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堂文化的文化因素 |
范文 | 叶彦岑 [摘? ? ? ? ? ?要]? 当前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教育理念与实效、教育目标与方式等方面互相背离的现象,使思政课优秀课堂文化的营造成为必要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优秀的课堂文化由多层次的文化因素构成,包括理论知识文化、道德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习惯文化、信仰文化和审美文化。 [关? ? 键? ?词]? 课堂文化;思政课;文化因素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5-0192-02 文化是人创造的,一切课堂文化(包括思政课课堂文化)是由师生共同营造的,其中,教师依然是思政课课堂文化的营造者和主导者。教师在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中,有必要针对高校的实际情况,营造优秀的课堂文化。 一、高校需要思政课优秀的课堂文化 當前,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教育理念与实效、教育目标与方式等方面互相背离的状况,具体表现为: 目前高校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时总量是根据专业技术课程的设计原则而设计的,采取学分制原则,每门课每两个学分教学时长为16~18周,每周授课时间为80~90分钟。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其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长期的和渗透性的,这样的教学时长要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目的,让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要在情感的角度认识、认同和接受爱国、诚信、社会责任等做人、做事、学做真人的道理,难度非常高。因此,解决这个现实问题只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单纯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学上升到思想政治文化育人的层面,即营造优秀的思政课课堂文化,才能发挥其育人的功能和作用。 我国高校目前测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每学期最终成效的表达方式为课程考试的成绩,大多数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仍然是为了应试和获取学分,并非为了提高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显然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的实效性。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灌输教学为主,很难关注到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同化和运用情况,学生知行不一不是个别现象,这势必造成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当代社会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有差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得不到保障。通过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升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层面的教学,使思想政治理论以文化的形式沉淀在学生的思想中,实现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自主应用的统一。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多采用内容抽象、方法单一的课堂讲授传统的方式,如果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文化层面的教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获得生命活力,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超越课本的知识内容而获得长久的积淀。 为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与学生开展有效沟通,思政课常常又是大课堂,每个教师带的学生数量非常大,缺乏课堂外的沟通,因此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及相关教育群体之间出现相对离散,教师与学生间思想得不到交流,学生的疑难问题得不到排解的情况。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层面的教学,教师与学生容易达成共识,因此,在文化层面上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及相关群体之间的离散得到统一。 二、影响思政课课堂文化的各种文化因素 英国人类学之父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构成思政课课堂文化的文化因素也比较复杂,除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文化外,道德文化、习惯文化、信仰文化、传统文化等,都成为思政课课堂文化的构成因素。 (一)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文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的决定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是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思政课课堂文化性质和特征很大程度是由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决定的。思政课课堂文化有别于其他课程的课堂文化,必须坚持政治性的原则,这也是由思政课的教学任务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是思政课课堂文化的灵魂,决定了思政课课堂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国梦服务。思政课课堂文化有别于其他课程的课堂文化,是因为思政课课堂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改革开放服务。 (二)道德文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的基础作用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弘扬爱国主义和中国精神,强调责任奉献,重视道德义务,重视整体利益,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提倡人伦价值,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无论是道家的天人合一观,还是儒家的大学之道,道德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和脊梁,都是中国人传统精神文化的核心部分。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初始,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指导着每个中国人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具有无穷的道德能量,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中国特色的思政课课堂文化不可能缺少我国的优秀传统道德文化。 (三)习惯文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的惯性作用 教师良好的教学习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起着推动作用,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起到良好的内因作用。所谓“习惯”,就是相当一段时间或长时间养成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师的教学习惯和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在很长的时间里养成的。良好的教学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优秀的课堂文化成为可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养成一种好的文化习惯,既可以守护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守护心灵。 (四)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的源流作用 传统文化是相对于外来文化和当代文化的一种称谓,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修身,修身克己、修身为本,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顺应规律的思想,提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信守”“仁义礼智信”的君子之道,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历史上各种观念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总体表现。思政课课堂文化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文化源头而存在。 (五)信仰文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的支撑作用 我们国家绝大多数人骨子里有着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依托,特别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信仰是人类灵魂的归宿,人不能离开信仰,失去它,将会失去人生的方向、支柱、价值和意义。信仰是文化组成部分,大多数中国人有文化信仰,这些文化信仰成为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模式之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特别是2000年之后,中国GDP平均每年以9.8%的超高速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但不少人的精神世界越来越空虚,精神生活越来越贫乏。为此,我们的课堂文化需要科学的信仰文化,课堂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又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要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文化育人的底色,构建“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的文化育人内容体系,更好地用文化温润心灵、舒缓压力、涵养人生,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六)审美文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的升华作用 审美文化是文化的最高表现形态,建立在文化“真”与“善”的基础之上,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和谐愉悦的精神活动。一方面,它相对于神话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历史文化和科学文化等可以独立存在,集中表现为艺术活动及其产品形态;另一方面,这些艺术活动和产品又遍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已经泛化了的审美活动。这种审美文化的生产动机是“商业利润”,是资本的扩张,审美对象主要是“大众艺术”或文化产业的批量产品,它的消费意向是“休闲娱乐”,是“从众媚俗”,是轻松快乐,其社会功能是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受大众文化中的审美文化影响的课堂文化容易流向低俗。高雅的审美文化的创造动机是“精神境界的超越”和“人性的升华”,是文化的优化,审美对象则主要是“精品艺术”或纯灵魂层面的创造性作品,鉴赏意向则是“心灵陶冶”,是精神境界的提高和升华,它的社会功能则是“批判反省”,是促进社会的改革和人性的完善,受高雅审美文化熏陶的课堂文化必然是优质的课堂文化。 优秀的思政课课堂文化是多种优秀文化因素的综合体,是打造优秀的思政课课堂文化的关键因素,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2]王一川.美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4][美]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M].赵国新,译.南京: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5][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王晓珏,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6][英]特瑞·伊格爾顿.文化的观念[M].方杰,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06. [8]杨小滨.否定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M].上海:三联书店,1999. [9]黄会林.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编辑 郭起珍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