高效发展与提升。为了深化学生对ASCII码应用方法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以趣味性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结合教材内容中所写的ASCII码查询方法与使用方法自主思考并利用ASCII码的形式给同学或是家人、老师写一句话。具有实用意义的实践要求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实践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中按照教材与教师授课所讲述的ASCII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尝试。通过实践的方式,学生将ASCII表示字符的理论知识实现了具象化的表达,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直观地感受到书中所讲述的理论内涵,看到信息技术理论的实现原理与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实践直接检验课堂思考 在中职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形式检验学生在课堂中对理论知识的思考与理解,使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理解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地利用课堂时间通过指导或评价学生的实践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弥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思考角度。 如在中职阶段的信息技术PS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开放式主题的形式为学生减少操作条件限制,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在课堂中所学到的PS应用的理论知识进行图片修饰实践操作。在开放式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将自主利用以往所学到的PS工具对图片进行修改调整与整合,在實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对各个工具理论操作知识的独立思考,将所学的工具进行创新性联系运用,实现了图片的修改工作。通过具象化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清晰地通过实践中的错误观察到自己理论思考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地进行自我反思或是向教师求得帮助,实现课堂中对理论思考的自检与矫正,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程度,实现PS的深度学习。 三、理论、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发展 在中职阶段教师以辩证的观点看待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的关系,发挥二者相辅相成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水平与能力的综合发展。教师在促成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过程中应该以保证教学的均衡性和自主性为基本原则,让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各有侧重的课堂环境中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掌握良好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方法。 (一)注重课堂结构均衡性 中职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来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一堂课中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的时间进行统筹规划,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良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完成课堂实践,得到良好的学习能力发展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活用教师演示、师生互动的方式对信息技术课堂结构进行创新与调整。如在C语言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进行一次演示,在初次演示的过程中将语法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述,配合着演示代码的展示让学生对C语言语法的理论知识产生初步认识。之后,为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教师可以放慢演示速度再次进行示例的演示,并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演示进行模仿实践。学生在跟随教师演示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很好地结合教师所讲解的理论知识进行初次的实践尝试,并及时地通过实践反省自身对理论知识掌握的不足,从教师的演示与授课内容中得到良好知识体系的完善。教师通过演示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可以有效地分配好课堂中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合理的时间安排下掌握良好的理论知识,得到充足的实践时间,发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辅相成的作用,实现学生对信息技术内容的深度学习。 (二)注重课堂学习自主性 在中职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始终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设计,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课堂环境,让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从根源上得到发展与提高。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以正确的学习与实践流程投入到自主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最大化的同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良好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方法。如在计算机导论电脑系统安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预习、制订理论实践计划、实践操作、反思总结正确的学习流程制订课堂中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遵循任务自主完成课堂学习与实践操作。在任务引导的课堂模式下,学生能够在教师任务的辅助下按照正确的流程实现课堂中的学习与实践,有序且高效地掌握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充分地对信息技术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形式与特点进行分析,建立起二者之间的联系,看到二者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在课堂中以科学的保障均衡性与自主性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环节的融合,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切实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符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科学技术创新,2017(3). [2]张培青,王慧晶,吴冬晓.浅谈计算机应用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51). 编辑 冯永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