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体育舞蹈的心理训练方法 |
范文 | 段雨辰 摘要:体育舞蹈又称为国际标准舞(简称“国标舞”),它是一项融体育、舞蹈、音乐于一身的新型运动项目。现如今,体育舞蹈不仅是国际通用的体育竞赛项目,也成为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之一。因此,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心理训练切不可被忽视。本文根据体育舞蹈项目本身的特点,对体育舞蹈职业选手和学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心理训练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提高我国体育舞蹈选手的竞技能力以及提高学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舞蹈;选手;心理训练 中图分类号:J7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2-0064-02 一、前言 心理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运动员所需的专项心理能力就不同,其相对应的训练方法也有所不同。体育舞蹈运动是一项表现难美型的项目,不仅要求运动员要具备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良好的身体素质来展现优美的舞姿和炯娜的体态,与体育舞蹈项目相应的专项心理能力也不可缺少,这样才能保障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充分发挥,专项竞技水平的提升离不开良好的心理能力。 因此,在体育舞蹈训练中,不仅要关注运动员的体能、技能的提升,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能力的提升。笔者通过检索有关文献发现,我国的学者已经对许多项目(如田径、足球、射击、冰壶、短道速滑等)的专项心理能力进行了研究,但是在体育舞蹈这个新兴项目中,有关心理训练的研究较少,大多集中在身体素质训练、竞技能力理论和技术动作方面。 二、心理训练的概念和目的 (一)心理训练的概念 心理训练是指现代体育科学技术与心理科学应用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为了适应体育训练与竞赛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心理训练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进行影响和教育,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广义的心理训练是指有意识、有目的的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 (二)心理训练的目的 1.竞技体育的需要 运动员心理训练是随着现代运动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目的是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培养和发展在比赛和训练中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及个性心理特征,形成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体育舞蹈比赛中,是许多选手同场竞技,这就充分考验运动员的抗压能力。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充分调动运动员的主观积极性,激发运动员内在潜能,使其能够从容地应对可能遇到地各种复杂情况,合理控制自身情绪,在赛场上可以稳定或超常发挥,进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2.体育教学的需要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进入我国后,深受群众喜爱,发展迅速,早已被正式纳入高校体育课教学中,并逐渐进入中小学的体育课堂中。目前绝大多数的对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技术组合的教学,心理训练较少。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体育舞蹈练习时,常常会表现出的紧张、胆怯、自信心不足、表现力较差等情况。因此,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科学地采用一些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帮助学生逐渐消除胆怯、树立信心,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体育舞蹈心理的训练方法 (一)职业选手的心理训练 1.意念训练法 意念训练法就是指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进行训练的方法。一方面,运动员在训练之前,可以通过对技术要领方法的想象,进而在完成动作时能够更加准确、流畅;另一方面,在训练结束后,运动员需要对刚刚完成的动作技术进行回忆,这样不仅可以使正确的动作在脑海中更加巩固,而且有助于克服错误动作,避免下次练习中再类似的错误。 2.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法 这种方法就是采用一定的“语言”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以达到消除紧张的心理情绪、放松肌肉的目的。这种放松一般是从下肢的双脚内肌开始,逐步向上到小腿、腹部、肩颈,最后达到面部肌。这种方法还可以促进肌肉的自我动员、充分发掘身体潜能,从而形成良性的条件反射。 此外,在激烈的比赛中,如果选手感到某一部分肌肉突然紧张,可以通过这种自我暗示来放松紧张的肌肉,帮助其恢复正常水平,保证比赛中的发挥不受影响。 3.提高选手的动作技术和艺术表现力 在体育舞蹈比赛中,动作技术和艺术表现力是裁判评判的重要依据。优美的身体形态、动作的幅度大小、个人风格造型、对音乐节奏的把控以及舞伴的配合等都会对选手舞蹈的艺术表现力产生影响,而这些都取决于选手的柔韧性、旋转、肌肉控制力等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艺术表现力的保障。 因此,在训练中选手首先应明确目的,积极配合教练,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不断探索创新,练就新颖高超的技术动作,从而为其进入流畅心理状态提供保障; 其次,动作技术熟练后,应更多的关注面部表情,尽可能地更多地展现所要表现的内容,提升个人表现力。 4.调整赛前心理状态 不论是哪项运动竞赛,良好的赛前状态是运动员良好发挥技战术水平的保障,体育舞蹈也不例外。因此,选手在赛前应积极调整心理状态,保持适当的紧张是最佳的赛前状态。当运动员心理状态比较消极时应积极采用心理学手段进行调整,使运动员以饱满、高昂的情绪投入到比赛之中。 5.分析赛况,知彼知己 首先,运动员应在比赛前确定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对手的情况,有利于形成一定的心理特征。 当然,運动员在分析过程中的优点应该是客观和准确的。不要忽视对方的优势,但也应该对他们的优势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GES,真正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审视整个形势,总结出竞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情况,逐一解决。仅通过了在真正竞争的过程中,当运动员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时,就能使运动员感到不舒服,最好的条件是发挥完美的作用. 6.提高选手的抗干扰能力 在比赛中,运动员肯定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如观众、裁判、对手等。因此,引起玩家分心的注意力。因此,它是在比赛前通过一些适应性练习来适应环境,使运动员能够有意识地改变和调整注意力的方向,使运动员的注意力得到重视。离子将专注于对情绪有积极影响的事物。在普通训练中,模拟训练方法可以用来训练不同的场地、不同的灯光等运动员。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创造一个类似的氛围和环境作为比赛。 (二)学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心理训练的方法 随着体育课程的改革,体育课程的内容也逐渐多样化,体育舞蹈开始走入学校,不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在传授体育舞蹈的技能以外,也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训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榜样示范法 示范教学法是体育舞蹈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从示范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教师示范和学生示范。有研究表明,让优秀的同学进行示范,有助于提高其他同学的自我效能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学生示范在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安排动作掌握比较熟练的学生进行示范,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和模仿,当其他学生看到和同伴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时,就会使其增强自我效能感,重树信心,并朝着目标不断努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呼吸法 体育舞蹈课结束后,可以采用呼吸调节进行心理放松、情绪调节,使其尽快适应接下来的学习。例如:腹式呼吸法,要求缓慢均匀的呼吸,减少呼吸次数,从而降低心理活动的强度。 3.自我暗示法 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一方面,在平时练习时,学生内心应不断强调动作要领,这样才能促进肌肉记忆,完善动作技术;另一方面,自我暗示法还可以使人更快地进人放松状态,使紧张的肌肉、关节放松下来,逐步消除紧张情绪。 4.强化动机法 动机是学生进行运动的内部心理力量,动机与信心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时,学生往往觉得技术动作太难,自身运動能力较差等表现出信心不足。动机和信心无法凭空产生,也不可能通过外部力量强加,它源于对外界运动形势和自身力量的正确估计。再强大的自身潜力也会因动机不足而受到压抑,在客观困难面前表现出无能为力。 因此,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可以采用说服和回忆训练,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机。 四、结语 不论是专业选手的训练中还是在学校体育舞蹈的教学中,心理训练都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增加自信,提高表现力,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因此,心理训练在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中应予以充分重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