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范文

    雷小波+郑培

    一、新型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推手

    1.新型城镇化

    我国在2000年的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正式使用“城镇化”一词。“城镇化”指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而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城乡协调,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其根本宗旨在于以人为核心,注重保护农民利益,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2.新型城镇化催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城镇化必须有产业作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新的高标准要求,也增加了农民进城就业的机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在农村劳动力使用的有限土地资源上筹建产业集聚区来带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失去了长期赖以生存的土地。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开始另谋生存之道。而这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业集聚区的大力发展,给农民工的生存提供了良好契机,于是他们开始涌入城市寻找工作。就这样,新型城镇化间接促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就业,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由此产生。

    毋庸置疑,新型城镇化催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二、非农职业技能缺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必然

    拥有熟练的职业技能,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前提。无论在什么领域就业,都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技能作为支撑。目前,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必须转向城市寻找工作。与农村以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工为主不同,城市是以工商业和服务业为主,农村劳动力要想实现顺利转移就业,就必须拥有非农职业技能,即掌握工商业或服务业领域所需的职业知识和技能。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我国拥有庞大的农村人口。朱占峰等人的研究表明,2013年我国农村人口总量约7.79亿,农村劳动力占73%。农村富余劳动力达2.1亿,每年还会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万左右。发达国家给我国的经验是农村劳动力所占比重降低到13%左右,才可以认为基本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成功转移。尤其在一些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更是巨大。仅以河南省为例,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2013-2015年,河南省城镇化率分别是43.8%、45.2%和46.85%,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分别为143.1万人、144.20万人和144.5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为90万人、82万人和72万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分别为2660万人、2742万人和2814万人。三年间,除了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逐年下降之外,城镇化率、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人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均逐年上升。面对如此众多的城镇新增人口,要引导并帮助其实现转移就业任务无疑十分艰巨。许多农民工,尤其是失地农民和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进城工作,但由于缺乏必要的非农职业技能,加上一些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他们很难在城市安定下来,自然也很难实现转移就业。因此,发动和引导农村劳动力积极参加转移就业培训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而且迫在眉睫了。只有通过有效的职业培训,帮助农村劳动力掌握必要的非农职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快速實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从而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关键

    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农村劳动力非农职业技能的缺乏,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理所应当承担起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任务,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难。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关键是加强对劳动力的非农职业技能培训。这既是职业教育和培训自身的构造和本原,更是职业教育和培训对社会的职责和使命。对农村劳动力实施有效的非农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庞大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协调一致,进而形成教育合力。

    1.培训主体多方参与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中,除了作为受训主体的农村劳动力,担任主体角色的还有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和学校。其中,政府充当管理者角色,具有总体规划、宏观协调等职能。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应有职能,科学布局,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比如当下正积极推进的“精准扶贫”工作需包括对农民的职业培训活动;采用税收减免等经济手段来激发企业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统筹安排农业部门、工商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教育培训部门及其机构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企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得以落实和检验的重要场所,是培训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力量。因此,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功能,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给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供必要的实践场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受训者顺利上岗就业。培训机构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重要力量。一方面,政府、培训机构和学校应联合起来,在各乡镇设立初级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为待转移农村劳动力提供一般职业技术培训;另一方面,更加重要和迫切的是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应发挥教育培训机构的职能,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政府做好培训的统筹协调工作,企业做好农村劳动力岗前技能的培训,培训机构和学校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重要后备力量,这样才是真正的培训主体多方参与,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实现顺利转移就业。

    2.培训资金共同承担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工程浩大繁复,资金投入巨大,仅靠一方力量犹如杯水车薪,根本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必须多方共同承担。因此,只有政府、企业和学校、农村劳动力个人明确各自职责,共同承担培训经费,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

    政府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规划者,应当为培训投入主要资金。既然国家财政收入是取之于民并要用之于民的,那么政府可以把一部分财政收入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投入资金;或把农村的相关投入,诸如“精准扶贫”投入的一部分用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除此之外,作为培训主体的企业亦责无旁贷。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直接受益者,企业应把一部分利润作为转移就业培训的资金投入。这是因为农村劳动力参加转移就业培训后,其非农职业技能会明显提高,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增加企业收入。当然,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机构,培训学校和机构必须为培训提供必要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及其相应的经费支出。农村劳动力作为转移就业培训的最终受益者,也应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适当支付培训费用,积极参加转移就业培训,提高非农职业技能,最终使自己融入城市,找到合适的职业岗位。

    3.培训内容强化实用性和针对性

    要有效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顺利转移就业,就必须保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化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发展特点组织培训内容;二是科学分析农村劳动力群体和个体对培训的不同需求,选择相应的培训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

    目前,国内不少地区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并积累了值得推广的经验,例如宁波市就已经走到了前列。宁波市在服务业发达地区侧重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电脑、餐饮、酒店服务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以工业发展为重点的地区则主要开展机械加工、数控、装配、电焊等专业培训,为制造业提供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在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的地区引导面临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积极自主创业,重点开展创业型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人口数量庞大,结构复杂,需求各异。因而培训的内容就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强化实用性和针对性。仅以年龄结构而言,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左右的40、50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和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90后对于培训的态度和需求具有极大差异。新生代农民工追求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待遇和工作环境相对较好的职业岗位,热衷于在电子加工或初级的计算机控制领域工作,所以针对他们的培训应主要集中于这些方面的技能和适应城市生活的教育。而年纪大一些的農村劳动力,大多集中于需要体力的传统就业领域,比如搬运、木工等。此外,还有的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当老板,所以对他们的培训必须重点突出相关行业的特点。对于自主创业的农村劳动力来说,先进的创业理念、必要的政策法规知识、一定的创业技能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都应成为他们接受了转移就业培训后获得的丰硕成果。

    4.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方式不能机械单一,必须灵活多样,既可以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也可以远程培训和面对面的培训相结合。

    集中培训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系统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但耗时长;分散培训适合业余时间较分散的农村劳动力,但是不利于系统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两者各有利弊,应当因人因时而异。对于业余时间较集中的农村劳动力,可选择集中培训;对于业余时间较分散的农村劳动力,可选择分散培训;对于有远程教学条件的地方,可采取远程培训。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时间是在电脑前度过的,因此,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远程培训会是他们比较喜欢的培训形式。对于规模较小、条件简陋的地方,则应采取面授方式进行培训。与年轻的新生代农民工相比,年长的农村劳动力或许更喜欢面对面的培训方式。通过培训师的面授,他们可以直观地了解有关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实现顺利转移就业。

    总之,只有充分考虑和尊重农民工的知识基础、文化水平、兴趣需要、家庭状况和工作时间等诸多因素,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把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集体培训和个体培训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合理运用,才能保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任务得以落实并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