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爱之名,伴你前行 |
范文 | 杨相平 摘 要:人生的黄金时期一一中学阶段不仅是增长才干与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更是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最佳时期。培养学生高尚、健康、富有个性的品质,从而建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是培养学生的必然要求。在责任担当已明确界定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当下,本文对培养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了思考,以期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提高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成效。 关键词:中职学生 社会责任感 培养途径 记得小时候爷爷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一“咬奶头”。 从前,有一妇人,与儿子相依为命,艰难度日,但十分宠爱自己的儿子,只要儿子想要的就千方百计地满足他的要求。有一天,儿子偷了别人的一块银元,妇人见后,不仅没有批评,反倒夸奖儿子聪明。儿子闻言,误认为自己做得对,从此,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后来竞拦路抢劫,成了杀人强盗,被依法判处死刑。 执行死刑那天,儿子泣不成声地说:“娘,你把我养大成人,我本该孝敬您老,如今,我犯了王法,马上就要斩首,你我母子一场,再让儿吃一口奶吧!”娘想起他从小丧父,今天又是最后一面,就满足他的要求,结果儿子竟然生生将母亲奶头咬下,儿子说:“不是儿狠心,是娘好心害了我。要不是您从小对我娇生惯养,我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吗?您只关心我的吃喝穿戴,却不管我的人品好坏。您让我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却没有告诉我也要有做人责任,我咬您是为了让您永远记着这个教训。” 我们无从也无需印证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而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咬奶头”故事所表现出来的教育问题,即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缺位、缺失、错位,却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一、当前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现状 1.家庭教育社会责任感培养缺位,造成孩子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薄 像上面的咬奶头故事就是典型的家庭教育中社会责任感培养缺位的例子。现在中职学生都是“0 0后”,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长辈和父母的溺爱和呵护。长辈和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可以说尽其所能计划和安排好孩子的学习,却忽略了对孩子来说最必要的责任教育,没有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结果,一些学生害怕受气、害怕痛苦,以自我为中心,只寻求权利,但不会去尽自己的义务,自我意识膨胀,个人责任意识极其淡薄。 2.学校责任感教育欠缺,造成学生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 目前多数中职学校受社会的影响,关注的都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是否提高,重视学生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的兴趣、情感及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抓成绩,轻品德”的现象。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久而久之,出现了部分学生对班集体及学校荣誉感的忽略和淡漠,角色责任弱化,责任意识欠缺。 3.社会不良风气造成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错位 青年学生因长期沉浸在家庭的关怀中,出现有些学生上进心不足,考试不诚信,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对学校开展的普法、爱国主义、集体荣誉感等等教育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不当一回事,但对社会中的明星绯闻炒作、光怪陆离的虚拟世界等垃圾文化却津津乐道。学生可以简单地对自己和家庭形成强烈而明确的责任感,但缺乏社会责任感,不能将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当两者有利益冲突日寸,就强調自己的需要,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削弱甚至忽视社会道德感,出现严重的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错位。 二、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必要性! 社会责任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适应社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基本要求。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应有意义。 1.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人才的素质提出的高要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那就是年轻一代的思想品德问题。团结、合作、责任感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人才的素质提出的高要求。你想要一个缺乏责任感和道德感的人真正关心他人、与他人真诚合作是不现实的,当然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也是无法立足的。“做一个有责任的人”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通行证。 2.培育核心素养的要求 2 0 1 7年7月,浙江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引导中职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做有梦、追梦、圆梦,有担当精神的新青年,可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遵守和执行道德规范和行为守则,加强社会责任,成为既有理想又有责任的人。在处理社会、国家和国际关系时,我们应坚持正确的情感态度、积极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的行为,这是公民必备的素质。 3.形成健康人格的需要 作为学校,对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更应适应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和学生即将步入成年阶段的现实,以基本的价值认同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人翁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为家庭建设尽责的情感等,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途径 1.内化责任经验,提高责任认知 责任认知是指责任主体认识自己的责任,正确判断、理解和评价责任及其行为的能力。中职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责任经验,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反对父母生二胎现象”“小悦悦事件”“‘萨德部署引发的砸韩系车事件”等话题,引导学生对责任担当进行思考,提升学生对责任感的判断和评价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认知。 2.强化营造培育责任感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第一基地,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教育者。家庭是孩子们首先受教育的地方,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基石。 家长要创造更多的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让他们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应的家务任务,培养孩子作为家庭一份子的责任感意识。教师也要多多利用“感恩长辈,行动到位”“爱要大声说出来”等活动,通过让学生给父母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洗脚、捶背等孝敬长辈的活动,培育他们的责任感意识,传承传统美德。 3.优化学校的教育模式,提升社会责任感教育空间 加强中职学生的责任教育主要依靠学校。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更直接、更系统,在责任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 (1)以教师的示范作用培育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行为、言行对学生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例如,如果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应该每天准时到达学校,在教室门口等至少一分钟。要求学生讲卫生,那么教师自己就要先穿干净的衣服,不乱扔紙屑,不随地吐痰。只有教师自己做到了知行统一、以身作则,坚持把“责任”传导给学生,就会在不经意间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将培养当代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融入课堂教学。教师要明确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课堂主体作用,把书中知识点的教学与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历史的方法来思考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确立初步的社会责任。 (3)借助生涯规划教育,强化当代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从高职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智不断发展成熟。 (4)优化德育导师制,强化当代中职学生的个性教育。因为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状况、认知水平各不相同,所以必须优化大部分学校正在进行的德育导师制制度。一是明确德育导师的职责;二是以量化的形式规定导师的工作要求,例如每周一次到学生寝室检查学生内务,每周一次联系学生家长,每月一次思想交流与引导,每学期一次深度家访等;三是将德育导师的活动开展与落实情况纳入真金白银的绩效考核之中。 4.活化社会实践活动,赢得社会大环境对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支持 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及各种社会团体,积极开展诸如“少年法庭”进学校、司法案例进课堂、革命教育到基地等活动。充分利用敬老院、特教中心、留守儿童之家开展讲慈孝、献爱心、明责任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增强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小结 总之,真正有效的德育活动应该深入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教育与实践的结合中,强化对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促进中职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艾楚君,青少年责任感缺失征候、原因与培育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 0(1 1). [2]檀传宝.问题与出路:若干德育问题的调查与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3]李菲.社会责任感生成遭遇的时代困境与教育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3(4). [4]王雅丽.从“规范一律己”到“对他负责”——他者视角下的网络道德教育探寻[J].教育科学研究,2016(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