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
范文 | 李媛 [摘 ? ? ? ? ? 要]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育人的根本性目标,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举措,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主要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价值,并深入挖掘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目标,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 ? ?键 ? 詞]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1-0001-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始终不断完善和加强,其他类型课程要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好自身责任,实现各类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和谐统一发展。”2019年3月份,为进一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有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强调:“育人的根本,是要立德铸魂。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要始终秉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性进步。” 截至2019年底,高职专科院校学生的录取比例达到普通本科学生录取比例的一半以上,高职在校生占高校总在校生的45.3%。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家将继续扩大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反映了高职教育在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中的关键性地位。然而,就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课思政建设的发展现状来说,思政课程得到了高职院校的普遍关注,然而思政课程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未能充分发挥。因此,在新时代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牢牢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的深切体现和基本遵循,是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关键性举措。 一、相关概念阐述及价值探讨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探析 “课程思政”最早出自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文件中,即基于传统“思政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知识,把思政教育理念和思想与其他课程融会贯通,实现思政教育和其他课程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大课程教育体系,以在潜移默化间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和目标。课程思政实际仍然是一种课程思想,并不是特定的专业课程,而是在教育中把思政教育思想和高校教育的全过程、全环节相融合,将“立德树人”作为一种常态化的目标去实现,并借助课堂等形式将教育理念付诸实践。采取课程思政,主要是为了有效把握专业课程中的政治元素,从而系统性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完成。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 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连成了一个整体,各种思潮不断涌现,相互交织,成为人们所不可规避的存在。西方思潮在现今中国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普及,后现代主义思潮、普世价值观、自由主义等,已经逐渐影响到学生思想的正确培养和塑造。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其世界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思潮影响,难以从中进行正确认知和判断,很容易被带偏。只有时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新时代“四有新人”,是党和国家在当前及未来进行人才培养的重点。因此,高职院校要做好课程思政,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培养,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让青年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者,这是学校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接连发生,只有逐渐形成大教育格局,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才能实现新时代人才的全面培养。 (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 1.有助于思政课程革故鼎新 传统思政课程的开展只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填鸭式”灌输,思政课作为单独的学科体系独立于其他课程之外。伴随着课程思政的不断创新性发展,注重对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和谐统一性发展,将思政思想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形成丰富的教学案例,加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丰富课程思政的载体,实现思政课程的创新式发展和改革。 2.有助于立德树人思想的贯彻和落实 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性场所,只有时刻牢记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把德育放在日常行政和教育的关键性位置,才能在潜移默化间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借此培养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水平的社会型人才。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性要求,坚持思政课程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全面提升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人才朝着高素质、高技能方向前进。 3.有助于三全育人格局的塑造 在当前课程思政的展开下,可以深入挖掘其中所潜在的思想政治因素,通过有效形式进行资源整合与汇总,以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专业式培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贴合,其更注重技术的提升,因此要加强专业课程、思政课程和技能培养的和谐统一,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思政思想,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格局,让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最大效益。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师对思政缺乏系统性把握 要想切实提高思政课程的水平和质量,不仅在于学校的关注和重视,也在于专业教师的讲授。在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这门课程能否成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主要是要看专业教师能否真正将思政课程变成自己所重视的内容去抓。思政教育需要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系统性地把握思政教育的概念、内容、意义,对其相关理念有着切实的了解和把握,对其前沿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配置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堂讲授上有着巨大的进步。然而很多专业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的局限,并未投入过多的精力进行思政建设,而是专注于自身的专业难题上,这导致绝大部分的教师受到自身的限制而无法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德功能,甚至很多专业教师连思政的基本概念都是一知半解,直接限制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推进。 (四)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是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引导教学活动趋向理想的目标,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充分参与,在其中共同进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要以完善的评价体系为保障。一是要注重对学生的科学评价,实施评价的主体就可以是思政教师,也可以是专业课程教师,不可过分注重学生的专业成绩,而是要综合考核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其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作为学生日常考核的重点内容,并在学生入党评优、奖学金评比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二是要注重对专业教师的科学评价,其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学管理部门,在评价过程中,既要注重课堂方面的能力发挥,也要关注课后教师行为的正当性。通过座谈会、交流群等形式充分把握教师的综合授课能力,以了解教师是否能够坚持思政教育理念,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表现优秀的专业教师进行奖励,并将其行为纳入学校考核机制,将结果运用于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等方面。同时,大力表彰师德高尚、育人成绩突出的先进典型,形成榜样和示范效应,努力营造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总结 新时代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立德树人理念的正确举措和关键性行为。伴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斷变化与发展,实施有效的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具有深厚的时代价值,当前国内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多的进步,然而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只有灵活运用思政理念,因势利导地将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程讲授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提升思想政治道德水平,培养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四有新人”。只有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思政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和专业课的有效融合,在未来时间内,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将取得新的发展与突破。 参考文献: [1]崔婧.新时期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省为例[J].法制博览,2020(2):52-53. [2]赵鹤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08-110. [3]郭文蓉.“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课堂实践模式改革探索[J].教育观察,2019(23):104-105,126. [4]胡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9(6):88-95. [5]曾红萍,陈冰.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契合探析[J].科技视界,2020(9):96-97. ◎编辑 张 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