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校友意识培育途径探究
范文

    王效美 孙茂骥 张炜 袁永红

    

    

    [关? ? 键? ?词]? 校友意识;重要性;培育途径;探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5?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2(2020)40-0030-02

    凝练校友文化,汇聚校友力量,是高校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的集中展现。校友的职业发展状况及工作业绩是学校办学效果的强力佐证,在“双一流”建设、本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专业认证等工作中,校友发展状况已经成为重要指标纳入考核。加强人才培养、帮促校友成长,成为高校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育成效的两个抓手,校友工作因而获得高度重视。如何激发培育校友意识,凝练形成良好的校友文化,抓住吸引黏合校友,与母校成为发展共同体,是高校校友工作关注的重点。校友意识的激发与培育是这场漫长旅程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

    一、校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培养校友意识有助于校友组织的发展

    校友意识是校友组织化、体系化的基础。高校校友组织是以共同的学缘关系为纽带,以校友交流联谊为使命,校友自发的联合起来的特殊群体,具有社会性、广泛性、民间性、代表性、公益性等优势特性[1]。群体意识是群体成员所共同具有的信仰、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准则等等,是其中成员共性和个性高度的统一。群体意识是这个群体长期生活实践的结果,是对群体共同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服务于这个群体共同的相关利益[2]。校友的群体意识是基于共同学习生活过的校园,包含共同的校园学习经历、相似的青春奋斗记忆,是对母校文化价值观、育人理念、师德师范的肯定与认同。

    (二)培养校友意识有助于校友文化凝聚与形成

    校友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基于文化认同的感恩情感。文化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生活积累,反映了群体的价值认同。校友文化衍生自校园文化,是某种行为意识和精神引导,是对待母校事务所展现出来的关注度、忠诚度、包容度、接纳度,是对待工作生活所表现出来的立场观点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良好的校友文化,不仅可以凝聚校友力量引领校友拓展发展空间,还可以协同学校的学科专业共同发展。

    二、大学生校友意识现状的调研分析

    (一)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问卷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问卷结合校友意识的渊源及情感基础,围绕学校校友工作者关心的具体问题,从情感维系、价值认同、服务回馈三个一级指标对校友意识进行考察,并调查了解准校友在学校期间参与活动的情况以及毕业后的意愿。

    校友意识调查采用纸质问卷的形式,面向2018年即将毕业的所有学生进行线下调查。问卷发放6325份,回收4751份,问卷回收率达到75.1%,问卷涵盖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与2018届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实际占比相当(72.60%、25.92%、1.47%)。本次调查的毕业生样本在学历层次分布如下表所示:

    (二)统计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中有7道多选题,一般认为得票率超过37%即认为得到广泛认同。根据问卷统计结果,我们认为2018届毕业生的校友意识已经获得激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友会的平台作用得到毕业生的广泛认可。

    校友意识已初具形态,需要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在校期间校友活动的参与度尚可,毕业后联系当地校友会的意愿强烈。学校邀请校友回校举办讲座、进行见面会座谈会,邀请学生走访参观校友企业,这一系列校友活动有26.55%以上的参与度。68.19%的学生愿意实名加入校友社区,65.98%的学生希望毕业后与当地校友会取得联系,表明毕业生有强烈的找到校友、融入当地校友组织的意愿,表现出强烈的校友身份认同意识,校友会组织已经被准校友们认同和接纳。

    与母校情感维系方面表现较为主动。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活中最难忘的是师生感情、同学感情;37.86%的学生愿意与本专业的老师交流座谈;超过四成的是受到老师的引导接触进入校友圈的。离校后遇到需要学校协调的事情,57.93%的学生会选择首先联系熟悉的老师。67.4%的学生会继续关注学校官微,59.4%的学生会关注母校新闻,了解学校的重大新闻,关注学院开展的活动,获取校友活动报道等。41.92%的学生愿意接受母校的电子邮件,接听母校的电话、收取邮寄的材料也获得同学们的欢迎。

    校友情感及需求单一化。作为尚未离校的准校友,学生呈现出的需求与愿望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仅仅满足于当前的原始需求。着眼于解决当前就业困境,37.81%的学生是在面临就业问题时,意识到可以从校友中获取信息争取资源。满足于当前毕业后踏入社会的经验获取,交流更加侧重于增进感情、经验分享、信息交流,比例分别达到63.56%、51.66%、47.5%。61.08%的学生认为,提供学生实习和就业机会有助于学校发展,远高于奖助学金捐赠(48.29%)、学术报告(38.6%)、科研合作牵线搭桥(36.44%)。同专业的校友亲密感更加强烈,61.82%的学生更加乐于同本专业的校友进行联谊。

    反哺回馈母校的意愿已形成普遍共识,但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引导和培养准校友的捐赠意愿是强化校友意识的重要途径。2018届毕业生中有90.02%的学生有捐赠意愿,80.95%的学生能够接受50元的捐赠额,近1/3的学生能够接受100元的捐赠额度。其中,小额的定向认捐获得学生的认可,22.48%的学生认同65元图书认捐项目,300元的紫叶李校园花木认捐项目获得12.38%的学生青睐。捐赠行为远远滞后于捐赠意愿,学校应保护好毕业生的捐赠意愿,合理引导捐赠。

    三、校友意识培养的途径

    (一)提高认识与站位,倡导全员育人,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

    准确定位校友工作,动员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团结各方校友,凝聚校友力量,形成良好的校友文化氛圍。校友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后续延展,无论对于学校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传承,还是校友个人成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情感是校友工作的基础,校友与教职员工感情关联是校友工作的基础生命线。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与学生接触较多的一线老师、管理部门,要立足学校发展,心怀育人为本的理念,保持初心,放眼未来,用心服务学生,专心育人,融入关爱校友的理念,加大情感投入,真诚地参与未来校友们的成长,构建学生发展的优质环境,助推学子成才。

    (二)关注校园与在校学生,加强与校友的互动,提升在校生的参与度与获得感

    抓住关键的窗口期,融入校友元素,增强母校认同感,增加参与的获得感。校园里,学生的视角局限在当前的学业、就业等方面,要抓住学生就业、实习等关键环节,积极举办校友主题活动,融入在校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增强校友群体意识,增加融入感。利用校友资源为在校生提供社会实践、实习就业的机会和信息。设立校友讲堂,分享校友职场经验,讲授科技前沿成功。设立创新创业导师,让校友参与学生成长引导大学生创业教育。设立校友秩年聚会奖学金,帮助在校生解决生活费用等问题。利用校友返校等机会,加大校园内外的互动,建立校友与在校生的联系。

    (三)把握离校后的衔接期,做好组织对接,完善校友接纳平台的建设

    加强学校与地方校友会的工作组织与衔接,全方位引导校友对接并融入校友群体,实现离校后入职前的无缝衔接。实现“毕业离校不离家”需要校友会组织做支撑,是保障校友意识认同的重要方式。做好组织建设,做好联络平台,方便校友与学校及在校生进行组织对接,开展寻访校友、业务服务等联系互动活动。从在校生的校友工作志愿者,到校友会义工团,通过服务校友活动,助推服务校友成长,从师生感情转变为学校与校友层面的关系,帮助校友形成大的校友观。校友工作要不断发声,合理引导校友联系母校参与校友活动服务回馈母校。

    四、结语

    校友意识的培育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求学就读体验之上,必须有良好的校友文化做支撑,必须融入母校精神,与学校内涵相结合,保持自有的文化自信。校友意识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校友意识觉醒升华,再到行动起来参与校友活动,需要很长的路。学校需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服务校友助推成长,凝练校友文化,传承母校精神,做好离校后的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随时迎接校友加入母校校友群体的怀抱。

    参考文献:

    [1]张健.培养“准校友”的校友意识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1):153-154.

    [2]冯利.新形势下高校校友组织助力统战工作的优势及着力点[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0):38-39.

    编辑 司 楠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