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备课环节:“钻研教材”的三个步骤和四个问题
范文

    李学伟

    “钻研教材”是备课的主要环节和基础工作,只有 “钻研教材”,才能熟练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了解教材的组织结构,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通晓每一部分教材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三个步骤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学习,笔者认为“钻研教材”一般分三个步骤:

    1. 通读教材

    教师把所教学科的教材通读一遍,以了解整个教材的内容和每一章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2. 细读教材

    在通读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按照教学进度计划安排,分单元进行细读。细读教材要完成如下工作:一是弄懂该单元的教材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二是研究该单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三是明确学生要明白哪些内容是本单元的基本概念,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分析和解决哪些基本问题;四是把本单元的习题做一遍,以便在讲解例题、传授解题技巧、布置和批改作业时心中有数。

    3. 精读教材

    在细读的基础上,再反复领会教材内容,并把自己在细读和解题时的心得体会,仔细琢磨和推敲。

    二、四个问题

    教师经过反复“钻研教材”,需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 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

    各科教学大纲规定了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必须层层落实。因此,在钻研教材时,对于每一单元、每一章直至每一节都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目的明确,保证教学质量。

    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可以从这一单元、这一章、这一节教材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虑。教学目的应尽量定得恰如其分,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定和学生世界。如果定得太宽,针对性不强,则显不出本课的特点;如果定得太窄,只注意一些细枝末节,会把重要的内容忽略了,因小失大。教学目的也不能偏高或偏低,偏低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偏高则不能实现。

    2. 明确教材的系统和主次

    教材是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的,各部分知识互相关联。教师必须弄清每项具体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清主次、明确重点。

    3. 确定重点、关键

    在明确教材系统和主次的基础上,还需确定重点和关键。所谓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确定教材的重点,一般地说,应很好地考虑这段教材是否处于某部分教材的核心或关键地位,是不是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是否有广泛的应用。在确定重点时,也应“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层层深入分析,使重点更加明确,便于教学时掌握。

    还要进一步研究如何突出重点。重点一般分为简单性重点、复杂性重点和桥梁性重点。如果一堂课的讲授内容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安排的,那么简单的内容就成了重点,即所谓简单性重点。对于简单性重点,应该讲深讲透,剖析清楚。否则就无法顺利过渡到复杂的内容上去,也无法做到化难为易。复杂性重点是按照由复杂到简单的原则安排讲授内容时确定的。突出这类重点,应讲得慢、细、透,再配合必要的重复,在重复中加深。第三是桥梁性重点。有时为把某部分内容讲好,需要引用学生学过但已荒疏了的知识,一旦把这种知识复习好并加以适当的引申,讲述新内容时问题便迎刃而解。这种必须引用的知识,往往都简单地编入教材之中,它就是所谓的桥梁性重点。此类重点如果被忽视就会因桥残路断而步履艰难。对待这类重点,首先必须重视,其次是复习和引申要恰到好处,一旦够用就立即转移到本课题的内容上来。至于这类重点的确定,则只能根据对学生文化课基础等情况的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所谓关键,是指对顺利学习教材其他内容时起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技能。就教材而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知识;就学生来说,抓住这个“节骨眼”,就能把分散的、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关键是教学中的突破口,抓住了关键,教学就能进行得比较顺利。

    教师在备课中,如果真正对重点内容下苦功夫钻研,对各项内容的关键所在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在课堂教学上就不会出现主次不分、重点不明、平铺直叙、平均用力的问题。

    4. 研究和解决难点

    难点主要是指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是教材中某些难于理解的知识。要想充分、准确地估计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只有靠平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积累经验。一般是通过课堂提问、课外辅导、批改作业、分析试卷等方法,发现学生的疑难所在,作为以后讲授相应内容时确定难点的借鉴。一定要设身处地从初学者的角度估计难点,切忌以教师的水平代替学生去思考。

    教材中的难点,有的也是重点,有的则不是。既是难点又是重点的内容,当然要特别重视。对不是构成重点的难点,也要充分注意,否则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会影响重点内容的学习。难点一般可分四种:一是抽象性难点,就是课程中那些抽象的内容。突破抽象性难点的办法是,在讲授中注意使抽象内容具体化,理论问题形象化。可适当利用教具、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抽象的内容;或是运用巧妙设喻,对事物进行逼真的描述,亦可辅之以恰当的具体事例,然后进行抽象。二是曲折性难点,即教学内容中那些“拐弯”多的地方。这些难点在讲授内容里有,在例题中更多。事实上每个“弯”都和某些旧课内容存在或明或暗的联系。因此,如果首先把构成这些“弯”的条件剖析清楚,在这些条件与旧课内容之间建立联系,然后再做适当分析,就能把“弯”直过来,这种难点就攻破了。三是复杂性难点,就是课程中那些复杂的内容。这类难点,要用一种所谓的“解剖”方法去攻破。其实,任何复杂问题都是由若干简单问题构成的,一旦将它分解成几个简单问题,这种难点便迎刃而解了。四是生疏性难点,这种难点就其本身来说并不难,主要是学生对其不熟悉。因此,攻破这种难点的办法就是向学生介绍这类问题的概貌,消除他们的生疏感。

    总之,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要让学生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量变到质变”的认识过程。同时要注意分散难点。可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一个难点突破以后,再转到另一个难点。还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尽可能与已的知识做类比或对比,或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酝酿,逐步渡过难关。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新知识、新问题不觉其难,难点也就解决了。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高级技工学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