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有效利用质量体系 提升管理水平 |
范文 | 田存蕊 公司的质量体系经过了贯标、策划、运行、现场审核,以及认证的完成,标志着企业的质量管理已纳入了ISO/TS16949国际标准的轨道,进入了科学管理的新阶段。 企业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国际汽车行业的准入证,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强化技术基础,完善质量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通过认证后这些目的是否就自然达到了呢?在实际工作中是否能有效利用质量体系进行管理呢? 一、质量体系运行的条件和依据 质量体系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或工具应有效地加以运用,在深刻地理解其核心理念和精髓的基础上,必须结合公司的实际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管理,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自我完善的体系,力求公司质量过程得到控制,质量损失减少,质量成本逐渐降低。 质量体系文件是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和依据,文件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将直接影响质量体系的运行效果,体系文件应该适应公司实际情况并做进一步的完善,从而有力保证全部质量活动正确有序地进行。体系文件如果以“厂长令”的形式发布实施,相信效果将非常明显,这样公司各部门都按照文件规定,完完全全地贯彻执行各项质量活动所必须遵守的法规。企业监督部门及各单位把检查体系文件的执行情况,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从而使公司上下较快地形成“事事有序可循,项项活动有据可查”,一切按“程序”办事的良好工作程序。事实上公司发生的质量事故,细想起来,若平时强化按程序办事,完全可以做到事前预防,也就不至于出现显而易见的纰漏。因此体系文件的完善至关重要,强化按程序办事势在必行,杜绝质量体系与质量管理两张皮现象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内部审核和质量分析制度 为了了解和掌握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及各项活动的质量动态,及时解决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认真实施内部审核和质量分析制度必不可少。将内审与质量分析的实效性纳入日常的监督考核工作中,加大内审与分析的频次,积极地促进各单位在日常生产和管理活动中,自觉地强化过程质量控制,自觉地按程序办事。要求公司对任何工作都要讲程序,讲流程,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真正做到“做所写的,记所做的”。 无论是体系的完善还是内审的强化,终极目的是要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公司的管理部门是关键,生产线是重点。ISO/TS16949质量体系注重过程控制,强调缺陷预防。因此只有严格控制生产过程,才能真正控制产品质量,防止不合格的产品,从而避免在售后过程才发现成批的不良品,被动地执行“死后验尸”。管理部门是质量体系的管理核心,负有制定、监督和检查的职责。只有真正起到这些作用,才能保证质量体系不出现偏差,或者出现偏差能及时得到纠正。管理部门有责任把质量体系的运行和日常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彻底改变“两张皮”现象,而生产线的自查自纠可提高工作主动性。所以夯实基础管理,提升质量内涵必不可少。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正确工作流程,以及正确的工作方法组织生产,将每个控制点、检验点、管理点、具体的执行方法、步骤、采用的手段和工具,做到充分详细,确保每项工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以及质量体系持续的有效性。 残酷的市场竞争,使企业管理人员从实践中认识到,企业通过了体系认证,但不一定能确保企业在市场中始终占有优势,因此必须推进科技进步,强化质量改进,树立精品意识,创立名牌产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和顾客的需求,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赢得良好的质量信誉。 三、总结综述 综上所述,企业取证之后只是质量管理工作步入正轨的开始,要使企业始终保持稳定而优异的产品质量,必须持续地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不断完善质量体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为此,企业应努力做到本文提到的几个方面,与此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发挥公司上上下下各类职能人员的能动作用,辅之以奖惩,激发广大职工保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责任感和积极性。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促进企业质量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