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火灾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 |
范文 | 黄有成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客流量逐年增加,运营安全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由车站和隧道构成的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人和设备高度密集,由于相对封闭的环境特点,火灾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第一天敌”,轨道交通若发生火灾,比地面建筑物中发生火灾更具有危险性。本文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火灾事故的特点,对车站引发火灾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火灾 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截止到2016年8月,国务院共审批通过了43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近期批复的2个城市分别是芜湖和绍兴。当下正在火如荼地建设的城市有38个,其中,仍在紧张筹建和准备的南通、芜湖、绍兴的轨道交通项目还尚未开工建设。我国(内陆)已有27个城市开通地铁营运,总里程3288公里,线路100条以上,总车站数2083座。 在地铁运行过程中,根据事故的分类,其中主要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从全世界一百多年的历史教训中,我们可以总结发现:灾害中发生频次最高、造成最大破坏的是地铁火灾。史上损失大、影响恶劣的事故有:1991年德国柏林地铁火灾,18人被急救;2003年英国伦敦列车撞月台导致大火事故,至少造成32人受伤;2003年韩国大邱地铁人为纵火事故,死亡198人、失踪289人等。在地铁系统灾害的众多危险因素中,火灾最具危险性。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时,在车站中由于环境的压迫和条件的限制,乘客出现恐慌心理,导致行动混乱,使疏散极度困难。因此,如何在地铁系统发生故障时,利用短暂的逃生时间,迅速地将乘客疏散至安全区域,这是急需轨道交通部门重视的头等大事。 二、城市轨道交通火灾安全疏散能力的影响因素 1.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大部分运行于由车站和隧道构成的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人和设备高度密集。正是由于其封闭性的特点,当发生火灾时,比地面建筑更具危害性。 (1)建筑类型不同。地铁建筑绝大部分由隧道和区间构成,连续的室内封闭区间防火困难;地铁出入口数量少,发生火灾时不利于排烟和散热,同时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地铁采光为人工采光,一旦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极易引发火灾;阴暗潮湿的环境容易给老鼠可乘之机,老鼠咬断电缆会引发火灾。 (2)人员心理恐慌程度大,行动混乱程度高。正是由于其环境特点,当发生火灾时容易引起人员恐慌和行动混乱,极易发生挤踩事故。 (3)浓烟疏散难度大、温度上升快。其封闭的环境特点,造成不充分燃烧,发烟量很大并产生大量的热,而地铁通风口少,机械通风容易失效,自然补救难以达到救援效果,高温和不可视对逃生人员影响较大。 (4)人员疏散难度大、扑救困难。由于其连续封闭性的特点,人员只能从下往上撤离,在慌乱的情况下,因人员数量多、行动缺乏一致性,疏散缓慢;同时,大型的灭火设备无法进入现场,救人、灭火难度大。 (5)通信系统容易瘫痪。发生火灾时,由于高温和救援用水容易对通信器材产生影响,造成救援人员无法使用普通对讲器展开救援。 2.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的危害因素 (1)电气线路、电气设备故障引发火灾。 (2)人为因素引发火灾。 (3)环境因素引发火灾。 (4)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合建的外来建筑物带来的危害因素。 3.火灾心理行为分析 由于火灾的突发性和不可控性,一旦发生极易导致被疏散人员惊慌失措,而人的心理特性常常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这将决定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否安全地找到逃生路线。 本文现结合众多案例和火災特性,对人群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特点做如下分析。 (1)个体行为与车站逃生设施等的关系 ①归巢特性。当人发生意外灾害时会产生自保心理,本能地驱使其按照原来的路径折返,或以日常生活惯用的途径以求逃脱,即归巢。造成主出入口堵塞,避难时间增长。 ②从众特性。人员在遭遇紧急状况时,思考能力会下降,会追随前者或多数人的倾向,人潮会有合流现象。若有熟悉环境的引导人员,可大大降低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③向光特性。由于不充分燃烧造成的浓烟弥漫、视线不清,促使人们往稍亮方向移动的倾向,而明亮的地方有可能成为较为安全之处。避难路径明亮的紧急出口、指示标识等设施,可安抚群众情绪且加快避难速度。 ④左转特性。人们右撇子较多,惯用右手、右脚,在黑暗中步行,会有自然的左转本能,当下楼梯时左向回转的方式具有安全感、方便及速度快、与复杂避难动线上比较容易产生人群冲突。避难动线交叉点按照人左转的特性设置回转方式可减少混乱的产生。 ⑤沿墙特性。当烟雾浓度大时,严重影响视觉,人员通过触觉寻找出路。在沿墙设置引导设施、指示标志,有助于乘客自救。 ⑥躲避特性。当察觉危险靠近时,反射的本能是马上从该地向远离的方向逃跑。在逃生时,前面人员因察觉危险而往反方向跑,造成人群移动困难混乱。 ⑦服从本能。人员在遇到紧急状况时,较易服从指示行事,简明扼要的指令往往能达成很好的效果。此时可以通过广播系统引导人员正确疏散。 (2)群体行为与车站逃生设施等的关系 ①竞争行为。为了第一时间求生,往往人员选择撤离自己最近的出入口时,争先恐后、相互拼抢。该行为产生的外在原因是疏散空间不足,二次伤害威胁较大,因此在疏散节点位置应扩大空间。 ②排队行为。排队行为二次伤害的危险较小。排队行为要求避难人员有较好的火灾安全培训经历及严格的纪律训练,以及较强的心理素质。 ③群集行为。避难人员在从众行为驱动下,选择人员既定的出入口当作是唯一的疏散出路,导致某些出入口拥堵,另一些出入口利用率不高。提高车站的管理能力和设施引导水平,均衡避难人员,提高出入口的利用均衡程度和疏散效率。 ④利他行为。这种行为的产生是由于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所导致的。 三、城市轨道交通防火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城轨交通车站防火安全疏散影响因素的分析,应该改善车站疏散能力、提高安全服务水平和车站的综合能力。 1.客流因素 客流作为突发情况下需要第一时间被疏散的对象,客流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车站的疏散效率,通过对乘客属性的分析来减少其影响。在车站的硬件设备和环境布局下,随着客流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势必造成设施和设备的过劳使用,导致排长队等现象的发生,从而考验车站客流的疏散组织能力。此外,由于乘客年龄大小、性别、身体素质的差异,在走行速率上体现不一,对车站的疏散能力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管理因素 对于车站这个庞杂而无序的有各种软硬件组织的整体而言,如何协调运作、统一指挥成为其保证正常或非正常情况下安全运营的关键。以世界上最安全的地铁之一——新加坡地铁为例,严格的管理模式,对火灾的应急方案和工作人员按规定时间进行培训、演练,即使在最繁忙的情况下,新加坡地铁系统设计的逃生路线也能够确保被疏散人员从拥挤的站台4分钟内撤离至安全地带。由此可见,管理因素是影响火灾安全疏散的一个关键环节。 3.员工素质 员工对突发情况的处置将直接影响着车站安全。为了确保在发生火灾时,各岗位之间能够协同配合,快速、有效地组织客流疏散,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将风险的危害降到最低。此时,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群体素质以及很高的安全意识和组织能力。 四、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安全管理中,对于危险识别、评价及控制计划是整个内容的基础,作为其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目标及方案的制订。 1.管理目标及方案 为了确保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事故,因地制宜地设计安全目标和管理方案,其中包括: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运营的实际情况,以及审核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目标和管理方案的制订部门需要进行定期监控,如果巡查发现相关部门未按照要求完成,则应采取相应措施。若在营运过程中外部环境或者管理结构发生巨大变动或者严重的安全事故等,应该采取评审,如果评审结果有必要对目标和管理方案进行修改,则要根据目标和管理方案的制订过程开展。 2.运行控制 为了保证对安全风险有关运营活动实施有效控制,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建立运行控制环节:新开通线路的设施设备连接、检修和维护,易燃易爆品防火,日常客运组织服务,纠正与预防措施,不符合事件的后续处置,应急准备和相应控制等;对重点风险因素开展识别和分析后,结合实际需求制定管理方案,作为程序文件的补充,对一般风险因素则利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规章及日常检查来控制。 我国城轨交通系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因其发展周期较短、经验严重不足的现状,在安全管理中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城轨交通的火灾特点、人为因素和社会环境影响,分析了地铁火灾的安全影响因素为安全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起到了指导作用,并对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加以强调。 参考文献: [1]冉丽君.公共场所人群拥挤事故分析[D].天津:南开大学,2007. [2]何大治.建筑火灾疏散三维仿真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17. [3]宋卫国,于彦飞,陈涛,出入口条件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及其分析[J].火灾科学,2003(2). [4]赵晔.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安全疏散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作者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