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超声引导臂丛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可行性研究 |
范文 | 杨正颉 【摘 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臂丛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可行性。方法: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0例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超声引导臂丛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术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行神经刺激器臂丛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术)与实验组(30例:行超声引导臂丛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2周后NRS疼痛量表以及ROM肩关节活动度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超声引导臂丛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神经刺激器臂丛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效果。 【关键词】超声引导;臂丛阻滞;肩关节松解术;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中图分类号】R6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0--02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发生与肩关节扭拉伤、颈椎退化以及骨质疏松症等因素有关,臂丛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效果显著,传统臂丛神经阻滞是在经刺激器的作用下,近些年臂丛神经阻滞逐渐向“可视化”发展[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30例行神经刺激器臂丛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术患者与30例行超声引导臂丛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术患者预后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n=30):男、女分别12例、18例,年龄/平均年龄为:42岁~71岁、(63.02±1.82)岁,病程/平均病程为:1个月~5个月,(3.02±0.12)个月。对照组(n=30):男、女分别13例、17例,年龄/平均年龄为:41岁~74岁、(63.01±1.83)岁,病程/平均病程为:1个月~4个月,(3.01±0.0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以及平均病程等指标经统计学验证无明显差异(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参考万学红、卢雪峰主编第九版《诊断学》中粘连性肩关节囊炎临床诊断标准确诊。(2)患者均在获知本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肩周构成骨异常患者。(2)排除肱骨近端骨折已愈合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操作者结合自身所学解剖学相关知,确定锁骨上横行肩脚舌骨肌、前斜肌以及中斜角肌沟通构成的一个三角形凹陷区,将神经刺激器针尖垂直刺入该区域,而后开启神经刺激器,直至患者上臂相应肌肉出现收缩,在神经组织穿刺成功后注入10 mL浓度为1.0%的利多卡因与20mL浓度为0.25%罗呱卡因混合溶液,等待15min至20min后若患者上肢肌力处于0级-2级,则表示阻滞成功。 1.3.2 实验组;操作者应用超声定位仪对患者患侧肌间沟实施扫描,超声探头频率在6MHz-13MHz,在探查臂丛神经根后制定穿刺路径,采取平面内穿此法将针头穿刺至臂丛神经根周围,注入8mL浓度为1.0%的利多卡因与15mL浓度为0.25%罗呱卡因混合液,等待15min-20min后若患者上肢肌力处于0级-2级,则表示阻滞成功。 兩组患者在臂丛神经阻滞成功后实施肩关节松解,操作者一手控制住患者患侧肩关节,一手掌住患者前臂,而后将患者前臂行外展、上举,分别朝对侧耳朵、对侧肩部、对侧肩脚下角以及后背等四个方向实施松解,若“咯嘣、咯嘣”样响声,则表示韧带粘连已得到松解,隔日治疗一次,持续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与肩关节活动改善情况,NRS总分在0分至10分,伴随该量表得分的提升,患者局部疼痛逐渐缓解。ROM肩关节活动度量总分在25分,伴随该量表得分的提升,患者肩关节活动度的提升。 1.5 统计学处理 SPSS21.0软件系统处理相关数据,()表示的平均值计量数据,均应用t 检验,P值低于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患者肩关节疼痛与肩关节活动改善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治疗2周后NRS疼痛量表得分比对照组低,ROM肩关节活动度量表得分比对照组高。 3 讨论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好发于五十岁左右中年妇女,近些年该病呈年轻化发展趋势,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早期一侧肩膀疼痛、僵硬,若未及时行有效治疗可严重影响患者肩关节以及背部活动[2]。近些年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肩关节松解术可有效解除肩关节周围韧带黏连,在粘连性肩关节囊炎临床治疗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但是松解术治疗过程中患者肩关节可出现剧烈痛感,为提升肩关节松解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耐受能力,联合局部麻醉就显得十分重要。相臂丛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相比其操作简单、对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造成的影响小。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盲探解剖定位,神经电刺激定位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臂丛神经解剖定位的准确性,超声引导下的丛神经阻滞与神经电刺激定位相比,超声可使患者清晰观察到臂丛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结构生理解剖位置,从而降低了臂丛神经阻滞穿刺盲目性[3]。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2周后肩关节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活动度显著提升,综上所述,超声引导臂丛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李俊,银燕,肖红, 等.超声引导臂丛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23(1):70-73. 李光政,李苏皖,谢洋, 等.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38(2):143-145. 朱彤,李静,槐洪波, 等.CT引导下高位硬膜外麻醉镇痛联合手法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24(10):795-79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