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技工院校专业建设内容探析 |
范文 | 李晓琳 技工院校的专业质量决定了人才质量和学校发展,专业建设是技工院校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多维开展专业调研 专业建设要确保专业符合国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贴近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保学生的就业前景。因此,专业建设必须定期开展多维度的专业调研:针对行业调研产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针对人才市场及企业调研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对应匹配的职业内涵、职业岗位群、工作职责、工作过程与综合职业能力要求,针对同类院校调研同类专业培养方向、培养层次以及课程体系,针对毕业生调研就业质量与变化。以此为基础,还要保证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良好就业前景的人才。 二、准确定位人才培养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是专业建设的关键。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对人才质量的总体规定,培养规格是具体的人才质量标准,是培养目标的具体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是进一步构建课程体系,实施教学、检查和评估教育质量的依据。 技工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不仅要有技术适应能力,还要具有积极参与并促进技术、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符合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对专业能力的需求,还要符合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对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需求,即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精心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途径。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分解到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首先,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行分析;其次,召开课程分析研讨会,形成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领域的对照;最后,制定课程标准及设计学习情境,形成课程体系。 四、改革优化教学模式 要提高职业学习的有效性,在课程体系建立之后,须逐步开展教学模式的改革优化。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普及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实践岗位工作内容为依据设置教学任务,着力促进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按照明确工作任务、收集资料、计划、决策、实施、监控、评估反馈等完整的工作过程,组织现场教学,深入运用任务引领、项目教学、头脑风暴、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五、全力建设师资队伍 高素质、结构合理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在分析师资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可从教师职业专业化建设和教师梯队建设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职教理论、观摩示范性教育教学活动、参加教学能力竞赛、指导学生技能竞赛、下企业调研实践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及教研教改能力;另一方面,大胆引入青年教师,并通过加强培训、配备导师等途径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六、拓展升級实训基地 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实训实践基地是专业建设的保障。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强化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可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满足教学需求,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二是拓展基地功能,满足专业群整体发展需求;三是校企共建,打造真实工作环境,引入企业6S管理文化,软件、硬件同时建设。 七、深度推进校企融合 校企深入融合是专业建设的生命线。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可加大学校与行业协会、企业的互动力度,举办讲座、沙龙、论坛等活动;搭建校企对接平台,联合召开学生实习就业专场招聘会;企业提供校外实习基地,选派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指导,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培训,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从而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学内容与产业、行业、企业技术同步发展。 八、健全完善机构机制 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机构和管理机制作为保障措施。学校可成立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指导,并成立专业建设工作组,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并依据方案分解任务、落实人员,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同时,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及教学检查、教师队伍建设、实训设施及基地建设、教学质量考核、毕业生就业指导、资金使用等一系列制度,使专业建设的各个项目及环节都有规范的制度作保障。 (作者单位: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