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的研究
范文

    宋春苗

    [摘 ? ? ? ? ? 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始终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关切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占领网络育人阵地,形成体系化育人内容,因材施教、全员育人,实现育人效果显现化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的关键。

    [关 ? ?键 ? 词] ?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41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6-0136-02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立德树人的使命是加强育人工作的基本要求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曾指出:“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教育部43号令中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以及不实的网络舆情问题给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冲击。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看,加强思想引领是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

    (二)坚定信念,凝聚青年力量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年。广大青年作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肩负重大历史使命,可谓任重道远。面对突发重大事件的冲击,高校应始终坚守党领导的坚强阵地,面对负面影响,及时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遇到的风险考验,激励广大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凝聚青年力量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共促发展,以艰苦奋斗的姿态奋勇搏击。

    (三)心理疏导,加强人文关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对学生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突发公共事件及社会不良现象给介于成熟与未成熟边界线的青年大学生笼罩上一层阴霾,往往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困惑。多重压力之下极易产生焦虑、恐慌甚至抑郁的心理问题。因此,要发挥好班委、学生干部、宿舍长的作用,关注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跟踪,通过谈心谈话、视频语音等方式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广大学生提供缓解情绪、释放压力的方法和途径,加强人文关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的路径探析

    (一)占据网络阵地,实现育人路径网络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式灵活、受众范围广泛、学生关注度高等优势。占据网络阵地,利用学校、学院官方网站传达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宣传英雄事迹及感人故事,彰显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大国作为;利用学校、学院微信公众号,通过文字、漫画、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有为青年的先进事迹,分享学习心得体会等,传递身边的榜样,传播正能量,鼓励大学生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微信、QQ、腾讯会议等网络交流工具则成为主题班会上传下达的重要渠道。借助网络阵地,及时解答大学生面临的困扰,利用网络化的育人路径,有序开展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育人路径网络化。

    (二)坚持因材施教,发挥全员育人实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紧紧围绕学生群体,坚持育人主体与育人客体相结合,形成育人合力,促进育人范围的全覆盖。为发挥全员育人实效,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员是大学生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具有思想活跃、关注时政、满腹激情、热爱祖国但见解不深刻、思想易动摇的特点。对大学生团员的教育,侧重引领成长,激励广大团员学会思考,在担当作为中实现蜕变。学生干部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学生干部应该强化责任担当教育。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锋典范,具有优良的政治素养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应该坚持榜样示范教育和服务奉献教育,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实效,增强不同大学生群体的获得感。建立起教师—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四级联动的育人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广大团员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宣传员”身份与大学生分享个人感悟,发掘身边的榜样,传递青春力量。积极利用课堂,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让课堂成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斗志,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真正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

    (三)紧扣核心问题,实现育人内容充实化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彰显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艰难时刻,推动实施“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保障民生,举全国人民之力,共克时艰、共谋发展。当前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一带一路”联通三洲,高铁里程世界第一,这是国家富强的真实写照,中华民族的大国担当不仅体现在为国为民的情怀,还体现在“兼济天下”的世界情怀。中国举动、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效益是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大学生在厚植爱国主义教育中彰显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2.加强榜样先锋教育,树立青年大学生的价值情怀

    榜样先锋以自身的示范、激励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给人以奋进的力量和成长的动力。随着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道德标准的多元化,青年大学生往往因个人的情感、喜好、审美标准或非理性等因素对偶像产生崇拜,但是偶像崇拜因个人主观因素,仅停留在对偶像外貌、衣着打扮及行为的效仿上。而榜样先锋教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政治宣传和学校教育,借助榜样的力量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视死如归精神,航天英雄攻坚克难的創新探索精神,医护人员医者仁心的奉献精神,军人“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坚毅决绝以及普通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发扬奉献精神的举动,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们挺身而出,以小我之身躯扛起国家之脊梁。加强大学生榜样先锋教育,应该发掘榜样先锋的典型事迹,让榜样先锋成为大学生的英雄和偶像,提升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大学生在服务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3.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培养青年大学生感恩之心

    近年来,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等频发,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空前威胁,生命安全教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载体,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家庭的希望,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逆性。因此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安享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应该成为人们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人类的生命如此,一切生物的生命亦应如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明确提出,认识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贪婪地掠夺大自然必将受到惩罚。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强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应该让大学生树立生命平等观。人类为世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动植物给人类创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生而平等的生命观,敬而畏之的生命态度,是加强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加强生命安全教育中督促广大学生珍惜时光、感恩生命。

    4.加强法规纪律教育,提升青年大学生的底线思维

    法律法规和纪律在给人以约束的同时,其明示、预防、校正作用使人们的行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获得自由。法律法规以及纪律要求能够起到扭转社会风气、净化心灵、净化社会环境的作用,为社会及各行各业的平稳运行提供保障。作为大学生,社会及学校的管理规定是遵纪守法、知规践矩的表现。大学生要将法律法规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将规章制度作为基本的行为规范,树立底线思维,不越“红线”,不触“底线”,远离“高压线”和“警戒线”,以强烈的法治观念和纪律意识规范自身行为。

    (四)坚持目标导向,实现育人效果显现化

    广大青年大学生不惧风雨、勇挑重担,以实干奉献精神加入国家“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行列,本着报效祖国的情怀积极响应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展现青年大学生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大学生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参加乡村振兴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收获成长,明白成长心中有国,情牵人民,是与国家同在,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责任担当。成长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狭隘,而是尊重体谅的理解支持,是成人之美的理性抉择、是大是大非面前的果断行动、是大局与小我面前的理性选择。大学生在教育培训中提升思想认识高度,在实践锻炼中增强真才实干,在服务的奉献中明白价值的意义,意识到生命的珍贵,意识到英雄的无畏,更明白成长是思想有深度、是非有判断、心中有格局。一封封表扬信、一次次新闻报道都彰显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高晨.加强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研讨:全国“爱国主义与时代精神”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6):159-160.

    [2]孙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9(3):49-54.

    编辑 王海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