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教育职业院校“倔犟”学生 |
范文 | 崔洁 摘 要:如何教育职业院校“倔犟”学生呢?本文分析提出,教师在实践中要注意观察、摸索,在教育方法和艺术上寻找突破口。“倔犟”学生有两类:一类是有错却不承认;还有一类是骄傲任性,目中无人。教育第一类“倔犟”学生,关键是如何转换教育角度,寻根问底,切中要害。教育第二类“倔犟”学生,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巧用教育艺术,借事说理,让学生心悦诚服。 关键词:教师 教育 “倔犟”学生 一、“倔犟”学生的特点 在从事职业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数年来,笔者发现:由于受社会因素或家庭原因的某些不良影响,在校园里出现了一些很难说服教育的“倔犟”学生。笔者认为“倔犟”学生有两类:一类是有错却不承认;还有一类是骄傲任性,目中无人。 这类学生性格十分倔犟,非常爱顶撞教师,明明犯了过错或者有了问题,当被老师指出来时,他们不但不痛快地接受,反而强词夺理,有时把老师顶撞得面红耳赤,而且无台阶可下。为此,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棘手。那么,如何教育职业院校这些“倔犟”学生呢?笔者在长期实践工作中经过观察、摸索及总结,发现只能在德育教育方法和艺术上寻找突破口。 二、“倔犟”学生的教育对策 1.教育第一类的“倔犟”学生,关键是要如何转换教育角度,寻找问题的根源,切中问题的要害 比如,当学生们犯错误或有问题,教师在进行处理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老师们的角度看来,学生们的错误就是明摆着的,教育他们也是理所当然的,辩解就是一点也说不通的;在学生们的角度看来,犯错误并不都是故意的,教育也是多余的,你批评教育我,是故意跟我过意不去。在担任数学课教学工作期间,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名学生,他今年十六岁,是笔者学校2015级汽车系的学生。笔者每次布置完学生们的课后作业,等到第二天上课检查时,他要么就说作业没有带,要么就是习题册一片空白,时不时还强词夺理说:“家里太乱,有很多人在打麻将,我做不成作业”。听完他的话,笔者说:“你爸爸打麻将你就不能完成作业了吗?”他听后,把眼睛一翻、头一扭。看他这样,笔者就接着说:“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不完成作业对吗?老师批评你错了吗?下次不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原以为他肯定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经过这一次,也肯定会悔改的。可是没想到,他一连几次仍是老样子,“死不悔改”,这也真够“倔犟”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往往人们在目睹某些人的行为时,就会在短时间内对引起行为的原因进行归属分析。引起行为的原因不外乎内在和外在原因两种。一般成年人在对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推理时,总是要倾向于把行为的原因归属于行为者方面,也就是强调内在原因的作用,而往往忽略了外界受到刺激的因素。未成年的学生又是怎样的呢?越是年龄小的学生们越会和成年人的认识相悖甚远,他们也往往把这些行为的原因归咎于外界刺激。笔者把该学生的行为归属为内因:认为他不完成课外作业是不对的,受到批评教育都是应该的。而该学生则认为:这怎么能怪我呢?别人都有爸爸妈妈管,就我没有。于是笔者和该学生就在这条“窄路”上“撞车”了。笔者认为之所以成为一名潜能学生,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妈妈常年不在他的身边,只靠一位年迈的奶奶照料他的日常生活;爸爸下岗之后,就整天无所事事,天天在家里“筑长城”,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闻不问,只顾自己乐得自在。这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从行为角度分析:孩子们正处于行为的关键时期,模仿能力极其强,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积极配合,对他们进行全方面的引导。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造就他们在健康向上的环境中蓬勃发展,长大之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可由于该学生家长的疏忽和大意,而造成了他有家相当于没家,有父母相当于没父母,以至于形成了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坏习惯,从而成为了一名潜能生。 实际上,现在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我反省能力都很差,他们很难认识到:在一种较为稳定的内驱力的作用下,人们的某种行为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及一贯性。因为学生们常常看不到自己的错误所在,总是喜欢强调别人怎么样怎么样。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也正是一些“倔犟”学生“倔犟”的根源。 弄清楚了学生“倔犟”的根源,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之前,就应先考虑到学生所犯错误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特别是外在原因对于内在原因的影响,切记不可主观臆断,犯经验主义错误。对于强词夺理的学生,处理上也不能过于急躁,不能以“火”来灭火,而应该采取一些平等的对话形式,认真听取学生的见解,因为这才是寻求问题根源的最佳途径,从而才能“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不会与学生们发生正面的“冲突”,从而达到让学生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错误的目的。 經过很多次的谈话交流,渐渐地笔者发现该学生把笔者当成了朋友,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的问题什么都愿意和笔者说一说,而且师生之间的关系似乎一下子被拉近了许多,他也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变得听话了、懂事了,作业也能回家按时完成了,没事时还能帮家里做点事了。老师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最后终于在学期快要结束时,在全班同学一致通过下,该同学被批准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员。 2.教育第二类“倔犟”学生,关键是要看教师怎样巧用教育艺术,借事说理,让学生心悦诚服 如今的学生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都是优生,但不一定都是优育。头脑虽然很聪明,接受能力很强,但由于性格任性骄横,往往一旦取得一些成绩就会把尾巴翘上天,而且目空一切。有什么“良方”来遏制他们的“娇气”呢?就是从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出发,不能以成见看人,不能因个人在学生面前失去尊严而侮辱、体罚学生,而且也不能对学生都用一棍子打死的态度,应该从教育的原则出发,采取治病救人的态度,让这“倔犟”学生有消气之机,有思考之机,有改过之机。与此同时,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这种严格的要求要与尊重学生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教师提出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们的自觉行为。 笔者曾有一次在数学课上,针对作业卷面较差的同学提出批评。其中特别点了一位班干部的名字,指出其卷面书写很不整洁,字写得一塌糊涂。顿时,这位同学的脸上便红成了一片,眼睛里开始湿润。不一会儿,干脆趴在桌上不听课了,笔者喊她起来听课,她理直气壮地说:“我头痛,你不要烦我。”当时,笔者很生气:怎么能把教师不放在眼里呢?这样下去,教师在学生中还有威信吗?同学们都注视着笔者,作为教师,应该强制让她站起来,还是让她趴着呢?此刻笔者选择了第二个方案,在没有弄清楚顶撞教师的原因之前,不能轻易批评她,更不能因为她一个人耽误了大家的学习。所以笔者“忍气吞声”,继续上课。 等到下课之后,笔者把这位同学叫到办公室里,准备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可怒气未消的她,还没坐稳,便发射了一排连珠炮:“我以前每次作业都非常认真,就这次差了一点,老师就当着全班的面这么严厉地批评我,太不给我面子了……”随后,便泣不成声。噢,原来如此,她一边哭,笔者一边分析她的心理:一是长期做班干部,从未受到过如此批评,心理较为脆弱;二是教师当着全班的面批评她,口气生硬,过于严厉,太不给她面子了。找到“病根”,笔者便开始借事说理。首先,表扬她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检查了自己不应采取点名批评的方式,并请她谅解。这颗“顺气丸”果真奏效,她的哭声逐渐由小变无。趁此机会,笔者又开始做思想工作,从该不该批评到为什么批评;从当干部不应搞特殊化,要以身作则,带动别人;从怎样不丢面子到威信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从既能经得起表扬到又要经得起批评。她终于忍不住了:“老师,我今天不该顶撞你,我错了。”第二天,她主动把上次作业重做了一遍。以后,再也没有顶撞任何教师。 实践证明:如果教师无情数落,严厉批评和粗暴训斥,学生们的自尊心就会遭受严重的损害,于是情绪很容易就会变得冲动,而且不甘示弱,无理也要争三分,故意与教师“顶牛”,必定会使师生之间陷入僵局。所以,作为教师不要“急功近利”,而要耐心等待,避其锋芒,想方设法让学生冷静下来,使学生自己恢复理智,待具备一定的心理基础时,再捕捉有利的教育良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否则,不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是难以奏效的。 三、小结 教育是最艰巨的事业。优秀教育家们普遍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一项科学事业,而且又是一项艺术事业。而“倔犟”学生的转化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师,应该系统地了解他们,并且把研究这些“倔犟”学生作为基础,以用无私真诚的爱心去培养师生之间平等真挚的情感,来满足学生的自尊自信为突破口,以严谨的批评教育手段作为后续的动力,来达到学生们的自我教育,形成这些“倔犟”学生转化的终极目标。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在倾注爱心的基础上,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采取积极有效的工作方法,才能达到教育转化“倔犟”学生,使之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 [2]周勇.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思想、理论、教育,2004(1). [3]王道俊,王漢澜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作者单位: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