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首发躁狂症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
范文 | 周杨 范勇 【摘 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首发躁狂症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68例首发躁狂症患者开展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2018年11月-2019年12月,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分别实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比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的BRMS评分低于参照组,且和参照组相比,觀察组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首发狂躁症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中,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BRMS评分,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安全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ECT in the treatment of first-episode mania.Results the BRM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first manic patients, ECT can reduce the BRMS score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Key words: non convulsive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non convulsive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safety 狂躁症在临床中是相对少见的,这种疾病在发作之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因此临床中应该对这种疾病进行尽早地发现和治疗。当前,临床中对于狂躁症这种疾病的治疗等方式有很多,但是治疗效果各不相同[1]。电休克治疗指的是利用电流对人体大脑所产生的作用,使患者的大脑逐渐失去意识,并且还会伴随产生痉挛的现象。常规治疗方式虽然可以获得相应的治疗效果,但是患者很容易产生强烈的抽搐现象,并且还会伴随产生缺氧的状况,风险相对较高。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种由传统电休克治疗逐渐发展的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在临床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2]。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首发躁狂症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68例首发躁狂症患者开展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2018年11月-2019年12月,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参照组男、女患者各20例和14例;平均年龄为(31.25±8.08)岁,观察组男、女患者各21例和13例;平均年龄为(32.04±8.24)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障碍类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存在药物滥用史的患者;存在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参照组 本组实行常规药物治疗,使用丙戌酸钠、碳酸锂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用药时间为8周。 1.3.2 观察组 本组实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前一天要停止服用药物,并且降低其镇静剂药物的使用量,在治疗完成之后则对继续对患者实行药物治疗。告知患者在实行治疗的前一天晚上要禁食禁水,并且对患者是体重进行测量,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状况进行密切观察。每个疗程治疗6-10次,治疗时间为一个疗程。患者取仰卧位。四肢保持自然伸直的状态,对患者实行心电监护,创建静脉通路,在穿刺成功之后使用丙泊酚、氯化琥珀胆碱以及硫酸阿托品对患者实行静脉滴注,然后在患者的头部颞侧放置电极,同时在患者的口腔中放置口腔保护器,护理人员使用左手拖住患者的下颌,右手手臂则要对患者的双肩进行按压,之后对患者实行电流刺激,在完成治疗之后取出口腔保护器,并且对患者实行加压供氧,时间为5-10分钟,直到其恢复自主呼吸。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BRMS评分,并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BRMS评分显著降低;有效:患者的BRMS评分有所降低;无效:患者的BRMS评分并没有产生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1.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BRMS评分等计量资料使用()表示,并开展t检验;以%表示临床治疗效果并通过百分数的形式进行表示,并实施卡方检验,如果统计值P值小于0.05,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BRMS评分比较 观察组BRMS评分低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参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狂躁症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其发病因素相对复杂,通常认为其产生和精神、体质、遗传、代谢失调、中枢神经介质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其主要表现为情绪兴奋、活动量大、睡眠减少,危害性相对较大,不管是对自身还是对他人都会带来一定的伤害,并且会使精神压力以及生活压力变得更加严重。狂躁症这种疾病治疗起来相对困难,当前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式,临床中通常是使用丙戊酸钠、碳酸锂等药物对患者治疗,但是其治疗效果并不显著[3]。记忆力短暂性下降是这种疾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这不管是对患者还是患者家属都会产生一定的顾虑心理。相关研究表示,在对患者实行静脉滴注治疗之后可以促进患者记忆力的逐渐恢复。因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肌肉松弛剂进行了应用,因此在去极化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肌肉痛、头痛等一系列不良反应[4]。 临床研究发现,无抽搐电休克能够对狂躁症进行有效治疗,这种治疗方式是在患者麻醉之后,对其实行吸氧处理并且使用肌松剂进行治疗,然后利用脉冲电流使大脑皮层进行放电,使患者的脑细胞产生生理性的改变,这种治疗方式能够促进大脑功能的尽快恢复,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在对首发狂躁症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中,无抽搐电休克不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有这较高的安全性,通常不会引起不良反应[5]。另外,MECT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精神病症状,强化患者的思维速度以及对事物的相关反应能力。和传统形势下的药物治疗以及电休克治疗相对比,因为MECT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肌松剂进行了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不良事件的产生[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BRMS评分低于参照组,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对首发狂躁症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中,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BRMS评分,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首发躁狂症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中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加以应用,其效果非常显著,可以进一步降低患者的BRMS评分。 参考文献 严华.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的远期影响探讨[J]. 当代医学, 2019,6(24):65-67. 刘琳.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缓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术后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56(16):279-280. 王志民, 王帅, 齐向东, 等. 无抽搐电休克(MECT)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9,42(1):203-204. 孟德轩. 氟伏沙明与无抽搐电休克联合不同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安徽医药, 2019, 23(2):379-38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