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职学校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面临的瓶颈与思考
范文

    石婕健

    摘 要:中职学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开展志愿者服务的德育功能,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存在的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不够准确、做法不够科学、 基地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了三点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工作

    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教育部关于印发的《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思政[2015]1号)要求指出,要规范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加强学生志愿服务管理,进一步推进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青年学生的参与度越来越广。随着中职学校志愿活动的不断深化,迫切需要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的认识和研究。

    一、中职学校开展志愿者服务的德育功能

    前国际志愿者协会总裁Kenn Allen 在他的文章《志愿者管理的国际透视》中说:“志愿服务是一种自愿的、利他的、没有直接资金回报的活动。”他将志愿服务的每一个阶段用“自愿性”进行了界定——志愿服务是一种积极活动的工作方式,志愿服务的目标是直接为他人服务。

    中职学校学生通过服务他人和社会,提升自我、使人生价值得到升华,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

    1.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修养

    志愿服务精神是能够传递和感染的,一个文明的举动可以培育更多文明的种子。很多中职学校将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提高学生文明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的一项战略任务,深入持久地开展,努力形成人人参与志愿服务、人人争当文明使者的良好局面,并逐步建立起涉及全校所有不同受众人群的志愿服务队伍,如学生仪容仪表检查队、校园安全巡视队、食堂就餐秩序监督队、重大活动礼仪引导队等。

    2.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不能仅仅来自于理论灌输,更需要在学生的亲身实践中磨炼。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志愿者服务中,没有了老师的管理,学生需要独自完成活动,碰到问题,同学们共同解决,遇到挫折,组员们相互鼓励着继续前进,志愿者活动只要一片真心、一份坚持,没有报酬、没有功利,但却锻炼了意志和耐心。

    3.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志愿服务活动,是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如某中职学校围绕“迎进博,当好小小东道主”主题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如,充当小小交通协管员,引导市民遵守马路不乱穿、车辆不乱停、垃圾不乱扔、宠物不扰邻、餐食不浪费、言语不喧哗、守序不插队等“新七步”规范,通过身体力行做好上海市迎接进博会的志愿者,将对社会的责任内化为自觉地行动,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自我、认识社会、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担当。

    4.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志愿者服务活动能通过志愿者参加敬老助残、关爱留守儿童、慰问孤残之家等多项社会志愿服务工作,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激发爱心和感恩之心,许多中华传统美德都蕴含在志愿服务的理念之中。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引导学生感恩祖国和人民,培育担当意识,践行真善美,常怀感恩之心,常念感恩之情,常行感恩之举,常做感恩之事。

    二、制约中职学校志愿者服务发展的瓶颈

    目前中职学校志愿服务,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不够准确

    (1)缺乏专业指导。大部分学校的志愿服务由学校团委或学生会负责,这些志愿服务团队以在校生为主体,从志愿者招募、选拔、培训,到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与结束,基本由志愿者团队自发进行,缺少专业性的指导与建议。

    (2)参加服务存在“功利化”。志愿服务队伍中有一些集体意识、纪律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还有些学生参与动机不明确,他们是抱着好奇、有趣、试试看或是随波逐流的动机参与进来的,甚至有部分志愿者是为政府或学校优惠政策而来,在活动中敷衍了事、偷工减料,严重破坏了志愿者的形象。

    (3)经费保障不足。志愿服务经费一般由学校拨款支持,但仅用于志愿者招募、活动宣传等项目支出,而志愿服务的交通费、餐饮费、保险费等则无着落。这种做法有损志愿者个人利益,不利于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4)社会认同感不高。有些单位或行业认为志愿者是“免费”或“廉价”劳动力,不尊重志愿者,随意安排志愿者干一些杂活,这个问题在学生中尤其突出。

    2.对志愿服务的做法不够科学

    (1)组织机构不健全。很多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没有制订相关的工作方案,包括组织形式、活动内容、队伍保障、时间安排、风险评估、物质保障、技能培训和安全预案等。

    (2)综合评价不合理。学校对学生的志愿服务评价比较随意,没有做好宣传发动、家长意见征询、预约报名、信息核实等工作。

    (3)服务领域与专业契合度不高。志愿服务的领域主要停留在小区打扫、敬老互动、交通协管等社区服务领域,缺乏环境保护、扶贫助困、大型活动等领域的志愿服务。中职学校志愿者具有鲜明的专业性,自身特点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志愿服务领域的单一化不利于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自身的专业兴趣爱好与志愿服务没办法进行有效结合。

    3.对志愿服务的基地建设不够完善

    (1)服务基地数量不足。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以学校为依托,大量志愿者没有属于自己的志愿服务阵地,所有志愿服务信息都要通过学校的渠道获得,活动的组织和人员的安排都要经过学校的统一协调。这些因素使得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僵化,不利于志愿者自发性活动的开展。

    (2)服务地点路程较远。大部分敬老和助残地点距离中职学校较远,志愿者们花在路途上的时间可能多于他们志愿服务的时间。由于一路颠簸,志愿者到达服务地点时已耗费大量精力,甚至有的志愿者因晕车呕吐等不良反应无法参与志愿服务,如此一来志愿服务的质量便大打折扣。

    三、加强中职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对策

    当前,教育部提出志愿服务作为德育的载体之一,必须创新教育思路、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开展有效德育教育,发挥志愿服务更丰富的德育功能。

    1.转变观念,完善服务工作机制

    学校要迅速转变观念,把志愿服务纳入学校教育范畴,并体现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要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构建“多元招募、专业培训、分层管理、全面考核、积极激励”的“五位一体”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完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网络,成立志愿服务管理中心,制定志愿服务章程,建立健全志愿者档案。

    2.加强指导,提高服务主体意识

    要组织志愿者学习志愿服务精神,使他们充分理解志愿服务的核心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提高认识,避免志愿者随着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新鲜感淡化而退出活动的现象。学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明确不同的服务内容,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志愿服务的同时,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校要不断探索、总结适合学生自身特点,又能够充分發挥他们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特长的志愿者活动,逐步推广,不断深化,使志愿服务活动更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实现中职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使学生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主动寻找适合自身优势发挥的志愿服务项目。

    3.建立激励体系,形成服务品牌

    为体现志愿服务教育效果和价值,必须对志愿服务进行评估与奖励,激发志愿者活动热情,使服务活动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以促进志愿服务事业长久的发展。志愿服务活动考核评价应从志愿精神、工作态度、服务时间、服务次数、服务效果、社会反响、服务满意度、志愿者收获等方面进行评价。要把志愿服务考核纳入学校学期考核,评选产生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者团队,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为优秀志愿者提供更多的推优、实习、毕业推荐的机会和平台。

    志愿服务要常态化、持久化,需要创建服务基地,通过基地活动可以进一步规范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使活动有规模、有成效、有特色。还可发挥志愿服务的辐射功能、示范功能和教育功能,同时要不断挖掘服务内容,完善服务形式,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务项目,实现服务项目化,并朝着志愿服务品牌化方向发展。

    四、小结

    中职学校志愿服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加强志愿服务活动建设,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让每一位中职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美丽职业人”。

    参考文献:

    [1]丁元竹.北京奥运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2]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海外志愿者看中国[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3]吴影.浅谈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求知导刊,2016 (3).

    [4]徐远博.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能力的路径选择[J].学理论,2017(1).

    (作者单位: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