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深入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范文

    马千里

    

    【摘 要】目的:对儿科临床应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2019年10月儿科收治的患儿1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对照组口服阿奇霉素,研究组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对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用药后两组患儿都会有不良反应出现,包括胃肠反应、过敏性皮疹、发热、过敏性休克、其他不良反应等,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科临床使用阿奇霉素时会有不良反应产生,且其不会因给药方式的不同而加重或减轻,所以临床选择阿奇霉素治疗时以一定要做好监护和预防措施,避免患儿病情因不良反应而加重。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临床;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属于一种大环内酯类二代广谱抗生素,主要对呼吸道、皮肤软组织等由感染菌导致的感染和衣原体引起的传播性疾病比较适用。因为相比较红霉素,阿奇霉素的抗菌谱比较广泛,所以在临床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儿科对其的使用比较多。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其很容易受外界细菌的侵袭,在用药后可能会有一系列不良反应出现,对治疗的效果造成较大影响。本文对儿科临床中使用阿奇霉素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进一步报道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9月—2019年10月儿科收治的患儿150例进行研究,并按照其采用的不同的治疗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男女比例为39:36;年龄从5岁至10岁不等,均龄为(6.2±1.9)岁;病程从4d至12d不等,平均为(5±4.5)d;研究组患儿男女比例为37:38;年龄从4岁至9岁不等,均龄为(5.9±1.7)岁;病程从3d至11d不等,平均为(5±4.5)d。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272400入院后两组患儿都接受常规的治疗,如物理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的治疗。以此为基础给予对照组患儿口服阿奇霉素,控制其剂量为每次0.25~0.5g,每日1~2次,一个疗程为5d。研究组患儿根据实际体重选择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控制其剂量为10mg/kg,总用量不宜超过0.5g,每天1次,一个疗程为5d。用药后对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

    1.3 觀察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指标进行对比,包括胃肠反应、过敏性皮疹、发热、过敏性休克及其他。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文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百分比(%)表示不良反应比例,并采用卡方对其进行检验,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用P<0.05表示。

    2 结果

    根据表1可得,用药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类型相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阿奇霉素作为当前临床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较多的药物,在儿科中更是得到广泛的使用,且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发生不良反应。

    在临床使用阿奇霉素患儿会产生如恶心、呕吐等程度不同的肠胃反应,患儿常受年龄等因素的制约而无法准确的表达身体感受,可能会出现不停哭闹、面色潮红等表现,临床用药时发现这类情况应及时停药,等这些症状减轻后再把滴速降低,若持续发生不良反应则需停止用药并及时治疗患儿因胃肠反应出现的水电解质紊乱情况,促使其不良反应得到缓解。因为患儿体温会在发热时升高,面色潮红且情绪会暴躁不安,甚至有恶心、寒战等症状出现,所以应及时停药,并采取物理降温,避免体温进一步提升,有必要可以适当使用降温药。对于出现过敏性皮疹的患儿,可能会因头颈面部、上肢、躯干等部位瘙痒而抓挠,所以应及时采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使其周围血容量得以扩充,促使患者症状得到缓解,使其不良反应减轻。另外对于听力受损、眼球结膜出血等不良反应也应立即停药并针对性的治疗。另外临床对阿奇霉素进行使用既要对其进行密切观察,还应在其联合用药时严密观察。阿奇霉素不能联合使用林可霉素,两者联合使用可能会因为相互之间的拮抗作用而使细菌的耐药性增强,导致发生其他不良反应;阿奇霉素也不能联合使用含铝或镁的抗酸药物,和该类药物联合使用阿奇霉素的血药峰浓度会因此而降低,进而导致其疗效降低,所以在应用含铝、镁药物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阿奇霉素。

    本文通过研究可得,口服阿奇霉素治疗的对照组和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研究组患者用药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发热、胃肠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其他等,且比例最高的是发热,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60.0%、61.33%,然后是胃肠反应、过敏性皮炎、其他反应,比例最低的是过敏性休克,对照组为2.67%,研究组没有患者发生。因此两组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不明显,说明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不会因给药途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科患者,会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且这种反应不会因给药途径的不同而加重或减轻。应注意在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药,并对症治疗,且阿奇霉素不能联合使用林可霉素、含铝、镁的抗酸药物,在临床用药时应对用药时间和指征严格控制,且不宜长时间用药。

    参考文献

    高春霞.阿奇霉素在儿科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4):101-102.

    汪洋.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23):63.

    杨青.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04):159-16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