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机电类现代学徒制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探索 |
范文 | 吕亚男 温贻芳 [摘 ? ? ? ? ? 要]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机电专业为例,结合沿海地区机电产业特点和企业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的认知和评价,进而讨论机电专业英语课程的现状及特点。从课教内容、教学手段、师资团队和考核机制四个方面对机电专业英语进行课程改革的重点分析和探索。研究表明,机电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为增加教材内容的适用性和针对性,以应用为本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多方合作、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科学编制教材;以学生为本,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人才引进,校企合作,强调考核机制的建设。 [关 ? ?键 ? 词] ?现代学徒制;专业英语;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7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1-0196-02 机电工程技术人才需要从以往的指令操作类为主的一线人员逐步升级为集技能手段和语言能力于一体的机电类综合人才,其中的语言能力包括阅读并执行英文加工说明书以及与外籍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基于行业要求,尤其是现代学徒制项目学生/学徒,机电类学生培养方案也与时俱进,除了基础的机械和电工电子的基础专业知识,对外语能力的重视度逐步提高,不仅可以满足沿海地区机电行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也符合我国机电行业产品走向世界的潜在需求。 作为江苏省示范高等院校,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于高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较早开设了机电专业英语,以提高机电工程行业高职人才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然而,目前高职机电专业英语存在着一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人才从业范围和职业深度。因此,本文结合机电专业英语课程现状,从企业需求、学生情况、课程教材、教学手段、教师团队等一系列进行探索,以期为培养高水准高职人才做出贡献,旨在提高高职机电类现代学徒制人才的外语能力,培养高素质综合能力高的技能人才。 一、企业需求和学生现状 机电专业方向就业范围较广,企业对毕业生的英语要求根据企业性质和岗位需求不尽相同。其中,基础机械电子加工安装维修类岗位对学生的英语无硬性要求,而具有外企性质文员岗位或者对外销售岗位则要求能进行基础英语对话,技术类岗位要求能独立识别外文加工图纸并进行正确操作。我院机电类现代学徒制项目学生/学徒对口企业为世界五百强德国企业,企业要求人员不仅能进行简单的日常英语交流,而且要重点掌握机电类相关英语并能进行熟练应用。 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基础不一致,因此对英语的学习态度及方法需求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分析学生状况,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三个年级共计257人次进行了问卷统计,其中有效问卷率为94%。问卷内容包括英语水平自我评价、学习英语兴趣、英语的重要性、英语的职业需求性、对英语课程满意度以及学习英语难度。其中53%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水平较差,仅有11%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水平良好,其中个别学生通过了英语四级。对于英语兴趣而言,仅有1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英语没有一点兴趣,大多数学生都有一定的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94%的学生认为英语在目前机电专业的就业环境中有一定的重要性,且过半数的机电专业职业里存在着对英语的需求,尤其是在外企中,对英语的需求量较高。 在机电专业英语的问卷上,过半数学生对目前英语授课表示满意,但有36%的学生表示英语课程的安排缺乏实时性和应用性。而在英语难度内容方面,学生表示在词汇量、写作、听力和口语方面难度较高,均超过90%。 二、课程现状分析 针对培养现代化高端制造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针,高职院校对培养学生职业英语能力也非常重视,尽管在教学设施上能够现代化、多媒体化,但目前高职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内容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且知识点多。内容包括加工材料、机器部件、机床、计算机数控设备、CAD应用、交流电、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工业机器人等。鉴于无法在课时安排时间内完成所有教学内容,因此授课过程中存在着选取个别内容进行讲解,无法对每一部分的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二)守旧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 高职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基本依据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基本以课程讲授为主,重点以词汇和句式为主,且语法内容偏多,在目前的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较少能体现出英语的应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乐趣,进而使授课质量下降。目前对机电专业英语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中,重点往往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考核考试方面没有足够的相关工作,常用的考核方式依然以知识本位为主,也就是说专业课程考核考试改革明显滞后,为了考试而考试的考核机制并不能够促进高职机电专业英语的良性发展,甚至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师能力的不适应性 机电专业英语教师来源有两种,一部分是英语专业毕业,这部分老师英语基础较好,英语知识丰富,教学经验多,但严重缺乏机电專业知识,无法在学科上结合英语进行教学,只是一味强调词汇量和语法内容。另一部分老师具有机电相关专业背景,熟知机电专业相关内容,但是在英语基础上相对欠缺,缺乏对英语授课的专业需求,授课过程中往往只能有所侧重,无法实现机电专业的英语氛围。这两方面直接导致了目前机电专业英语教学能力的缺陷。 三、课程改革探索 (一)教材内容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教材内容的适用性和针对性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保证。在机电专业培养方案中,机电专业英语是专业基础课。因此,该门课程的目标应强调岗位的实际应用能力,授课内容必须紧跟一线工作内容。结合问卷调查中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反馈,应对教材进行重点规划和难度划分。 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则主要強调专业英语的专业性和职业性,苏州地区大型跨国企业众多,因此,以企业用人需求为指导,以企业岗位英语特点为内容,在高职英语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综合情况建立系统性的、针对性强的教材内容。一本优秀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必须要满足时代的要求、专业的要求、企业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要求,集专业技术与社交应用于一体。 (二)以学而用之为目的,丰富教学手段 目前针对工程类专业英语的发展的教学模式种类较多,例如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翻转课堂、多媒体教学以及网络教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英语不应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模式,而是根据授课内容,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补充教学方式,但无法百分之百地保证教学质量,只是对教学方式的补充。高职学生本身的一些学习特点如自学意识较差、学习理解能力较弱和自控力较弱等,决定了高职学生不具有强烈的学习积极性。一些诸如“网络教学”“翻转课堂”和“自助课堂”等教学方法,涉及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且网络视频数量较大,但往往由于学生的不积极性,综合利用率较低,对教学资源产生了极大的浪费。因此,在课堂现场教学上找方法,更易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通过多方合作,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建设一支优秀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英语的师资团队能够对该门课程的改革和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依据现有的师资团队特点,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首先,对现有的师资团队加强培训,全面提升专业英语的授课水平。培训主要方法有校内英语专业老师交流,同行院校专业英语课程探讨,国外英语技能培训以及教学经验分享等,以期通过多样化方式提升现有专业英语师资团队的授课能力。其次,鉴于苏州地区人才济济,因此在院校人才引进中重点倾向于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高层次机电类人才引进,有望大幅度提高机电专业英语师资团队的综合能力,且对全部专业基础课程都能起到引领作用。 (四)建立良性考核机制 结合改革的课程教学模式,机电专业英语的考核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从单一的考试模式转为多通道考核,包含听、说、读、写四方面,通过比重分配尽量反应学生的机电专业英语能力。(2)建立机电专业英语考核题库,通过教师团队对机电专业岗位中的各项素材进行筛选和归纳,分类别分难度形成题库。参考我院的企业学院授课内容,以“实用性考核”为原则进行选题,杜绝繁而复杂的语法内容,以“精确,简单”用语为主。 四、结语 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专业英语课程为例,以该课程改革为出发点,从学生特点,课程现状,师资情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总结了目前该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教学内容多、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守旧、教学资源的不适应性和教师能力的不适合性。结合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的问卷反馈,从课教内容、教学手段、师资团队和考核机制方面对机电专业英语的改革提出了指导意见。通过机电专业英语课程的改革,以期为我国现代化机电行业的综合素质高的机电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颖.工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改革与实践,2017(4). [2]朱红梅,唐德文,李必文.基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机械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3(8). [3]董改花.基于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2). [4]李福珍.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机电英语教学策略初探[J].文化教育,2017(9). [5]许纯昕,许鹏鹏.职业能力培养视域下高职课程建设实践性探索:以高职《机电专业英语》为例[J].价值工程,2017(36). 编辑 陈鲜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