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精神
范文 武峻峰
【内容摘要】人文精神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所着力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的精神,本文从使用人文性文本、贴近生活的写作训练、自然的常规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精神。
【关键词】人文精神 感受生活 写作训练 教学方式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想和文化的碰撞冲击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激烈,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学生们面对着纷繁芜杂的众多内容,常常缺乏必要的分辨能力,再加上或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一些社会现实,有时使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灰色,灰色的精神世界如何创造多彩的未来?这时需要有一种精神使他们“站”起来,这时就需要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特定文化所推崇的基本价值,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最高追求①。学生虽然每天接受教育,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缺乏人文精神,因为人文精神在口头上、试卷中是无法呈现的。人文精神来自于人自身经过人文知识和人文行为的内化、整合,从而形成的主体思想、情感等生命意识,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人的内涵的体现。作为肩负教育社会未来的栋梁重任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好各种方法塑造学生高尚而健全的人格情操,这是国家、社会、家庭等各方面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使学生具有人文精神的实际需要。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配发的具有人文性的文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虽然素质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有成效,但升学的巨大压力和繁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的课余时间所剩无几,平时空闲时学生很少看书或根本不看书,语文课的阅读时间也被压缩得少之又少,没有大量的阅读怎会有深厚的文学积淀,又怎会有文学感受力,更何谈人文精神呢?经过精挑细选的语文课本、读本甚至选读中的文章,往往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可以让学生通过泛读、精讀等方式,仔细品味文本字里行间饱含的人文情怀。例如,《项脊轩志》中从种种家庭琐事流露出的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天伦之乐;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体现出的舍我其谁,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胸怀;《想北平》中老舍先生对故乡北平和对祖国炽热的爱;《最后的常春藤叶》中普通人之间的互帮互助的友爱、自我牺牲精神;李白的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洒脱形象;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所有人类具有的美好品德,都可以从手边的文本中得到教化,这些对滋润学生贫乏的精神心田,奠定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阅读,大量读,广泛读,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也只是走马观花完成任务式的,未曾用心感悟体会。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作文的形式来促使学生深层阅读,或写小随笔或写读后感或写大作,都可以。小随笔、读后感是读完文本后有感而发,随性而为。大作,在江苏的分值是70,是任何学科任何题目都比不了的,因此语文有“成也作文,败也作文”的说法。尽管如此重要,有些学生的作文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于是老师们绞尽脑汁地帮助学生,教方法、教套路,让学生去套。学生或坐享其成或奉为圭臬,不去思考,只按套路,因此作文也就千人一面、干瘪无趣了。文章“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而学生的作文不是内心的真情实感,即使是有一点感情,也显得虚情假意。其实,生活会带给学生很多启示,生活中有许多可以选用的题材,只是学生缺少走进生活的眼光,不能把生活中的点滴提升到理性的角度。在教学了《鸟啼》之后,指导学生写作《静听声音》,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让学生聆听身边的各种声音,家人、朋友甚至是自然界的,这样就不会写成空洞、没有生活积淀、不知所云的声音。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回归自然的常态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科技的进步很快武装到了课堂,从最初的粉笔板擦黑板到录音机磁带再到现在的电脑多媒体教学,任何一种都有它的实用性。语文课堂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课堂,因此不能一味追求课堂上的“热闹”,一会儿一个视频让学生开怀大笑,一会儿一个音频让学生泪流不止;一会儿吵吵嚷嚷争论不休,一会儿沉默肃穆一潭死水,热闹过去了,学生可能什么都没留下,什么都没学到,什么都没感受到。这样的语文课堂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学有所悟,感受到语文的文化气息,感受到语文的真善美。这就不能在课堂上只是强调词语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运用大部分的时间去烦琐分析,切割“文本”,让课文固有的美,蕴含的人文精神消失在条分缕析的解剖中。无论是优美的散文还是诗歌,无论是情节冲突曲折的小说还是戏剧,都可以让学生抓住体裁特点去阅读,去感受。比如教学散文名篇《想念地坛》,学生可能一遍读不懂,就会烦躁地放弃阅读,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安静”“零度”“柔弱”这三个词作为贯穿全篇的神,多读多想,去感受作者从颓丧到积极的人生转变,从而培养学生面对逆境时的勇敢与坚强。
总之,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有利于健全人格和塑造人的灵魂,最终达到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目的,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让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成为有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的人,才是语文课堂所要培养的人文精神。
【注释】
① 葛翠柏、王正伦、唐永干.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文科学基础简说[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掘港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04:45