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职业技能竞赛现状及对策分析 |
范文 | 林东峰 摘 要:本文通过对职业技能竞赛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在具体实施中如何从组织、激励两个方面入手,建立起一套既能适应社会及企业发展需要,又能满足职业技能需求的竞赛模式。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 现状 问题 对策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职业技能竞赛现状 1.竞赛的组织工作 从2008年以来,柳州市成立了市级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通过该委员会构建了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机制,制定竞赛规则、竞赛方案,并向全市公布。 2.竞赛试题确立 职业技能竞赛以实际操作比赛为主,附加理论知识考试。在各竞赛国家题库的基础上,根据各行业、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可对部分试题内容进行调整。 3.竞赛的工种与参与情况 柳州市是广西的工业重镇,职工技能竞赛须紧贴企业生产实际。为此,选择技术要求较高、覆盖面广、通用性强、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职业开展竞赛。2011—2013年,全市共举办各类技能竞赛14场、行业技能竞赛6场、企业技能竞赛4场,涉及加工、汽车、制造、电力、化工、电信、卫生、服务等多个领域,竞赛工种囊括车、钳、焊、数控、汽车维修、变电运行、化工仪表、美容美发、烹调面点、茶艺,甚至包括动漫设计等高科技工种。 4.职业技能竞赛的奖励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奖励规定,给予参与者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按有关规定直接晋升职业资格或优先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对决赛第一名的选手,授予“柳州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颁发“技术能手”奖章、奖牌和证书,其余名次选手根据实际情况授予“柳州市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称号。 二、竞赛效果分析 1.增强了人们对技能价值的认识 技能大赛能起到选拔尖子的作用,是“武状元”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提升了“技能精英”和“武状元”知名度。 2.为各路“高手”提供了技能展示的平台 通过竞赛彰显了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的魅力,是一个技术、技能、技巧的公开、公平、公正的比拼。 3.成为职工晋升、职业资格提升的一种途径 对于参赛并获奖的选手来说,国家和地方都制定有具体的奖励办法和规定,大部分人可借此晋升职业资格,因此竞赛成为职工职业提升的一种途径。 4.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的纽带 台上选手献技,台下企业之间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三、竞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机构 2008年以前,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单位各自组织各类技能竞赛,导致的问题是:选手重复参加相同工种的竞赛,规模过小,质量不高。2008年以来,在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牵头下,由教育局、工信委、科技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多家单位联合成立了“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对竞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成功举办了多次全市职业技能竞赛。然而,由于委员会成员单位之间均为平行机构,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导致该组织的运行效率打了折扣,因此目前仍没有彻底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 2.激励机制不足 目前对职业技能优秀选手的奖励,仍缺乏一套完善的、激发从业者积极主动参赛的政策。现行的奖励办法只关注获奖选手职业资格的晋升和荣誉证书的颁发,对获奖选手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激励不足。 3.竞赛的影响力、权威性有待提高 近几年来,从参赛的企业和选手来源上来看,绝大部分均来自于国有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程度过低,参赛面小、人数不多,导致了获奖选手含金量不高,并影响了赛事的权威性。 四、对策 1.在组织层面上,政府应占主导 在政府主导下,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牵头,团市委、妇联、工信委、教育局、科技局、交通局等相关部门和部分重点企业作为主要成员,组成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委员会,对全市职业技能竞赛统一领导、规划、协调、管理。在这种架构下,运行效率会得到极大提高。 2.加大资金投入 要组织一场全市性的技能竞赛,没有资金支撑是无法开展工作的。政府应发挥统筹和主导作用,将职业技能竞赛纳入财政预算。 3.积极探索技能竞赛新模式 一是要建立校企合作竞赛模式,职业院校有师资、设备、场地等优势,可为竞赛提供优质资源;二是引入商业化运作的竞赛模式,以有偿冠名、为企业做广告宣传等形式,引进社会资本。形成政府、出资方、参赛者三方共赢局面。 笔者深信,只要能从组织、激励两个方面把竞赛工作做实、做细,就一定能使技能竞赛工作呈现出一个选手欢迎、企业关注、社会满意的竞赛新格局。 (作者单位:柳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