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非遗传承谱写新章匠心延续文化命脉
范文

    沈鸣 王燕

    2017年11月18日下午,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以下简称非遗学院)揭牌仪式在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隆重拉开帷幕。江苏省及南京市宣传、教育、文化、文联等相关部门和处室的分管领导,以及国家、省、市级艺术家、非遗传承人、非遗大师代表、南京“非遗”政校行企研职业教育联盟(集团)代表、建邺区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南京多所职业学校的校长、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师生代表和媒体代表400多人参加了揭牌仪式。现场古音袅袅,非遗项目展示区趣味横生,篆刻、扇面绘、南京绒花、惠山泥塑、洒金纸、雕版印刷、传拓技艺、古陶瓷修复等非遗作品以多样化形式展示着非遗的魅力。

    揭牌仪式上,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孙百军宣读了“南京市政府关于成立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的批复”文件,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路宝和建邺区委书记张俊为非遗学院揭牌。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曹玉梅为非遗学院特聘专业导师发放聘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晏仲超、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谷平、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潘东标等领导为6家非遗学院实训基地授牌。非遗学院的正式挂牌,标志着南京市乃至江苏省非遗事业的一大进步。

    创新:非遗与职教“联姻”

    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后继乏人是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从目前来看,作坊式的“师傅带徒弟”,不仅数量少、成才慢,而且知识结构窄、文化层次低,难以补充新鲜血液,因此已开设古籍修复、文物修复与保护(陶瓷修复方向)等专业的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莫愁中专)便担起了培养非遗传承人的重任。这是南京市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的首次“联姻”,也是探索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南京职业教育特色的创新之举。

    早在2001年初,莫愁中专就涉足非遗领域。在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第二档案馆等文博单位的支持和协助下,学校率先开设了国内第一个古籍修复专业,成为该领域的拓荒者。为了打造古籍修复专业品牌,学校着力组建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聘请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博物院等单位的专家来校授课。省级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邱晓刚、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张永林、南京博物院古字画修复专家栾承素等一批南京本地的技术型专家,成为学校的常年外聘教師。除此之外,学校还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聘请国家级非遗大师、古籍修复国家级传承人、国家图书馆的杜伟生老师及书画修复国家级传承人、故宫博物院的张旭光老师等进行“一对一”带徒弟,培养计划两年一期,定期授课、汇报学习情况,并安排拜师仪式、中期汇报、结业汇报、作品展等相关活动。学校还对顺利成长为非遗传承人的技术人员根据传承人级别进行津贴奖励,鼓励年轻老师和优秀学生用心学艺,顺利成长为非遗传承人。目前,第一期“非遗传承人培养计划”中已经有四名学员获得区级非遗传承人资格。

    与此同时,学校还从零开始开发课程体系。由于国内职业院校没有一所学校开设古籍修复专业,自然也就没有可以借鉴的课程体系,学校与南京图书馆、南京博物院以及南京大学博物院紧密合作,将课程体系的安排更倾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设置了文献修复、字画修复、古籍整理与保护、字画装裱、书画复制、古代汉语等主干课程。学校还自主开发了金陵剪纸、雕版技术、书法绘画等校本课程,增加了古字画鉴赏、中国画线描等应用型课程,开拓了雕版印刷、传拓、篆刻等相关的“非遗”课程。

    2004年,古籍修复专业升格为五年制大专层次,2013年打通了“专转本”升学渠道。连续17年的古籍修复人才培养,使得原本“私相传授”的古籍修复技艺与学校教育逐步融合。学校结合国家《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独创“十八项技能”,为古籍修复中级工、高级工制定了考核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17年来,学校已培养古籍修复人才600多名,实习生和毕业生遍及东北、北京、两广、闽浙、皖苏、贵州、山西、西藏等30多个地区。

    辐射:不负南京非遗文化传承使命

    虽然古籍修复专业在全国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但学校领导班子依然冷静思考,除了将古籍修复专业做专做强,还应将目光投向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上。这与南京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的思路不谋而合。

    “十三五”期间,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保护工作全面展开。立足于南京市非遗传承,莫愁中专寻找专业发展的契机。学校在调研中发现:一方面,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城市、文化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全省之首,资源丰富,云锦、金箔等工艺源远流长;另一方面,传统的师徒相承模式致使人才持续匮乏,加上缺乏非遗传播窗口等,严重阻滞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面对南京市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局,非遗学院主动承担起南京市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使命,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扩大非遗影响力。非遗学院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多次参加高层次文化交流活动,主动走访故宫和第一历史档案馆,参加“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中埃文物古籍修复教育论坛”、两届宁台职业教育学术交流会、里斯本手作展、大英图书馆交流、“2017纽约南京周”等活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同时,学校接待教育部、省教育厅、文化厅、国外同行、港澳台及国内文博单位同行等考察交流逾百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学院还积极开展非遗体验活动,如在高淳中国民间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开展古籍修复和雕版印刷体验活动,合作举办“遗脉相承——江苏非遗文化节”,开展雕版印刷和传拓体验活动;依托文物修复技能鉴定站,面向全国图书馆、档案馆等单位开设修复技能培训班,现已在全国范围内培训80人次;非遗学院整合南京非遗项目,建设非遗展示、体验馆,开展宣传、交流、体验活动,并通过“夏令营”、假期班、周末体验等方式让市民了解、认识传统工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非遗学院还和全国各旅游景点,如南京夫子庙、安徽祁门县等合作建立南京非遗学院传习体验基地,让游客在饱览祖国山河美景的同时体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在南京,非遗学院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非遗体验的平台,每年均有上百人次参与非遗相关活动。学校还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开展非学历教育活动,分为研修、研习和普及培训三个层次,分别对非遗项目资深从业者或具有较高技艺水平、中青年传承人、非遗项目学徒或一般从业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通过组织非遗传承人群的研修、研习、培训,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不负南京非遗文化传承众望,非遗学院还将在吸收、融入南京市非遗资源的基础上,整合江苏省非遗文化资源,打造江苏省传统文化金名片,从而进一步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作用。为了加强对外文化展示和传播,非遗学院将汇集南京乃至江苏地区的非遗项目,建成集实训、展陈、展演、校企合作产教学研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配备各类非遗技艺工作室、“校中厂”等,形成非遗传承学习、交流、传播聚合平台,从而进一步促进南京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非遗学院呼吁能得到国家级、省级的重视,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希望今后有机会作为江苏省古籍修复传承人群研培班的承办单位,进一步整合和发挥自身优势。

    聚合:完善非遗专业现代化建设

    正如建邺区委副书记、区长闵一峰在非遗学院揭牌仪式上所言:“非遗学院未来还将充分利用南京本土丰富的非遗资源,在专业设置上紧贴南京文创产业结构,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办学体制,真正实现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深度融合,为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更多的工匠和大师。”

    非遗学院成立后,在提升和扩大非遗影响力的同时,学院进一步加快专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首先,非遗学院积极对接南京文化产业发展调整专业结构,一是进一步拓宽了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行成古籍修复、书画复制与修复、陶瓷修复与制作三个专业的基础上,增加木器修复与制作专业,形成文物修复专业群;二是增开“艺术设计专业”(非遗设计实践方向),以培养懂非遗并能够运用非遗元素进行创意产品开发的应用型人才,形成从非遗技艺传承到非遗元素开发设计紧密关联的专业群。学校把非遗课程与设计课程相结合,培养非遗技能型设计人才,将中国非遗的核心内涵创造性延续到现代生活。艺术设计专业2017年9月已招收了第一届学生。

    为了完善非遗专业的现代化建设,非遗学院在课程设计方面因地制宜,引进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南京金箔、南京绒花、徐氏毛笔技艺、秦淮灯彩、十竹斋馒彩拱花技艺等非遗及相关设计课程,逐渐汇聚非遗项目,使这些民间自发传承有困难的非遗项目后继有人。同时,学校还启动了“非遗传承人培养计划”,量身订制了传承人成长路径,聘请各级各类非遗传承人作为兼职教师或专业教授,为未来中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培养数量更多、种类更全的传承人。

    非遗学院还拟定了非遗系列校本教材开发计划,目前已出版《书史造纸史简稿》(江苏人民出版社)、《水墨画技巧》(南京大学出版社),惠山泥塑校本教材已在出版中。针对传统作坊式培养模式口传身授和模仿操练多、文本记录及系统知识少的弊端,非遗学院利用现代技术加以改进。如金箔制作工艺一般要经过“黄金配比”“化金条”“拍叶做捻子”等12道工序,制作的金箔薄约2.4微米至5.8微米,细微差错就可能导致巨大的功效差异,但在口传身授模式下却缺少全程的文本記录。非遗学院利用现代技术系统拍摄8至10部“非遗课程视频”,将非遗大师的工艺制作过程记录下来,保存非遗工艺制作流程,并特邀非遗传承人编写讲义或讲稿,鼓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尝试编写相关教材。

    此外,非遗学院将结合新校区规划设置“非遗工坊”、创业中心、学生社团,为课堂教学服务。“通过重新调整专业布局,丰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全方位培养非遗技能传承的精品人才。”文化艺术系主任王燕说,非遗学院还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文创行业、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真正让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度融合。

    对于非遗学院的未来发展,校长朱国美说:“非遗学院将进一步发挥‘三基地一中心一平台的功能,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非遗传承人,进一步建设非遗传承人群的高职培养基地、非遗手工技艺传习体验基地、非遗创意产品研发打样基地、非遗国际交流合作培训中心,建立非遗‘政校行企研集约化办学平台,打造立足江苏、辐射全国的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平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