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贫困地区农村中职学校摆脱招生困境的策略探讨 |
范文 | 唐敢 [摘? ? ? ? ? ?要]? 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分析、研究该校面临的招生困境以及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其成功摆脱招生困难的策略与办法,希望能为促进农村中职教育招生提供有意义的借鉴与参考。 [关? ? 键? ?词]? 贫困地区;农村中职;招生困难;招生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4-0208-04 据了解,广西河池市有10所县级农村中职学校,2017年有8所学校招生人数仅为300人,有两所学校300人以下的招生任务都无法完成;2018年,在河池市下达的中职教育政府绩效考评招生指标中,只给其中3所县级农村中职学校下达绩效考评指标,其余7所只下达计划性招生指标,且计划指标人数都在300人以下;2019年,河池市有4所县级农村中职学校全日制招生指标在300人以下,有4所不再有全日制招生指标。都安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是河池市的一所县级农村中职学校,2017年其全日制招生人数是1271人(上级下达指标为950人),2018年招生人数为1341人(上级下达指标为950人),2019年招生人数为1450人(上级下达指标为1200人)。都安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都安”)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广西4年极度贫困县之一,可以说,都安职校属典型的贫困地区农村中职教育学校,具有代表性,探讨其成功的招生经验与做法可以为促进农村中职招生提供有意义的借鉴与参考。 一、都安职业教育招生面临的困境 (一)办学吸引力不足,学校原先“单一”的办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为历史的客观原因以及在原来政策下,学校原先采取的办学模式为“学技术→就业”,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的专业技术,最后一年到企业实习然后就业。研究发现,“单一”的办学模式让学校办学吸引力不足,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地方有普遍追求升学的传统 都安,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上,是全国岩溶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因为山多地少,素有“石山王国”之称。因为自然条件恶劣,县域经济比较落后,就业岗位不足,人们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在这里,培养出一名大学生,就相当于为都安多造一亩地。在这里,“大米、大山、大学”成为催促读书人奋发进取的“六字真言”;在这里,“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士压倒万重山”的都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在这里,父母们殷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子女们渴望通过读书变成飞出大山的“金凤凰”;在这里,一直有着与很多地方一样的“勤奋读好书,志把大学上”的优良传统。所以,在这里,农村职业教育(也就是群众口中所说的“职高”)很容易被作比较,被与普通高中作比较,而且成为被“挤破门槛”的普通高中另类,不“入流”。 2.父母不愿让子女过早地步入社会 初中生毕业后读中职,两年之后即参加顶岗实习或就业,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在15~17岁之间,就业年龄偏低。另外,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并不多,小小年纪就独自出门在外就业,很多家长既担心又于心不忍,更是于情不舍,所以,有很多家长不愿让子女就读中职,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子女能上普通高中,更希望有朝一日他们也能“鱼跃龙门”。 地方浓厚的升学传统下,有很多父母不愿让子女就读中职,过早地步入社会。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校原先“学技术→就业”单一的办学模式很难满足有升学愿望的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学校办学吸引力不足、招生困难也是情理中的事了。 (二)缺少策略,宣传不够精准 为了应对严峻的招生形势,都安职业教育采取全员招生的办法,不管是后勤人员,还是一线教师,无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员工,全校教职员工人人参与招生、个个分配招生任务。大家上山下乡,进校入班,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做宣传,生活补助费、车辆补助费用、招生人头奖、招生宣传资料费等费用耗费了很多,但招生任务依旧无法完成,招生难的问题仍然不见好转。经过分析发现: 1.全员参与,适得其反 虽然招生之前也进行了全校性的培训和要求,但由于个人的理解和认识的高度不一样,导致招生宣传众说不一,加之到处找农户,追着家长与学生做宣传,一种求着人家读書的姿态无形之中也“矮化”了职业教育的形象,反而适得其反。 2.泛泛宣传,收效甚微 全员招生,招生宣传针对性不强,对不同的宣传对象缺少策略与办法,很少获得接受与认可,他们认为职业教育只是教育附庸,职业教育是“不入流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低等教育”,职业教育是“差生教育”,职业教育是“断头教育”,职业教育是“没面子的教育”等偏见未见减少,“重普高、轻职教”的观念鲜有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依然缺乏认识,认可度仍然不高。 很多家长依然坚持:宁读最烂的普高,也不读最好的职高。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依然“大行其道”。 初中教师主要在乎的是其所教的学生能有多少人考上普通高中,关心的是升学率,更是以所教的学生能考上好的普通高中为荣。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很多仍旧只是应付式、简单粗爆式的宣传,在填报中考志愿时:考不上高中的同学,你们就去读职高,职高只要是个人都要;平时:你们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读中职。这让职业教育的形象雪上加霜。 很多公职人员对职业教育缺少了解。据了解,都安职业教育曾经面临教师编制紧缺却迟迟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认为职业教育没有那么多学生,不需要很多教师编制,后经学校多次争取,有关部门亲自到现场逐个教室进行核实并确认确实有学生而且还有大班额的班级后才答应先按班级数解决师资编制的问题。另外,在学校向一些部门申请补充文化课教师时,曾出现以职业教育不需要文化课教师为由被拒绝,常常遇到一些公职人员这样问:你们职高有学生吗? 更是上演了“学校变好了,学生变少了”的后攻坚时代窘境。2008年至2010年,广西实施职业教育三年攻坚战,当地政府对职业教育实施了强力推进措施,一方面县教育主管部门出台职业教育招生硬性指标政策,与县职教中心以及各乡(镇)初中签订招生、送生责任状,强力推动招生、送生指标的完成;另一方面政府出台地方补助政策,县财政直接拨付经费资助提前到县职教中心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初三学生,每人补贴900元。因此,攻坚时期,都安职业教育年年完成800人的招生任务。可是,攻坚过后,都安职教育的楼房增加了,实训设备增多了,师资力量充实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了,校园面貌也变得更美了,但是,当地政府不实施强力推进措施,各初中学校宣传和引导的力度也减弱了,招生人数也跟着下滑了。2011年,类似于往年,都安县初中毕业生达8000人左右,参加中考的学生大约有5000到6000人,普通高中录取新生约3200到4000人,没有被普通高中录取的中考生在1300到2000人之间。这些学生本应该选择到职业学校就读,但情况却并非如此,一边是普通高中被挤破门槛,一边是职业教育“门庭冷落”,报读的人数寥寥无几。这一年,都安职业教育全日制招生只招到545人,没能完成800人的招生任务。 显而易见,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不能只依赖于政府的强制性措施。政府临时强制性推进措施只能解决都安职业教育临时性的招生困难,并不能从根本上转变和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职业教育新政策要深入人心,要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需要不断宣传和各方面有力配合。缺少策略,宣传不够精准的都安职业教育,在攻坚后出现招生人数下滑的窘境也不奇怪。 二、都安职业教育走出困境策略 (一)以多元出口,促多元招生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2012年,广西中高职贯通办学政策出台,都安职业教育开始探索执行“一强基础,二塑宝塔,三道并举,多级分流”的育人模式。模式特点:兼顾专业技术技能基础和文化基础,强化技术技能考核鉴定,加强顶岗实习,实现“双证”同步,兼顾就业、升学和培训,通过多次分流,创设多元出口,实现人人成才。 “双证”同步,实现人人就业有能力。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专业技能课程学习,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考核,参加职业资格证和特种作业操作证考试,拿毕业证书前至少获得一种技能证书。 “双轨”并举,构建“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学校改革单一的“就业”课程,推行面向学生就业与升学“双轨并举”的课程体系,调整文化课、综合素质课和专业技能课的课时比例和内容,增加考证培训课程,灵活安排顶岗实习。按直接就业班、中高职2+3联办班、对口考试升高职班、推荐对口升本科班、文体特长生高考升学班五个部分重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调整,满足所有学生需求,实现中职教育从人才培养“独木桥”到“立交桥”的重大转变,为学生“人人出彩”打下基础。 逐级分流,多条途径贯通职业人才成长立交桥。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和分类考核,实施多次分流。开学初,经过校情教育和专业介绍后,根据学生意愿将全体学生分流到各专业,后将各专业学生分流到就业部和升学部;开学后两个月,根据学生入学成绩和联办高校要求,从升学部学生中分流出直接升学和考试升学两个部分;二年级下学期,从考试升学的学生中分流出对口考试升学和推荐对口升本科、艺体类学生高考升学两部分;三年级下学期,分流出校长实名推荐对口升本科和艺体类学生高考升学。“多次分流”为学校学生打通了多条道路,条条道路通达就业和升学“立交桥”。 “一强基础,二塑宝塔,三道并举,多级分流”办学模式的探索与推行,形成了“直接就业”“对口升学”“联办升学”“推荐升本”“高考升学”等多元化出口,促成了学校多元化招生,打开了学校招生新的局面。 (二)重精心研究,要精准宣传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来,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以来,职业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与发展。但是,职业教育要真正深入人心,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与认可,还需要不断地宣传与营造氛围。精心研究招生宣传队伍的形成,把握关键时间节点,明确宣传对象,考究宣传内容,实施精准宣传很是关键。都安职业教育采取了以下的策略。 1.精干的团队 由全员招生向专业团队招生转变。学校将全县22個乡镇25所初中学校划分成3个片区,成立专门的招生工作团队。团队成员由学校分管招生的领导、招生就业处人员以及一些精通政策、了解情况、擅长宣讲、有责任心、熟悉片区初中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年级组负责人、班主任组成。招生团队经全面、专业化的培训后,分组负责相应片区的招生宣传工作,形成了专业的团队干专业的事的新局面。 2.精细的时间 时间精准即要准确地抓住关键的招生宣传时间节点。比如,我们将每年的5月份、7月份、12月份作为职业教育宣传的关键时间节点。(1)5月份是国家一年一度的职业教育活动周所在月份,借助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展宣传既有政策上的契机更能获得各学校的支持。另外,5月份离中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属于相对平静的时间节点,此时宣传也容易让学校和学生接受。(2)7月份是中考后公布中考成绩的时间点,是根据中考成绩筛选、确定重点宣传对象和预录对象的关键时间点。(3)12月份是留住有辍学倾向学生的关键时间点。春节前宣传,能让打算初三就辍学的学生可以有时间同春节回家过年的父母商量,有利于家长做思想工作,也有利于学生冷静地思考。 3.精准的内容 内容精准即招生宣传要迎合对象的需求,要直达对象的痛点,把我们有的,对象想要的,精练、简要地传递给宣传对象。关键时间节点重点宣传学校“直接就业”“对口升学”“联办升学”“推荐升本”“高考升学”等多路成才出彩途径、办学成果、办学优势和报读信息,把直接就业班、中高职联办班、对口考试升高职班、推荐对口升本科班以及文体特长生高考升学班等班级的招生信息及时传递给重点宣传的对象。 4.精确的对象 要改变人们陈旧、错误的观念,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才会产生更加有效的宣传效果。 (1)对学生的宣传 对学生进行宣传,重点对建档立卡的学生、对学习技术技能有兴趣的学生、对平时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对中考成绩等级在C+(含C+)以下的学生以及中考等级在C+以上有严重偏科的学生进行宣传。主要通过进班入校开展主题宣讲与发放宣传资料、开设职业教育预备班和宣传阵地等方式和途径进行宣传。其中,“宣传阵地”是指由中职学校出资,在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与支持下,于各初中学校内明显的地方设立带有永久标题(比如:都安职业教育宣传栏)的固定宣传专栏,借助宣传专栏定期发布职业教育政策信息、职业教育办学成果、职业教育学生升学就业情况、中职学校学生享受资助情况、职业教育励志故事和职业发展、变化等信息,把宣传专栏打造成为宣传职业教育和开展职业教育渗透的阵地,让有意了解和对职业教育感兴趣的学生在走过、路过时能有了解职业教育的机会,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2)对老师的宣传 对老师的宣传,重点是帮助初中班主任(特别是二、三年级的班主任)、学校领导提高认识。一方面借助“两会”的契机,帮助初中班主任和学校领导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所谓“两会”,即“职业教育促进初中学校控辍保学研讨会”和“职业教育招、送生研讨会”。每年3~4月份举行,在县教育主管部门的牵头下,学校主动承接举办由初中班主任代表、教师代表和初中学校领导参加的“两会”。在“两会”举行的过程中穿插讲解职业教育政策以及学校的招生信息,让初中教师能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职业教育。另一方面每年5月份,学校借助一年一度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的契机,举行“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各乡镇初中学校的领导、教师代表来校参加校园开放日活动,通过开放日活动向与会者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专业实训室建设情况、优秀毕业生的成功案例、学生技能展示、校园社团活动等,提高初中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新变化和新特点的认识。 (3)对家长的宣传 对家长进行宣传,主要以重点宣传的学生对象的家长为主。一方面通过培训进行渗透宣传,学校与各乡镇政府联合举办“助推脱贫与助力乡村振兴培训”,由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学员,安排培訓场地,由学校负责出资金、出技术、出资料、出师资以及培训学员,学员免费参加培训且给予生活补助。每年每乡、镇开办一到两期的培训,主要培训产业技术骨干学员,培训班开办到乡镇、村屯、产业基地边或者产业基地内等地方,我们也把这称为“打工课堂”“扶贫课堂”。借助“打工课堂”“扶贫课堂”穿插讲解职业教育政策和宣传职业教育发展与变化情况、学校多元化出口办学模式的优势等。通过培训,让家长拥有脱贫致富的本领,在感受到技术技能的伟大的同时,增强其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每年通过开展“职业教育走进乡村”为民服务活动进行渗透宣传。组织优秀专业学生走进乡村和社区开展免费家电义务维修、汽车保养与使用常识介绍、职业礼仪培养等服务活动,向社会展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让人民群众体验到职业教育能创造幸福生活,能成就美好未来。总而言之,培训与招生有机结合,有利于赢得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4)对公职人员的宣传 对公职人员的宣传,重点是对扶贫帮扶干部、新农村指导员、乡村振兴工作队、政府机关干部、教育主管部门人员等人员进行宣传。对公职人员的宣传主要采取的办法有:①通过夹报投递的办法,将学校招生宣传简章和办学简报投递给公职人员;②通过地方电视台进行电视报道宣传学校;③通过县城十字路口大型户外LED广告显示屏播放学校宣传专题片;④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总之,想方设法让公职人员能及时了解到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办学成果以及就读学生的出路情况,增进其对职业教育的了解与支持。 (三)与初中控辍保学相结合,构建“职普命运共同体” 中职学校的招生离不开初中学校的配合与支持,初中学校的教师、领导对学生的导向起很大的作用。要调动初中教师的宣传积极性,提高配合度,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相互支持的合力是关键。 1.将职业教育招生与初中控辍保学相结合 农村地区辍学的回潮,让初中教师、班主任和学校领导有控辍保学的压力。初中的控辍保学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既关系到精准扶贫中的义务教育受保障问题,也涉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与发展的问题。职业教育将招生与初中学校的控辍保学相结合,即学校开办职业教育预备班,用于专门接收初三控辍保学的对象和被劝返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培训,主动为初中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服务。职业预备班于每年春季开班,课程按文化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两者兼顾的原则设置,在保证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必需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设相应的职业技术课程,着重进行职业教育渗透与职业技术技能学习兴趣与爱好的培养,帮助学生转变思想与观念。职业教育预备班既为初中学校解决控辍保学难题,又为职业教育留住生源,一举两得。 2.将职业教育招生与精准脱贫相结合 学校在每年的招生中,执行对建档立卡的贫困生优先录取的原则。对于平时成绩不理想、升学无望的建档立卡学生,优先接纳到职业预备班学习,对于不愿意参加职业预备班学习的学生,学校招生工作团队下乡进校开展专题服务活动,配合初中教师做好主题宣讲、职业启蒙教育和思想维稳等活动,向建档立卡学生传递优先录取的信号,让贫困生先吃一个“定心丸”,从而起到稳住学生的作用。总之,将职业教育招生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就是以“为了贫困生一个都不能少”为共同目标,把双方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配合的基础。 3.将职业教育招生与送生相结合 职业教育招生、送生涉及各级政府的绩效考评,职业学校有招生责任,初中学校也有送生责任,为了让职业教育招生与初中学校的送生工作形成合力,学校借助承办“职业教育招生、送生研讨会”和“职业教育促进初中学校控辍保学研讨会”等活动的契机,主动将招生工作与送生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坐到一起商议,实现有协调、有计划、有目的、有安排地开展职业教育招生和送生目的。 三、都安职业教育招生实践取得的成效 (一)都安职业教育已基本摆脱招生难的困境 据悉,都安职业教育探索实施新的招生办法与策略以来,其全日制的招生人数情况为:2011年545人(招生任务800人),2012年763人(招生任务900人),2013年981人(招生任务900人),2014年923人(招生任务900人),2015年1021人(招生任务900人),2016年1175人(招生任务900人),2017年1271人(招生任务950人),2018年1341人(招生任务950人),2019年1450人(招生任务1200人)。数据显示,都安职业教育的招生有了明显的起色,招生人数一年一个台阶,招生任务一次又一次被超越,可以说,其已从招生难困境中摆脱出来了。 (二)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控辍保学有了进展 据了解,近三年都安职业教育建档立卡在校生情況为:2016年有535人,2017年有1286人,2018年有1310人,2019年有2148人。数据表明,越来越多建档立卡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贫困生的辍学现象得到了缓解,都安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了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初中学校控辍保学的作用。 四、冲破困境的感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曾经“越过千山万水、走遍千山万弄、进入千万户、喝下千杯万盏、道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也完成不了任务的招生,曾如一道“雄关”,阻挡在都安职业教育前进的路上,如今,看着年年飙升的招生数据,目睹着招生任务一次又一次被超越,眼见着招生记录不断地被刷新,一种走出困境、克服困难的感慨油然而生。更让我们再一次坚信:贫困地区农村中职学校乘着政策的东风,主动应变,主动宣传,主动探索,哪怕在艰苦的环境与恶劣的条件下,也一定能像野百合一样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郑立鸿.中职学校“招生难”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导报,2015(17):126,134. [2]贾宗太,黄学奎.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脱贫攻坚双重促进的调研:以四川省广元市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8(36):15-20. [3]邹璇.中职招生制度改革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8. [4]胡常海.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背景下提高中职教育生源数量与质量对策研究:以马鞍山市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8):1-3. [5]刘金铭.中职学校生源困境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7. 编辑 常超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