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挑战与应对 |
范文 | 王慧琦 [摘? ? ? ? ? ?要]? 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是我国所关注的重点话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要想显著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教学工作,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就应当落实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理念。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慕课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实现利用微课来进行授课,能够在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系统的教学,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以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挑战与应对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了解在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对的各种挑战,再提出促进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开展的可行性对策。 [关? ? 键? ?词]? 慕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挑战;应对 [中图分类号]? G64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2(2020)40-0156-02 在当前教学工作中教学模式逐渐发生变化,更加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及理念,其中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也开始为学生拓展教学空间,不再将教学场所局限在课堂中,而是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学习感受,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具备灵活性以及专业性的特点,而慕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将会让学生以正确的眼光看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转变自身的学习态度。 一、针对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对各种挑战的分析 在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自身要具备专业性的技能以及教學经验,才能为学生开展专业化的教学工作,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只有教师具备正确的“三观”以及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才能为我国输出更多专业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意识,提升教学能力,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但是在慕课背景下,虽然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为深远,依然未能将微课的应用优势体现出来,部分教师在实际授课中一味地强调技术性,却忽略了人文精神。在大数据时代中具有更多开放的资源提供给教师收集并当作教学材料,制作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视频,为学生开展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工作,实现和学生的有效互动,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过程中,教师也会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动态。但是不可否认,慕课课程内容具有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特色,所以有可能会和我国的政治意识形态存在不协调性。在这一背景下很有可能会对教师自身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颠覆。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明辨是非,始终坚持以遵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基本原则,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将自身的重点放在研究各种教学法上,提升认知水平,才能应对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的各种挑战。[1] 在新课改政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更加注重教学事业的发展,其中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开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理念进行授课。而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由于部分学生自身存在缺乏学习动力的问题,以至于整体教学效果并不显著,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未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过于枯燥和乏味。[2] 二、针对促进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对策的分析 (一)注重转变传统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并且主要以线性式教学手段为基础,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一切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授课,在这一学习背景下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思维过于固化,并且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交流,而在慕课背景下将会转变教学形式,实现采用非线性教学手段。慕课的出现以及广泛应用,将会对传统的教学形式形成巨大冲击,所谓慕课理念其实就是优化各种教学资源,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向个性化以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在慕课背景下,要想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注重更新教学观念,实现线性式教学理念向非线性式教学理念转变。例如,当教师为学生讲解“公民道德建设”这一节内容时,应注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向动态化、多元化以及开放化的方向转变,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虚拟教育空间,学生能够实现在各种地点以及时间开展学习,并针对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自身观点,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实现在这一潜移默化过程中形成良好思维分析能力以及认知能力,这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还将会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正确看法,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地融入各种理论课学习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3] (二)注重课程设计环节 在慕课背景下应注重设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促使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其实所采用的手段只有说教,所以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具有排斥以及抵触心理。虽然教师针对这一问题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过程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但是往往却未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对环境的伦理关怀”这一内容时,就需要教师重视课程设计工作,综合考虑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运用社会热点,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和经济、军事、生活、环境等问题有效融合,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了解各社会热点背后存在的内涵以及本质问题,从而对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以及政治制度产生认同感。而教师则可以发挥出慕课视频中微课的应用优势,实现深入挖掘内涵,为学生设计各种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学习状态,调动学习积极性。[4] (三)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在慕课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授课形式,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开展平等的交流,建设公平、公正的教学课堂。而慕课将会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有效利用翻转课堂,为学生进行授课,最大限度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可以合理化引导以及辅助学生,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将自身能力全面发挥出来,逐渐形成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来说,其中存在多数知识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个性化教育也就成为有待处理的主要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内容相对条形化,共同的学习内容为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重点,而其他的学习内容则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以及认知能力开展相对条形化切割。与此同时,还要将其他知识点合理化地融入条形化内容中,合理借助慕课设计理念为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促使在这一学习中将个性化学习合理转变成为连续的终身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关注国家命运,坚定自身理想信念。[5] (四)构建特色慕课网络平台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应顺应社会的发展,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微课的应用将会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我国教学事业的发展。所以,教师应注重创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慕课教育平台,始终坚持我国的主流意識形态以及适当开放的基本原则[6]。落实重视开展顶层设计,积极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战略,顶层设计将会达到凝聚群力目的,在本质上减少重复建设,实现对各种教学资源合理化整合,并制定出各种发展任务实施方案等。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地采用教育信息技术资源来为学生构建慕课平台。在慕课平台中让学生能够接受更加系统专业的教育,达到线上学习以及线下补充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相关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要加强对慕课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实现将慕课的应用优势全面体现出来,尽可能地减少慕课的负面影响,打造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课慕课平台,再落实对慕课发展动态以及差异化观点展开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对慕课所产生的各种机遇以及挑战有全面掌握和认识,从而正确处理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和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正确处理以及看待慕课对我国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等所形成的各种冲击以及考验,落实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慕课教育平台,确保将慕课平台的教学优势全面体现出来,为我国输出更多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7]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采用慕课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慕课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更加灵活,并且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有全新的了解和认识。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认识到自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针对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发挥出慕课教育的优势,利用慕课来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以及创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慕课教育平台,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升乾,王溪.“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对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03-105. [2]高地.“慕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3):104-108. [3]彭立学,张月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4):154-155. [4]苏升乾,王溪.“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对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03-105. [5]陈亚红.“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应对策略[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6(1):126-128. [6]闫振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适应慕课教学形式的机遇与挑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9):139-141. [7]杜占元.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国教育报教育信息化专刊发刊词[N].中国教育报,2017-03-19. 编辑 马燕萍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