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英语朗读教学的几点做法 |
范文 | 孙萍 【内容摘要】朗读是学习英语的重要学习途径。“小班化”教育是实施朗读教学,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最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音标教学,语音语调教学,注重听力训练,丰富朗读教学途径,注重培养朗读习惯。 【关键词】小班化 ?音标 ?词汇 ?多元化 ?游戏 ?基本功 ?习惯 目前,很多学生在朗读上有困难,我们教师应着手帮助学生走出“哑巴英语”的学习困境。因此,强化朗读训练,充分发挥朗读对英语水平的正迁移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成为我们教师应着手解决的问题。“小班化”教育是实施朗读教学,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最好的方法。在朗读教学中,首先不能忽略的就是语音教学。 一﹑注重音标教学 音标是用来拼读单词的工具,音标本身不是目标要求,但学习和掌握音标,对拼读记忆单词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如何教好音标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利用词汇教学音标 学习音标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正确地拼读﹑记忆单词。因此,只学习记录读音的符号是不起作用的,关键是领悟一些字母﹑字母组合与读音之间的联系,而要掌握一些读音规则,必须从已学的词汇出发,利用这些词汇﹑总结发音规则,再利用这些发音规则,学习新的词汇。 2.游戏教学 在英语音标教学中,利用一些游戏能够增强趣味性,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如:“成群结对”。教师先发给部分学生元音卡片,请他们站到教室前面,剩余同学发单词卡。让教室前面的学生出示音标卡,手持单词卡的同学判断自己手里的单词含有哪个读音就站到相应同学的后面。战队队伍的同学得一分,站错队伍的同学不得分,以组统计,得分最多的那组获胜。 二﹑注重语音语调教学 语音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具有一定的语音知识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语音﹑语调的练习,使学生获得英语语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朗读技巧。 要想讲一口流利的英语,首先要跟读,然后进行大量的操练。这就要求学生在听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默默跟读,然后大声地朗读,教师在学生朗读的时候要进行指导纠错。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尽量提供学生朗读的机会。同时,教师的口语也相当重要,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读音,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口语能力。 三﹑注重听力训练 朗读能力和口语水平息息相关,而口语水平和听力水平又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想朗读能力有所提升,听力训练不容忽视。 1.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学习一门语言,首先应掌握好它的发音,只有发音正确,才能听懂别人或被别人听懂。有的学生习惯独立的读单词,对连读,弱读,失爆,省音等没有重视,加上平时读书较少,所以语感很差,对所听到的东西反应迟钝,所以要加强基本功训练。 2.重视听力训练 要想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在平时的听力练习中,材料不宜太难。其实,学生在做听力练习的时候,每做对一道题目,听懂一篇文章,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也有了继续听下去的勇气;相反,如果学生听不懂材料,就会很紧张,失去继续听下去的信心。 除了听力素材的选用外,教师对学生的听力训练方法也要讲究策略。在做听力时,要指导学生:第一遍,要听懂文章,抓住文章大意;第二遍,争取听出文章的主题句;第三遍,力求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如遇到听不懂的句子,可把磁带倒回让学生再听一遍,直到学生能听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四﹑丰富朗读教学途径 朗读教学途径多种多样,游戏就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既增加趣味性,又能培养听说能力。在游戏中说英语,用英语来完成游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 兴趣其实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生能够开口大声地朗读,培养他们的兴趣是最好的办法。只有给予学生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学生才愿意参与,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不断的练习和使用中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 五﹑培养学生朗读习惯 由于听力理解的出发点是词汇的辩识,因此,要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就必须能够准确地读出相当数量的英语单词,在此基础上才是语句、段落的朗读。朗读语句,段落不仅要求读音正确,而且语句的语音,语调要正确。当然,朗读时要引导那些发音不太规范的学生跟着录音读,纠正他们因方言影响英语读音的因素。对于一些朗朗上口的,段落或文章则要求学生背诵或表演。这样经过大量的反复朗读,才能领会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朗读是学习语言知识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正确有效、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各种朗读中感受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节奏,使学生的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朗读中得到培养,更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学生想读、爱读,进而爱说、爱学。想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大胆地、有兴趣地朗读,还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的努力。学生需要不断地操练,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才能使学生的朗读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 Har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Longman, 1999. [3] 许恩美.《新英语教学法》,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