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着眼终身职教体系着手深化产教融合 |
范文 | 李纯忠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重庆五一技师学院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我校持续提高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大多数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由量到质。为此,学院密切关注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对话企业,探讨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学布局终身职业教育,培养适用的各类技能人才。 面向区域人才需求,全面解放思想 重庆是一座特殊的城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同时又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这种特殊性决定着重庆区域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既有传统性又有现代性;既有多样性又有层级性。因此,学院在布局终身职业教育,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时,坚持“两破除两突出”。 1.破除技能人才培养的窄视和短视,突出前瞻性 仅仅具有传统技能的人才越来不受企业重视,越来越没有市场价值。技能人才培养不能仅仅满足企业当下的需求,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势能。 2.破除学科专业建设的封闭与狭隘,突出开放性 传统的学科专业建设与现代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和素养相距甚远。学科专业建设必须引企入教,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 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优化专业布局 10年前,重庆五一技师学院基本全是二产类的专业,现在基本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类为主、以第三产业为辅的专业布局,未来学校将打造以智能制造、汽车工程、美容美发、养老护理为主的专业布局。专业布局的逐步优化调整得益于长期的校企合作。重庆五一技师学院现有长期紧密合作企业60余家,不同的专业形成了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直接推动了专业结构的演变。 1.通过项目式合作,建成汽车后市场服务专业群 学院汽车专业与长安集团的合作,主要是项目式合作,这些项目像一个个点,但又能连成线,主要有新入职员工培训、汽车售后人员培训、第42届至45届世赛汽车技术项目集训、优秀在校生出国留学项目等,涉及的技能培训有基础的也有高端的,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合作培养的对象有企业员工也有在校学生。这为学校根据汽车产业链打造汽车专业群链、培养汽车人才链奠定了市场基础。学院汽车后市场服务专业群现已基本建成。学院和长安集团合作培养的选手获得世赛优胜奖2个,合作培养的员工及学生赴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留学人数达28人。 2.通过全方位合作,建成建筑设备安装(辐射冷暖)专业集群 学院建筑设备安装(辐射冷暖)专业与地暖行业协会、企业的合作,是全方位的合作,从共建暖通培训班——共建地暖新专业——共编课程教材——共组师资队伍——共建实习基地——共建行业新标准——共谋学生就业创业——共评培养质量,企业均是全程直接参与,并为该专业学生设置了奖学金。在校、行、企的共同努力下,该专业现已成长为第44届、45届世界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国家队集训基地,基地培养的学生获得第44届世赛优胜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世赛基地建设期间,海尔、美的、格力等国内家电类龙头企业对校、行、企合作过程中开展的阶段性、模块化标准培训很感兴趣,表示希望借此平台,与学校合作培养集管道安装、能源控制、物联网应用、BIM设计等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据此,学校认识到,专业建设应该打破专业壁垒、强化关联性、跨界建立专业集群。2017年,由学校牵头,相关大型企业共同签约,创建了“智能舒适家居项目”。该项目聚焦“智能化”,以建筑设备安装(辐射冷暖)专业为核心,把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共计21个专业(专业方向)联合起来,以阶段性、模块化教学为手段,以现有技术模块和发展性技术模块为教学内容,建立了“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结构。因此,学院开发了一个项目,做活了一批专业,建立了一个专业集群。其间,学院还成功创建了第45届世赛电气装置项目重庆市级集训基地。 此外,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与企业开展技术性合作,连续4届承办世赛美发项目国家队集训,培养的选手取得世赛1金1银1优胜,并催生了美容与造型专业,形成了形象设计与动漫专业群。数控专业、模具专业与企业开展的是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生产的产品进入市场,获取业界好评,参与的学生则成为开店小老板,传统专业得以改造激活,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第45届世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重庆市级集训基地。 适应产业转型升级, 探索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重庆作为西部经济高地,一直在着力培育智能产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广智能化应用,建立现代经济体系。为强化技能人才对经济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学院积极寻求政府、企业、行业的支持,依托专业教学资源,创建全国首批职业训练院,探索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一是面向城乡劳动者,探索建立从劳动预备开始到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并贯穿學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框架。该框架完全建成后,每一个登记在册的劳动者均能适时地接收到行业企业的技能前沿以及自身技能提升的个性计划表,职业成长路径一目了然,并动态更新。二是争取政府项目,围绕农民工、失业人员、转岗职工等重点群体,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三是争取企业参与,通过岗前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方式,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三是校、行、企、科研机构多方合作,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培训,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据统计,5年来,学校累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7万人次,约1万人获得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通过与政府、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的全方位、多层级合作,需求导向的人才培训模式得以健全完善,学校和企业合作共赢发展局面基本形成,教育和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格局正在酝酿,学校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大有提升。 回顾这些年学校的校企合作历程,我校虽然在布局终身职教,深化产教融合方面有了雏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仍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需解决。一是师资结构调整和教师素质整体提升难以完全满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层次需要;二是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课程供应链的深度改革迫在眉睫,但学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合力不能及时跟上。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任重而道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