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信息化技术在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赵峰 信息化技术实现了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表达手段的高效统一,突破了传统理论式教学的弊端,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机电专业知识的学习中。 一、信息化技术在机电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案例 信息化技术大大提高了机电专业教学的有效性。虚拟仿真软件是机电专业教程的首选。如学习单机片的软件—Proteus,三菱PLC则用GX和GTDesigner3、GTSimulator3等软件来开展模拟仿真实验;Multisim是数字电子电路专业教学常用软件。笔者认为,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搭建实验室,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YL-335B器材,但是该器材价格昂贵,学校储备少,无法满足学生的上课需求。为此,笔者根据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相关知识,开发了根据MCGS的YL-335B自动化生产线模拟培训软件,建立了YL-335B全自动信息化实验室。这种体系根据MCGS思维YL-335B进行仿真训练,缓解了由于YL-335B器材严重不足的压力,让学生得以正常上课。 仿真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机电专业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战经验。大部分院校多采用购买市场上的成熟软件来满足机电专业学生实训需求。这些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学生在模拟训练结束后,再在真实环境中实践、操作,大大提高了操作效果。 二、信息化技术在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随着经济和教育体制改革,传统“满堂灌”培养的人才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首先,机电专业是一门系统性、综合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的有效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趣味性,促进了学生注意力集中。其次,利用信息化技术让机电专业抽象复杂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2.帮助学生攻坚克难,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机电专业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有利于攻克课程重难点。机电专业涉及很多实用技术,实践性非常强,同时又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专业,涉及的理论知识抽象、复杂,涉及的技术多,教学难度大。如果采用“满堂灌”的理论教学模式,教师工作量非常大,对于学生来说,被动听也是一种煎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有效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帮助教师营造轻松健康的课堂氛围,还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如电磁感应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重难点,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无法真切感受电场和磁场的变化,学习起来很困难。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磁场、电场变化生动直观展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感受电场线、磁场线的动态变化,学生自己进行思考理解,教师适时适当讲解,很容易就消化了该章节知识,还能有效构建机电技术知识结构,加强对机电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符合社会、企业发展需求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至关重要。传统课堂是教师做、学生看,由于演练的局限性,学生无法重复、多次观看演练过程,很难一次记住重点。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重复循环观看其中的重点难点,并合理设置实践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来实践操作,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秉承“做中学、学中教”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理论设计实验,培养动手动脑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实验器材不足導致学生无法实验的情况越来越少,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演示大量实验,有效降低了实验难度,强化了实践教学效果。学生在计算机前安装实验电路,发展了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提高了实验效果,提升了学生的素质。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在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优势非常多,其集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表达手段于一体,提高了教学有效性,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作者单位:济宁市工业技师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