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学文言文教学浅析 |
范文 | 杨振平 [内容摘要]中学文言文是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老师在教学中不是过于死抠字、词、句而显得呆板、缺乏生机,就是流于形式而显得浮夸、不扎实;同学们在学习中对于这些“之乎者也”的文字兴趣也不大,甚至感到头疼。如此,也势必影响了同学们们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因此,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特殊字词 特殊句式 翻译 情感把握 一、常考特殊字词的含义掌握 由于文言文是古代书面语,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字词的含义都慢慢发生了演变。而这就成了出卷老师热衷的考点。当然这也不是无法可循。特殊字词被分为几类:古今异义,通假字。词语有实词,虚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等。这是翻译中一定会考的考点。一般2到4分不等。这类题目。老师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将所有课内出现过的,或者课外经常出现的,比较常用的用法等全部积累总结起来给学生。让学生有系统的学习和熟记。例如:在讲解“而”字的用法时,可以这样总结系统的给学生: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表示因果關系。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会儿。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这样系统完善的给学生,学生的记忆结构就自然而然形成。即使遇到课外没见过的文言文,也可以在这些用法中查找、筛选,继而有效准确的找到答案。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避免了学生产生抵制文言文学习的心理。 二、特殊句式的判断 句子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其中考试得分点是关键字的翻译和句子句式的翻译。这就要求学生对特殊句式以及特殊句式的特征字能灵活分辨出。特殊句式判断方法有两种:根据特殊句式特有的结构词;根据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中:判断旬、省略旬、被动句、倒装句。每个句式也都其特定的结构词。 1.判断句: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2.省略句:(1)主语省略;(2)谓语省略;(3)宾语省略;(4)介词省略。 3.被动句:(1)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3)用“于”表示被动。 4.倒装句:(1)主谓倒装;(2)定语后置;(3)宾语前置;(4)介宾短语后置。 三、文章内容的大致翻译 许多同学们在阅读中急急忙忙,囫囵吞枣,抓到题目,再回头看文本,找答案。事实上这样做只能是事倍功半,既浪费时间,又抓不到要点。所以,拿到一篇课外文言文,可以先进行整体的速读,感知全文内容。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都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可采用默读或散读的方式,快速了解短文的几个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结局等,从而达到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的目的。 四、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掌握 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主要是找到文章主旨句。找到主旨句文章情感就显而易见。接下来作为参考的自然是文章的语气词。如果是记叙文,那主旨句一般在开头和结尾。如果是写景文,那一般是作者寓情于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所描写的景色里,那景色的色彩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基调。当然也有普通的纯写景文,那可能是想要表达作者怎样怎样的心境。然后就是和现代文阅读一样的方法,先明了文章结构,是总-分,还是总-分-总,还是分-总。根据结构,可以很迅速的找到作者在文章中的抒情部分。然后再根据翻译,找出作者最强烈的情感是什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